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市圈怎麼建?這份《重點工作任務》告訴你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12日訊(記者 李丹)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獲悉,為落實中央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和省委實施“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決策部署,抓緊抓好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2020年度各項重點工作,確保同城化發展儘快見勢成效,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對同城化發展2020年重點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近日,領導小組正式發佈了《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2020年度重點工作任務》,計劃推進183項年度重點工作任務。

著眼進一步推進規劃統籌政策協同,實現藍圖共繪功能共享。將通過推動省級層面制定出臺同城化發展指導意見,成德眉資4市強化“十四五”規劃銜接,編製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和同城化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國土空間等專項規劃,強化同城化發展頂層設計;將通過制定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配套制定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發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等三年實施方案,細化起步期同城化發展任務。

著眼進一步發揮高能級空間載體引領作用,共建同城化發展都市圈建設先行示範區。將通過打造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協作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協作帶、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協作帶,建設“三區三帶”產業協作帶;將通過推動青白江—廣漢、彭州—什邡、金堂—中江、成都天府新區-新津-眉山天府新區-仁壽-彭山、簡陽—雁江、簡陽-樂至等毗鄰地區合作,推動交界地帶融合發展。

著眼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內聯外通,促進交通體系“同城同網”。將通過推進成自宜等幹線鐵路規劃建設、推進成都城際鐵路外環線等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加快市域鐵路規劃建設,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將通過推進成都經濟區環線等高速公路規劃建設,推進天府大道北延線、東西城市軸線、金簡仁等快速通道規劃建設,實施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工程,暢通都市圈路網;將通過優化提升鐵路公交化運營服務質效、聯合開行跨市公交、持續深化公共交通“一卡通”,促進交通管理服務同城;將通過推動設立運營機場異地城市候機樓、合作共建物流樞紐、共促區域公鐵空水多式聯運,拓展陸海聯運網絡體系;將通過打造智慧都市圈、優化市政基礎設施佈局,統籌市政和信息網絡建設。

著眼進一步推進產業協同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將通過共建跨區域產業生態圈、支持企業跨區域升級發展,促進製造業功能互補;將通過共促老字號企業發展、協同開展商超對接,共同壯大現代服務業市場;將通過加強農業產業協作、共同打造“菜籃子”工程、開展農產品公用品牌合作,共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將通過共建共享交子金融“5+2”平臺、實施“交子之星經濟證券化倍增行動計劃”、協同保障金融安全,共促金融業發展;將通過協同打造“三九大”精品旅遊線路、共同開展旅遊宣傳推介,共促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將通過共享成都新經濟品牌,共促新經濟發展。

著眼進一步推進創新體系全面融合,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將通過積極參與建設科技創新中心、謀劃推進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深化校企合作、打造環高校知識產業經濟圈、協同集聚科技人才、提升創新政策聯動水平,建強科技創新策源地、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

著眼進一步提升協同開放水平,加快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將通過積極爭設各類開放口岸平臺、推進國別合作園區等開放平臺合作共建、共享高端會展平臺,打造開放平臺和載體;將通過推進自貿試驗區及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協同開展招商引資,促進開放政策共用共享。

著眼進一步推進公共服務便民共享,共建幸福和諧都市圈。將通過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打造都市圈勞動教育聯盟、協同推動產教融合發展、加強文體特色學校合作,加速推進教育同城化;將通過推進醫聯體建設、統籌優質醫療資源佈局、開放衛生健康培訓講座、鞏固完善衛生應急協同發展機制、提升交界區縣衛生醫療水平,共享優質醫療服務;將通過共同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聯合開展體育人才培訓、協同舉辦體育賽事,共促文化體育事業;將通過完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供給、建立完善醫療保障合作機制、共同維護醫療保障基金安全,推進社會保險醫療保障同城發展;將通過共享優質城市管理服務、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協同實施應急管理協作、聯合開展社會治安管理,健全社會治理體系。

著眼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共築都市圈建設綠色本底。將通過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積極爭取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納入國家規劃,進一步強化水資源保障;將通過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示範區、建立生態同城化聯防聯治體系,加快構建綠色生態網絡;將通過聯合開展大氣汙染聯防聯治、紮實治理沱江岷江流域生態環境、聯合開展區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協作,深入推動環境聯防聯治。

著眼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政策協同創新。將創新要素保障機制、完善利益分享機制、協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共促人才交流氛圍營造。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