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名詞詳解5:胰,哪裡見過你

在科普健康知識之前,還是如往常一樣帶大家由因溯源,我們一步一步走進今天的糖尿病防疫科普。

胰腺

大家一想到糖尿病首先肯定想到的一定是胰島素,那麼胰島素和胰腺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胰腺是一個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在消化系統中既能夠獨當一面又能在內分泌系統中獨領風騷的神奇器官:兼具內分泌與外分泌的功能

外分泌主要通過胰腺分泌的胰液(消化液),對由胃部進入十二指腸後的食糜進行消化,負責小腸內的消化任務。

而內分泌功能則是通過胰腺內的胰島分泌胰島素,進入血液循環對血液中的血糖進行調節。

胰液是往消化道內分泌的消化液,主要對生熟澱粉、脂肪、蛋白質起一定的消化作用。

胰島是指呈小島狀散分佈的細胞團,這些細胞團處於外分泌腺之間。

醫學名詞詳解5:胰,哪裡見過你

胰腺的位置

而與糖尿病患者息息相關的就是我們的胰島。

什麼是糖尿病

簡單的說糖尿病是由於負責內分泌的胰島胰島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循環系統中血糖過高為主要特徵的一種慢性病

各位老師們請注意,胰島素可不僅僅與血糖有關。

醫學名詞詳解5:胰,哪裡見過你

胰島素的作用

一旦胰島素分泌異常長此以往會對使我們攝入的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發生代謝性紊亂並對我們的多個組織和器官(例如眼睛、腎、神經、心臟、血管)造成進行性病變甚至功能減退與衰竭,嚴重危害我們的生命與健康。

這就是糖尿病一種以血糖高表現,但是其致病的危害的背後遠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胰島素為什麼會出現分泌不足的現象?

查閱文獻,翻閱醫學書籍用最簡潔的話總結以下幾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糖尿病分型標準(1999)將疾病的分型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第1型:胰島β細胞破壞,胰島素絕對缺乏

因為自體免疫原因所致,機體自身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引起的糖尿病稱為1型;

2型:主要表現以胰島素進行性分泌不足為主伴有胰島素抵抗

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功能發生缺陷,分泌不足、分泌異常

胰島素抵抗是指胰島素對血糖的利用處理功能降低,體內的血糖迫使胰島素分泌需求增大,進而呈現惡性循環。

其他:由於環境因素、遺傳因素、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病因學上導致其他的高血糖狀態。

以血糖為例:胰島內存在β與α兩種有趣的細胞,其中這倆是死對頭。

β細胞分泌胰島素通過將血糖轉換成糖原儲存的形式以此降低血糖;

而α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則拆β細胞的檯面,通過與肝臟相互作用,促進脂肪、蛋白質向葡萄糖發生轉換以此想發設法促進血糖的生成。

胰島中的β與α細胞功能異常均可能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根據2017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制定的防治指南:

醫學名詞詳解5:胰,哪裡見過你

我國7次全國性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情況

在我國1型糖尿病少見,主要以2型糖尿病為主,2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截止2013年我國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可達10.4%。


好了我們對糖尿病有了一個簡單大致的瞭解之後我們正式進入今天的主題,

當新型冠狀病毒遇到糖尿病

我們居家的患者日常應當注意些什麼?

藥物用完了血糖不穩定怎麼辦呢?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居家患者應該需要注意什麼呢?

1、強化學習糖尿病的健康知識教育與自我管理教育

醫學名詞詳解5:胰,哪裡見過你

自我管理

無論是疫情期間還是疫情過後,加強自身對糖尿病疾病的認識是控制糖尿病日後病情發展走向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擁有積極的態度和對糖尿病科學知識的正確認知才能有信心控制疾病發展。

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網絡的方式請教家庭醫生了解:

1、糖尿病的自然進程;

2、糖尿病的具體臨床表現;

4、飲食、運動生活方式的干預;

5、日常血糖的檢測;

6、疾病本身的社會心理管理;

以及特殊情況下的應對措施等等。

上述的內容都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強化認識,本文不可能全部涉及僅僅針對部分展開討論。讀完本文章之後自覺自己對病情知識點人數不足的您可以通過諮詢社區醫生,諮詢主治醫師來獲取最全最系統的健康管理知識。

在疾病面前不做文盲,生命健康不容一絲馬虎。

血糖監測

血糖監測是居家自我糖尿病管理的重要部分,只有清楚掌握自身的血糖指標才能對病情做出科學的把控,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嘛。

醫學名詞詳解5:胰,哪裡見過你

血糖的自我監測

目前我們最新的指南中建議如下幾點:

  • 尚未服藥採用生活方式干預控制糖尿病的患者,根據需要可進行監測血糖以瞭解飲食、運動對血糖的控制影響效果如何;
  • 口服降糖藥者每週應該監測2-4次空腹或餐後2h血糖;
  • 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該通過監測空腹血糖以此調整睡前胰島素使用劑量;

對於進行的持續性監測血糖,我們需要按照對夜間、餐前、餐後進行監測,而時間較長的動態監測需要明確達標的時間、血糖的波動、估算低血糖的風險。

綜合防控

前面我們瞭解到,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如果過程中合併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等,將會使疾病的風險加倍,因此

