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信仰,是指人類對某種思想、宗教或人物的持續信奉尊崇,帶著強烈的主觀意識。在某種程度上,信仰能夠賦予人類繼續奮鬥的動力,激勵著任何一位不屈服命運的個體,為實現心中的夢想砥礪前行。十七世紀的東亞局勢是混亂的,由漢民族建立的明朝,在歷經了276年的榮辱滄桑後,終於在公元1644年三月被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莊烈帝(明思宗)朱由檢在留下

“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的遺言後,遂和太監王承恩一起自縊於萬歲山,明朝覆滅。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率領大順軍在山海關附近的【一片石】與吳三桂、多爾袞等勢力展開決戰,不幸戰敗潰逃。清軍趁機舉兵南下,滅大順、克南明,順利把中原收入囊中。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明朝莊烈愍皇帝——朱由檢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闖王李自成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於萬歲山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崇禎皇帝朱由檢手刃女兒,不想她遭到農民軍的羞辱

明朝滅亡,對朝鮮半島所造成的蝴蝶效應是巨大的。自太祖李成桂時代就尊崇明朝為宗主國的朝鮮王朝,忽然失去了主心骨和靠山,霎時間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特別是仁祖大王李倧時期發生的兩次大規模胡亂(丁卯胡亂+丙子胡亂),讓朝鮮士大夫們極度憎恨滿清政權,諸如推翻清朝復興大明之類的言論也甚囂塵上。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一位男人應時而生,一生致力於組建強軍北伐清朝,實現“驅逐韃虜”的宏圖偉業。他號稱是朝鮮王朝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也是最令後世佩服的男人。這個人,就是朝鮮王朝第十七任國君、孝宗大王——李淏。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朝鮮王朝第十七任國君、鳳林大君、孝宗大王——李淏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朝鮮王朝第十六任國君、綾陽君、仁祖大王——李倧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朝鮮王朝第十五任國君、光海君——李琿

根據《朝鮮王朝實錄·孝宗大王實錄》記載,李淏在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五月二十二日誕生於漢陽慶幸坊的私宅。父親是時任朝鮮王朝第十六任國君、仁祖大王李倧,母親是仁烈王后韓氏,他是王室第二個兒子。不知道是史官刻意誇大事實還是真有此事,李淏在出生的那天,有一團白氣神奇般籠罩在寢室內,過了很久才自行散去。也許是預示著此人日後不平凡的成就,但李淏確實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氣息。由於天性沉穩且不喜嬉戲,李淏從5歲開始就讀書不輟,尤為喜愛翻閱前朝的史書。據說每當看到帝王骨肉自相殘殺的內容,他就會合上書並不斷嘆息,為一幕幕人間慘劇深表遺憾。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年末,年僅7歲的李淏被仁祖冊封為【鳳林大君】,正式擁有屬於自己的稱號。本來李淏的童年生活應該是幸福的,畢竟長於王室,含著金鑰匙出生,羨煞不少旁人。然而命運不濟,因為仁祖堅持“聯明抗金”的國策,不惜破棄光海君時期幸苦搭建起來的“光榮中立”,導致後金方面憤恨無比。於是,阿敏等人率領三萬餘騎長驅直入,朝鮮軍一敗再敗,仁祖君臣只好退守江華島。雖然年齡幼小,但李淏在跟著父母顛沛流離的過程中,不僅親眼看見朝鮮百姓的悲慘生活,而且初次品嚐到人間的辛酸疾苦,這對他未來矢志抗清埋下了重要伏筆。在江華島待了三個月後,朝鮮被迫與後金結盟,女真騎兵隨即撤軍,仁祖一行人這才灰溜溜地返回漢陽。這次事件史稱“丁卯胡亂”,對朝鮮王朝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仁祖也因為答應與女真蠻夷結盟,備受國內千夫所指。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阿敏率3萬女真鐵騎入侵朝鮮,丁卯胡亂爆發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朝鮮軍激烈抵抗後金軍的攻勢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後金軍俘虜了眾多朝鮮百姓

