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編制流程與技術路線,乾貨


“十四五”規劃體系及總體要求

(一)發展規劃體系

三級四類”規劃體系

規劃功能定位

省級發展規劃體系

(二)總體要求

要同步部署同步編制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和空間規劃,抓緊啟動地方規劃的編制,重點做好六個方面工作:

第一、提高站位,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

第二、集思廣益,提高研究的廣度深度和精度。

第三、創新方式方法,切實提高規劃的編制質量。

第四、強化銜接協調,促使各類規劃協同發力。

第五、規範程序,不斷擴大民主參與度。

第六、強化保障,為規劃編制提供堅強的支撐。

4

“十四五”規劃編制流程

1、全面調研

開展經濟社會的全面系統調研

2、前期研究

開展“十四五”經濟社會重大課題研究和專項規劃編制

3、確定思路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思路研究並上報上級單位

4、規劃編制

結合國家、上級規劃思路及要求,編制“十四五”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

5、規劃論證

對“十四五”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草案要進行論證

6、規劃上報

“十四五”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上報人大通過

5

“十四五”規劃體系構架

國家發展規劃居於規劃體系最上位,是其他各級各類規劃的總遵循。國家級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空間規劃,均須依據國家發展規劃編制。

省級規劃、市縣級規劃依據國家發展規劃制定,既要加強與國家級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空間規劃的銜接,形成全國“一盤棋”,又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實際,突出地方特色。

6

“十四五”規劃編制程序

7

“十四五”規劃編制重點

1、社會主義現代化體系

2、對“12個強國”等作出具體安排:

3、區域主題詞設定

4、“十四五”指標體系

5、高質量發展

6、虛實“兩個空間”整合

7、“新三駕馬車”驅動

8、區域整合融入

9、底線與約束

10、改革攻堅

11、應對消費升級需求

12、園區新版本

13、空間優化與提升

14、公共服務新需求供給應對

15、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

16、創新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17、生態經濟升級

18、新基礎設施保障

19、現代化產業體系

20、十大新經濟形態

8

“十四五”規劃編制難點

PART1

形勢越來越難判斷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單邊主義、民粹主義以及

地緣政治的變化,以世界眼光看待經濟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PART2

指標越來越難測算

編制規劃在指標設計上,重點要把握以下幾點:

p在大的層面上,要與實現中國夢相結合

p在具體層面上,要與實現民眾的幸福感相結合

Ø總量指標要客觀真實

Ø個性指標要特色鮮明

Ø民生指標要簡單明瞭

Ø注重複合指數的合理運用

9

“十四五”規劃編制技術方法

01

戰略預見

01

大數據應用

03

戰略預見

10

對“十四五”編制的若干建議

“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是一項國家到地方、全局到局部、宏觀與微觀等相互結合的系統性工作。我們總結過去“五年規劃”經驗,整理地方(區域)“十四五”規劃編制重點為:

1、客觀全面做好總結評估 對“十三五”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總結評估,客觀準確把握區域所處發展階段及特徵。

2、重視區域瓶頸問題的解決 致力於打破制約區域發展的瓶頸,找準突破發展的切入點、解決核心問題,發揮戰略導向作用,確保高質量發展

3、做好近中遠期的目標銜接 既要以五年為主,又應預測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各項目標,以及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4、重視突出區域自身發展特色 尋找區域與其他地區的異同,挖掘其發展價值,準確把握其發展特色,並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突出區域特色

5、重視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 既要站在大區域發展中考慮問題,對未來發展和環境變化有一定的準備,又要切合區域發展實際,穩步推進,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