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茯苓發,備料十冬臘,正月只能掃尾巴,茯苓栽培你準備好了嗎

茯苓的人工栽培,就是用少量茯苓菌核或者人工培養的茯苓菌種,接種在松木料筒上,使茯苓菌絲在松木料筒或松樹蔸組成的窖內生長髮育,經過一定時間形成茯苓菌核的過程。茯苓生產過程比較複雜,環節較多,一般頭年冬月備料,第二年5—6月下窖,第三年6—7月收穫。不過近年也有種植者,改進為當年下窖,當年收穫的方式。

要想茯苓發,備料十冬臘,正月只能掃尾巴,茯苓栽培你準備好了嗎

△松兜栽培茯苓圖

生產茯苓的原材料主要是松樹,如馬尾松、黃山松、雲南松、赤松、黑松等,選用適宜樹種和採用正確備料方法,是提高茯苓產量與品質的重要基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在種植茯苓前要做哪些準備?

一、栽培茯苓備料時間的確定

一般在農曆十、十一、十二3個月中進行。小編老家農諺說得好:“要想茯苓發,備料十冬臘,正月只能掃尾巴。”因為這時氣候冷,松樹生長慢,內部積蓄營養豐富,樹皮和木質部結合緊密,砍後不易脫皮;氣候乾燥,加上風吹冰凍,木料內的水分和油脂容易揮發,利於木料乾透;冬季農活少,有利於勞動力安排。若備料太遲,木料不易乾燥,接種後影響成活率,且產量不能保證。因此,備料宜早不宜遲,特別是春雨多的地方,

要求在“大寒”以前必須完成砍樹。春季也可以砍樹,但必須在“驚蟄”前結束

二、茯苓栽培對樹木的選擇

選作種茯苓的樹是松樹,結的茯苓稱為松茯苓。有的地方也有試用雜木的,也能結苓,但外部形態和內部質量都不及松茯苓,故備料仍應選松樹,不用雜樹。被選的松樹,樹齡應以15~20年、樹徑10~20釐米的中齡樹最好。老齡樹松脂多,材質堅硬,樹幹基粗梢細,幼齡樹材質松,均較差。陰坡、壋地、低山、肥土、密林地方的樹,筆直高大,纖維素多,材質疏鬆,油脂較少,適合茯苓菌絲生長,茯苓產量高。陽坡崗地、瘦土上的松樹,樹多彎曲,枝密材硬,木質素多,油脂多,纖維素少,不利菌絲生長,產量較低。

在選樹時,應做到合理利用資源,選密留稀,選彎留直,選遠留近,選大留小,使資源永續利用,不受影響。

要想茯苓發,備料十冬臘,正月只能掃尾巴,茯苓栽培你準備好了嗎


三、給選好的樹打蔸皮

樹選好後,隨即用削斧從樹的下部約1~1.3米高處向地面削皮,削成4~6方,每方之間留3釐米寬的筋皮,稱為打蔸皮。打蔸皮的目的是因為這一段樹較粗,砍樹(挖樹)後及時削皮,可以使油脂和水分提前散發,同時又作為砍樹的標記,避免亂砍亂挖。

四、砍樹、挖取樹蔸

將選好打了蔸皮的樹,砍伐放倒,然後挖取樹蔸。也可以將砍樹挖蔸一起進行,樹蔸樹幹一起挖出,這種方法較為省力。樹蔸營養豐富,用於栽培茯苓,結苓較大較多,是栽培茯苓很好的材料。砍樹時,應注意保護好幼林小樹,使其不受傷害。同時應注意做到充分利用蔸梢,實行栽砍結合。

◆砍樹應選晴天進行,砍後立即削去枝條和尾梢,使樹幹內部水分儘快散失。

此外,砍樹應實行計劃採伐。木材目前仍屬國家計劃管理,因此,砍樹前應由鄉(鎮)或村向林業主管部門申報砍伐計劃,林業主管部門應視申報單位的木材積蓄量、常年生長量,根據砍伐量少於生長量的原則,在頭年冬季審批砍伐計劃。鄉(鎮)或村根據上述原則將批准的砍伐計劃再分解到農戶,然後進行砍伐。這樣計劃管理,適量砍伐,對保持生態,使森林永續利用是很必要的。

要想茯苓發,備料十冬臘,正月只能掃尾巴,茯苓栽培你準備好了嗎


五、削皮留筋

松樹砍倒後,隨即就可以進行削皮留筋。削皮留筋的方法是從樹蔸至樹梢縱向削去3釐米寬的樹皮,就是削去形成層以外栓皮及韌皮部,以見木質部為度。然後每間隔3釐米再縱向削去樹皮,並按樹的大小削成4~6條樹皮(削去樹皮條數因樹粗細不同而定),節疤要削平,削皮和留筋相間寬度大致相等。樹根的削皮,應將小樹根砍掉,大樹根留下,根據樹根大小削成6~8方,包括樹根在內都應削見木質部0.5~0.8釐米。

削皮留筋的作用:一是使樹幹內部水分和油脂從去皮部位揮發,加速樹幹乾燥;二是使茯苓菌絲容易在削皮處定植,進而蔓延至木質部,而留筋成為茯苓菌絲的傳導線,

同時也有保護菌絲抵抗不良環境的作用。

削皮留筋應和砍樹同時進行,最好是在立春前後完成,若時間拖得過長,樹幹靠地部位容易黴爛或脫皮,將影響料筒的質量。

六、攏料鋸筒

松樹削皮留筋後,應集並在茯苓場附近通風向陽的地方,讓其乾燥,使油脂溢出,此環節叫攏料。然後將集攏的木料堆放1個月左右,待木料有裂紋,幹到七成左右,用彎鋸鋸成40~50釐米長的料筒。鋸筒時要注意避開節疤,否則斷面沒有毛口,不利於菌絲上料。

料筒不宜太長,過長茯苓菌絲髮透慢、結苓遲、雨後吸水不易散失,不利菌絲生長;料筒短,菌絲在短時間內長滿全窖,能促進適時結苓。

要想茯苓發,備料十冬臘,正月只能掃尾巴,茯苓栽培你準備好了嗎


七、堆碼架曬

鋸筒後隨即堆碼,使料筒進一步乾燥。堆碼場地應是通風向陽高燥處,清除地面雜草和汙物,挖好排水溝,散撒生石灰,消滅病蟲,杜絕雜菌。

堆碼方法,按“井”字形或多角塔形堆疊碼垛,下墊石頭,料間相隔3釐米,堆高1.5米,上蓋稻草,進行日曬乾燥。碼曬過程中,要求上下翻動1~2次,使料筒上下乾燥一致。

◆結束語:

栽培茯苓前,準備工作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有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補充!一般呢,備料時間一定要把握好,不要錯過最佳生產時間哦,再次強調,備料一般在農曆十、十一、十二3個月中進行,備料宜早不宜遲!

我是鄂西小濃人,更多種植技術方面的文章,請關注我!也請親愛的讀者們留下寶貴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