丁卯胡亂結束後,後金與朝鮮兩國的關係一直不和睦。女真騎兵前腳剛走,仁祖後腳就嚮明朝遞交國書,辯稱自己的決定是被逼無奈,希望老大能夠體諒。崇禎皇帝朱由檢深知朝鮮國的險惡局勢,也明白現在的明朝無法給予朝鮮小弟切實的幫助,所以就在答詔裡安慰道:

“通問來往,權宜罷兵,非王本意。至於君臣大義,皎然日星。王之忠藎,朕所洞鑑。”意思是,朝鮮與後金的結盟行為,並非是故意的,我諒解你們的苦衷,相信你們對大明的忠誠。即便明朝方面沒有責難朝鮮,但是戰爭的烏雲卻一直漂浮在朝鮮國上空。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十一月二日,仁祖派遣使臣金大乾來到後金,指責對方強徵朝鮮歲幣,並且宣稱後金商人在互市上不肯遵守平等交易的規則。藉此機會,仁祖乾脆關閉了兩國互市,然後下令加築京畿、平安、黃海三道城池,準備抵禦後金可能的侵略。朝鮮的行徑令皇太極大為光火,不過此時的後金汗國正深陷遼東戰事,不方便討伐朝鮮,所以皇太極決定再給朝鮮一次機會。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征服了蒙古察哈爾部的皇太極野心爆棚,想自立為帝,於是派遣使者前往朝鮮通報,要求仁祖君臣上表支持一下。誰知道朝鮮反應激烈,不僅囚禁了後金使者,而且怒指皇太極無恥至極。頓感朝鮮很囂張的皇太極終於下定決心,要給仁祖這幫傢伙一點顏色瞧瞧。翌年,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國號大清,改族名為滿洲,正式建立起與明朝抗衡的封建政權。在開國大典上,皇太極嚴令朝鮮使臣
羅德憲、李廓向自己行三跪九叩大禮,但二人皆站立不動,拒絕下跪。見此,皇太極惱羞成怒,在處死他們後,於同年十二月親率十萬清軍入侵朝鮮,再開戰端,《丁卯和約》名存實亡。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清朝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明朝末年的遼東局勢圖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皇太極親率10萬大軍再次入侵朝鮮王朝

清軍悍然入侵的消息經飛騎傳報漢陽,仁祖震恐萬分,不知該怎麼辦。崔鳴吉為了延緩清軍的腳步,自動請纓進入虜營談判,為仁祖退守爭取時間。同月十二日凌晨,仁祖君臣進入南漢山城,打算天亮後繼續前往江華島。可是,由於正值隆冬季節,城外颳起雪風,能見度很低,就連馬匹都站不穩。仁祖隊伍剛出城不久就被迫返回城內,只能靜待風雪停息。朝鮮王庭的動向不可避免地被清軍截獲,得知仁祖被困南漢山城,皇太極下令加快行軍步伐,發誓要抓住這條大魚。就在仁祖困守南漢山城的同時,鳳林大君李淏正和宗室大臣們一起在江華島避難。雖然年紀才17歲,但李淏表現出了十分勇敢的一面。他一邊晝夜為父親仁祖的安危祈福,另一邊屢屢散盡財物招募死士,甚至打算帶著敢死隊前往南漢山城襲擊清軍。這份膽識,令身邊不少人頗感振奮。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正月二十二日,皇太極得知仁祖君臣的宗室家屬皆在江華島,於是派出太祖九子【睿親王多爾袞】領兵三萬前去進攻。當日,在紅夷大炮的掩護下,清軍乘坐小船發起總攻,戍守的朝鮮軍望風而逃,將灘頭陣地拱手相讓。眼看著清軍大開殺戒,將官

具元一悲憤交加,意圖斬殺留都大將張紳,然後率領官兵與清軍決戰,但被對方提前發覺,無奈投海自盡。此時李淏也在陣中,他立即召集死士並向著清軍發動突襲,結果收效甚微。經過一番惡戰,見無法取勝的李淏只好帶著殘兵敗將退入城內堅守。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吏曹判書崔鳴吉主動請纓拖延清軍腳步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致使仁祖君臣被迫困守南漢山城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靜待援軍的仁祖君臣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韓國南漢山城遺址