面對糖尿病不能僅僅需要頭疼醫頭的對症治療,更需要科學綜合的防控。

醫學名詞詳解5:胰,哪裡見過你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一文,目前糖尿病患者合併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死率為7.3%所以居家的患者在家時需做好防護、預防性消毒,減少外出。特別是處於疫區或者周邊有病例發生報告的社區更應該謹慎。

醫學名詞詳解5:胰,哪裡見過你

糖尿病防治指南的體質綜合控制目標

而對於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的患者需要積極控制血壓<130/80mmHg,、總膽固醇<4.5mmol/L、體重指數<24.0,滿足以上對病情的控制更加有利。

戰勝糖尿病與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樣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我們大家綜合防控,綜合考慮。

  • 無論是生活幹預過程中還未服用藥物的您;
  • 還是正在服用藥物但不存在其他高血壓等風險的合併症;
  • 或者是三高齊全的您;

都需要正確按照醫療程序進行服藥控制,避免過度放縱任由病情發展。

醫學名詞詳解5:胰,哪裡見過你

生活方式干預

1、飲食

合理正確飲食:疫情期間居家觀察,除了無情追劇,無間斷聽戲的朋友可以研究下,與糖尿病相關的飲食菜譜。

醫學名詞詳解5:胰,哪裡見過你

維持健康體重:身體指數即BMI應當<24.0,我們居家的患者最好

循序漸進不要好高騖遠,革命的長征路還需要慢慢去走,BMI身體指數>28的朋友建議半年內減輕體重的5-10%

營養需要均衡:糖尿病患者不需要因噎廢食,營養攝入需要均衡正確:

  • 體重超重或者肥胖糖尿病患者:儘量不要長期低能量攝取,需要根據個人的不同的症狀,達到或者維持體重的目標制定不同的飲食策略。
  • 脂肪的攝入總能量應當佔我們總能量攝入的20%-30%,減少或者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 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能量應當佔總能量的50-60%,低血糖指數食物避免攝入過多防止血糖過高。

食物按照消化後引起血糖的升高的不同水平,可分為低血糖指數與高血糖指數,糖尿病患者膳食過程中應食用低血糖指數的食物更有利於控制血糖,如小豆、綠豆,儘量少時紅糖、粉條等食品。

  • 腎功能正常的患者蛋白質攝入量:應占能量供應的15-20%,儘量以優質蛋白至為主。
  • 各位朋友們就不要再飲酒了,菸酒最好戒掉百害而無一益;
  • 控制食鹽攝入最好定量食用每日限量6g以內;
  • 食用二甲雙胍的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微量元素的補充,特別是缺乏的B族維生素、C、D、鋅、鐵等。

2、運動

無情的拘束自由,是不是很悶打兩套太極拳吧,熱熱身子骨,但是2型患者在運動時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種原則,不要犯規喲:

醫學名詞詳解5:胰,哪裡見過你

  • 心肺評估正常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包括病情、身體承受力度等)按照循循漸進的原則慢慢調整自己的運動方式:

1成年人建議每日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頻率為每週5天,每次半小時,達到自己最大心率的百分之50-70即可,50-70%的強度是什麼水平呢?即使呼吸與心跳加快而不急促最為適宜。

2運動的形式多樣化可以包括:

與家人快走、打打太極拳、騎自行車、打打羽毛乒乓球。

3做好運動前後的血壓監測,防止低血糖的發生引發意外事件;

疫情期間無法外出可在客廳通風處稍作運動,研究表明即使每次運動10分鐘,每日累計30分鐘也對我們身體有益。

  • 心肺功能異常患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特殊運動;糖尿病患者合併其他感染、心腦腎疾病史禁止運動,病情恢復後可循循漸進運動。
  • 因此症狀較輕並不合併其他症狀感染的患者在藥物缺乏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基礎運動與飲食結合的方式度過短暫的缺藥期。

    但是對於病情較重合並其他三高的患者在特殊時期更要做好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的工作,如果藥物儲備匱乏也不要因此諱疾忌醫,我們依舊需要積極的去醫院就診,帶好口罩,做好科學的防護,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做好手衛生與預防性消毒工作我們不會輕易就被現存的病毒所感染。

    寫在最後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我們需要充足的時間去慢慢調整,處於疫情期間大家做好防護的同時,也需要做好心理的疏導,積極學習糖尿病防治的相關知識,為以後的疾病調理工作做好科學的部署。閒暇之餘我們還可以給自己的飲食、運動做一個和良好的規劃。待疫情結束春光與你我共赴,我們春遊、運動、享受拘束已久的自由。

    由於篇幅與專業性質的原因以上的內容可能會有一定的侷限性,具體的情況還需要大家嚴謹考慮個人的具體情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以下文獻資料,最系統的瞭解糖尿病防治科學知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知識以及特殊疾病的營養學科普知識。

    886我們下期醫學詳解再見ヾ( ̄▽ ̄)Bye~Bye~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誌,2018,10(1):4-67

    2、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20,41(2):145-151

    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業委 員會, 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的更新與發展[J]. 中華糖 尿 病 雜 志, 2015, 7(2):65-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