沒想到朝鮮王室還有這樣一位有骨氣的王子,這讓多爾袞非常吃驚。在清軍對江華島城池完成合圍後,本著英雄相惜的心態,多爾袞派人來到城下高呼:“屠城易耳,頓兵不進者,詔命也。皇帝已許和,急遣官來聽。”說是皇命,其實不然,因為此時的仁祖正和皇太極討價還價,崔鳴吉等人兩頭來回跑,哪有這麼快出結果。所以承旨認為,這是多爾袞的計策。聽到清軍在城外喊話,李淏也明白現在自己已經沒有力量抵抗了,於是派出使臣尹昉前往敵陣。當尹昉帶回多爾袞的回話後,李淏當著眾人的面高聲說道:

“苟可以解急,吾何以畏死?”意思是,如果能夠幫助你們解除危難,那麼我又何必懼怕死亡呢?於是一個人徑直走出城門進入清軍大營。當天晚上,李淏和多爾袞一起騎馬入城,雙方達成和約,一場屠殺就這樣避免了。從這件事可知,李淏是何等膽識過人。兩天後,也許是臨時接到皇命,所以多爾袞不得不提前渡江離開防區。遺憾的是,這一頭多爾袞剛走,留守的清軍就開始作亂,焚掘燒掠、無惡不作,仁順王后的神牌也在暴亂中丟失。李淏見此情景,也無可奈何,只能聽天由命。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九子、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江華島位置圖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鳳林大君李淏指揮死士奮勇抵抗清軍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清軍使用紅夷大炮轟炸南漢山城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仁祖李倧在三田浦清營下跪

當江華島淪陷的消息被崔鳴吉帶回南漢山城,仁祖痛哭不已,幾乎泣不成聲。剛開始他還不願意相信,直到閱讀完李淏呈遞給自己的行狀後,仁祖不得不承認眼前的事實,畢竟自己兒子的筆跡他最清楚。可以說,江華島的喪失是擊垮仁祖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清軍再次使用紅夷大炮轟炸南漢山城後,仁祖終於決定投降。同年正月三十日,仁祖身穿青衣,騎著白馬,帶著世子和五十多位隨從,由南漢山城西門出,在眾人的嚎哭聲中,一路來到三田浦清營,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大禮。事後,仁祖登上祭壇,披著貂裘接受皇太極的冊封。數日後,心滿意足的皇太極率領清軍撤退,順手還把昭顯世子李溰、鳳林大君李淏夫婦、斥和三學士(洪翼漢+尹集+吳達濟)以及被俘虜的朝鮮百姓一道帶回了瀋陽。此次事件史稱“丙子胡亂”,是女真族繼“丁卯胡亂”後又一次大規模的武裝入侵,對朝鮮社會造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據說仁祖等人返回漢陽時,屍體縱橫於街道兩旁的場面比比皆是,一派淒涼畫面。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明朝遼東總兵、清朝平西王——吳三桂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大順軍與關寧軍、清軍在一片石戰場展開決戰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李自成帶著殘兵敗將逃回北京城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公元1644年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後繼續南逃西安

鳳林大君李淏在瀋陽待了整整八年,這在他的成長曆程中烙下了難忘的痕跡。然而即便身陷敵營,李淏依舊樂觀對待,誠愛備至、遇難處事,積極幫助兄長昭顯世子排憂解難,與清人進行周旋。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吳聯軍在山海關一帶大破李自成的軍隊,隨後緊追不捨。五月初二,清軍攻陷北京,自此開啟一統中原的計劃。因為對昭顯世子李溰和鳳林大君李淏疑慮重重,擔心哥倆會趁清軍南下的時候逃走,所以多爾袞就讓他們隨軍效力,順便好好打擊一下朝鮮對明朝的忠心。瞧瞧,北京城都被我們拿下了,明朝已經被毀滅,你們還一根筋的效忠前朝,是不是傻?尊崇大清多好,跟著我們吃香喝辣的難道很差嗎?在進入北京城的那天,多爾袞還派人拉著一箱從皇宮裡搜刮出來的金銀珠寶賞賜給李溰和李淏,想借此羞辱對方。明知來者不善,李溰誠惶誠恐地接受了,唯獨李淏婉言謝絕,他說希望用此財物贖回之前被擄掠的朝鮮百姓。這番話,令監視他們的清軍佩服不已,史稱

“虜皆歎服而許之”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遼錦激戰,明軍大敗後金軍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天下第一雄關——山海關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清軍長驅直入,佔領北京城

本來李淏並沒有稱王的野心,他那時最大的心願就是早日回到祖國,幫助父親重整河山。可誰想到,頭頂掉下個翼善冠,正好砸在他腦瓜子上。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他哥哥死了。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十一月十一日,多爾袞突然召見李溰和李淏,宣佈現在的天下局勢已經明朗,清朝和朝鮮兩國之間既然已經和睦相處,世子若繼續留在此地,似乎不能服眾,故而打算遣送其返回國內。至於李淏則暫居北京,等到【麟坪大君李㴭】過來交班後再行釋放。多爾袞的意思很明確,他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考慮到朝鮮政局的動盪,另一方面則是擔心李淏回去後可能會對清朝構成威脅,畢竟這傢伙是個有種的王子,能扣留多一天是一天。昭顯世子李溰因禍得福,在辭別多爾袞後,於來年二月十八日回到闊別已久的漢陽。兒子回來了,身為父親應該十分高興才對,可事實恰恰相反,仁祖的態度很冷淡。首先,朝清兩國圍繞著“國君迎接兒子不符合禮節”的問題展開交涉,為親迎典禮吵了半天架,最後仁祖迫不得已在內官的攙扶下接見清使和世子;其次,仁祖對歸來的世子李溰戒備重重,父子之間見面極少,僅見於奏疏言語。就這樣過了兩個月,昭顯世子李溰突然在昌慶宮歡慶堂甍逝,享年34歲,留下三子三女。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仁祖大王家譜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仁祖大王的嫡長子、昭顯世子——李溰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獲釋返回朝鮮國內的李溰一家人

昭顯世子的離奇死亡,讓不少人頗感奇怪。根據《仁祖大王實錄》的記載,李溰是在東歸途中染上惡疾,再加上醫官胡亂開藥施針,才導致他英年早逝的。只是這段記載似乎過於牽強,因為喪官在清洗世子遺體時,發現李溰“舉體盡黑,七竅皆出鮮血”

,這分明是毒發身亡,怎麼可能是得病而死呢?顯然有人在試圖掩蓋世子之死的真相,這個人極有可能就是仁祖本人。無論仁祖出於何種目的,反正世子昇天了,得趕緊尋找合適的人選,國不可一日無儲君。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七日,鳳林大君李淏獲釋返回朝鮮。見仁祖的嫡二子歸來,朝鮮大臣開始上疏,希望冊立李淏為王世子。同年九月二十七日,仁祖在昌慶宮明政殿正式冊立李淏為朝鮮王世子,夫人張氏為王世子嬪,並向清朝遞交國書,此時的李淏是26歲。(以下是昭顯世子遺容的真實記載)

世子東還未幾,得疾數日而甍。

舉體盡黑,七竅皆出鮮血。

以玄幎覆其半面,傍人不能辨,其色有類中毒之人,而外人莫有知者,上亦不知之也。

順治六年(關於1649年)五月八日,負罪一生的仁祖大王李倧在昌德宮大造殿東寢升遐,享年55歲,葬於坡州北川的長陵(英祖年間移葬交河)。 五月十三日,王世子李淏在昌德宮仁政門即位,尊趙氏為王大妃,冊封妻子張氏為王妃,世孫李棩為王世子(後來的顯宗),是為孝宗大王。仁祖給孝宗留下的是一堆亂攤子,外有邊疆紛亂,內有流民起義和叛國亂象,擺在孝宗面前的都不是什麼好事。有鑑於此,孝宗開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孝宗大王家譜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孝宗大王原配、仁宣王后——張氏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景福宮勤政殿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景福宮禁軍換防儀式

第一步,切實收攏人心,平復國亂。孝宗深知國家局勢不容樂觀,繼續糾纏於無聊的黨派爭鬥是不可取的。於是在即位的當天,他就頒佈教旨,免去朝鮮八道定期進貢的珍品,把寶貴的物資留給百姓恢復生產。面對禮曹官員的諫言,孝宗甚至以“孤何心受此方物乎”來表達自己的決心。接著,孝宗又依照司諫院的建議,繼續平反仁祖年間發生的冤假錯案,進一步收攬人心。當聽到宋時烈、李惟泰的母親染病時,孝宗還特地下賜米祿和藥品給對方,極大改善了激化的君臣矛盾。第二步,加快推行“大同法”,恢復朝鮮的社會生產。“大同法”始創於宣祖大王李昖時代,光海君李琿在位期間得到大力推廣,但在仁祖反正後便遭到禁止。當初頒行大同法的初衷,是為了刺激朝鮮商品經濟的發展,從而增加國庫收入。如今朝鮮山河殘破,急需恢復元氣。在聽取了領議政金相的觀點後,孝宗毅然重啟《大同令》,規定在徵收賦稅以貢米代之,即統一把農副產品兌換成米糧,再上交給國家。一結田地徵收十鬥米,以供京外之用,同時不增加徭役。大同法的推行,很好地改善了朝鮮百姓的生活,因為政府是根據個人所擁有的土地面積來判定貢米數額的。換句話說,你田多就要多交,田少就少交,沒田就不交或以他物兌換繳納。這樣一來,對於那些無田和少田的農戶是好事,又促進了市場流通。

第三步,和睦宗室百官,團結一致。仁祖時期經常出現叛亂、叛國事件,這導致仁祖極度不信任身邊的宗室大臣,漸漸疏遠了外界。身為王世子的李淏是看在眼裡、憂在心上。君臣不和,遲早會出事情。為此,即位後的孝宗致力於內外和睦,努力使兩宮親密、和氣藹然。在此基礎上,孝宗對待群臣也是聽多說少,鼓勵他們上疏言事,分享自己的觀點。就算說錯了,也不加責備,很好融洽了君臣氛圍。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朝鮮王朝第十四任國君、河城君、宣祖大王——李昖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孝宗非常重視宮廷關係的和睦

北伐素來就是孝宗李淏的夢想,目的是恢復明朝的江山社稷,以此報答救國恩情。正如宋浚吉在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十月二十五日的袖箚文裡所言:“恭惟我朝三百年來,服事大明,其情其義,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再造之恩,自開闢以來,亦未聞於載籍者。”

一席話說得孝宗熱血沸騰。另外,朝鮮王朝一直都堅持“胡虜無百年之運”的論斷,認為清朝不可能立國百年,肯定會出現混亂。很巧,此時的清朝恰好隱患不斷,臺灣鄭氏割據、南明堅決抵抗、沙俄和準噶爾部威脅北疆、反清勢力此起彼伏。孝宗有感時機難得,對宋時烈激動地說道:“彼虜有必亡之勢。故欲養精砲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俟其有寡,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豪言壯志閱然於紙上。帶著這般動力,孝宗開始採取措施,整軍備戰。根據韓國學者姜萬吉在著作《韓國近代史》的整理,截止到順治十一年九月,戍守漢陽城的御營廳衛軍,從7000人擴編到21000人;王庭禁軍從600人擴編到1000人,以騎兵為主。除此以外,孝宗還新增了炮兵部隊,大量生產各式火器,營建火器營。強化各軍兵種訓練,打造北伐強軍。只是,隨著軍隊規模越來越大,問題也產生了,財政吃緊、後繼無力。軍隊是要吃飯的,如果按一名士兵每天吃兩碗飯計算,5000人就是一萬碗飯,20000人就是四萬碗飯,一年就得準備14600000碗飯的後勤儲備。當然這只是一個粗略的比喻,但龐大的軍需確實讓朝鮮的國庫受不了。孝宗本來準備繼續擴大軍隊規模,見現實艱難,也只能打消這個念頭,轉而尋找可靠聯盟。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明朝滅亡後的各大勢力分佈圖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朝鮮軍隊復原:船載小艦炮手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朝鮮軍隊復原:硬弓手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朝鮮軍隊復原:輕騎兵

咱們有一說一,清朝入主中原的初期,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等人指揮的清軍進展順利,不斷攻城掠地,兵鋒可謂銳利。可是,這並不代表著沒有阻力。上文提到,有不少勢力環繞在滿清政權周圍,伺機爭奪霸權。早在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朝鮮在出使日本的過程中,就對臺灣鄭氏提出的聯日抗清策略保持樂觀態度,甚至答應日軍可以“假道朝鮮,出送援兵”,期待能夠夾擊清朝。只是,江戶幕府疑慮重重,因而熱情不高。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年中,孝宗向清朝遞呈國書,宣稱近來日本舉止異常,有再次入侵的跡象,希望能夠增編軍隊,獲得天朝的支持。小日本還想入侵朝鮮?這封國書引起了清廷的懷疑,他們馬上派專員秘密調查日朝兩國的實際情況,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雙方和諧友好,朝鮮包藏禍心。差點被人耍的順治皇帝福臨專門下詔斥責了朝鮮一頓,讓孝宗小心點。可能是看到朝鮮不老實,總搞小動作,清朝前後兩次命令朝鮮增派援軍駐紮東北一帶,配合清軍絞殺沙俄侵略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二月二日,清朝敕使韓巨源來到朝鮮,要求孝宗挑選精銳鳥銃手100人到寧古塔會師。同年七月二日,朝清聯軍在松花江下游與俄軍相遇,聯軍遂在江邊高地上佈陣。在此戰中,【北虞侯邊岌】指揮鳥銃手精確射擊,打死打傷俄軍十餘人,給清軍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當邊岌回國後,備邊司啟奏孝宗應該犒勞他們,於是邊岌等人漲了工資。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三月三日,清朝再次派遣敕使李一先抵達朝鮮,要求對方繼續出兵配合絞敵,並順便備好五個月的糧草。給人還要給錢?太過分了!孝宗很不情願,但礙於天朝詔命,不得不遵旨行事,派出鳥銃手200人助戰。此戰朝鮮軍一如既往表現優越,高中靶率給予俄軍巨大傷亡,首領斯捷潘諾夫被射死,他們扔下270人倉皇逃走,朝鮮又一次令清軍刮目相看。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日本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孝宗與大臣商討出兵輔戰事宜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北虞侯邊岌指揮朝鮮鳥銃手精確射擊俄國人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精銳的哥薩克騎兵

由於漸入晚年,孝宗的身體也時常出現問題,但他矢志北伐中原的夢想卻依然沒有改變。當第二批入清作戰的軍隊回來後,孝宗十分欣慰,因為自己一手訓練出來的強軍戰功赫赫,讓他再次看到了北伐的可能性。在人生的最後一年裡,孝宗一面鞏固改革成果,另一面召見大臣商討備邊事宜。孝宗臉上洋溢著的堅毅笑容,彷彿又讓眾人回想起當年那個手握刀劍在江華島指揮作戰的英勇少年。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五月四日,孝宗大王李淏甍逝於大造殿,享年41歲,在位11年,葬於驪州寧陵,清朝賜諡號【忠宣】,群臣自上諡號【宣文章武神聖顯仁】,一代熱血國君化作歷史的塵煙。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沙俄火槍手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第二次羅禪征伐:清朝和朝鮮聯軍

孝宗大王——矢志北伐光復大明,朝鮮歷史上最熱血的硬漢

孝宗大王的陵寢——驪州寧陵

朝鮮孝宗是歷代國君裡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文不及世宗、成宗,武不及太祖、世祖,卻出乎意料地獲得不少人的稱讚。正如史書所言:“十一年間,勵精修省,不遑寧息,無一歲受享供之時,無一旬不憂勞之日。出天之大孝,禮賢之志誠,直可跨軼於商周,仁聲德澤入人之深者,足以流傳千萬世而不衰。”難得可貴的是,孝宗口中念念不忘的北伐,不是耍耍嘴皮子就算了,他是實實在在地在努力實現,僅憑這點就已經很了不起。孝宗,真是一位神奇的男人。


【參考文獻】

1.《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大王實錄》;

2.《朝鮮王朝實錄·孝宗大王實錄》;

3.《清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

4.《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