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讚!衝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急診科“白衣戰士”們

大小新聞客戶端3月12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李俊玲 安益 通訊員 王樂新 呂嘉珩 焉衛軒 攝影報道)春節,本來是闔家團聚、歡樂祥和的節日,可有一群人,由於職業的特殊性卻註定要在疫情來襲時堅守在抗疫一線,龍口市中醫醫院急診科的醫務人員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在防控新冠病毒肺炎的嚴峻形勢下,他(她)們全員上崗,枕戈待旦,成為了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上的堅強勇士。

急診預檢分診:抗擊疫情的第一道屏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生命重於泰山。急診科預檢分診工作是“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第一步,是抗擊疫情的第一道屏障。只有持續、規範、細緻、認真的分診,才能不出現新冠肺炎患者漏診的情況。自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龍口市中醫醫院便按照相關要求規範設置24小時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把好第一道關卡。

礼赞!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急诊科“白衣战士”们

當很多人還在朋友圈抱怨在家待著無聊時,她們卻正在繃緊神經,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付出。她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壯志凌雲的豪言壯語。她們每天穿戴笨重的防護服、防護鏡、口罩、橡膠手套等防護設備,只要有人員進出,就會上前測量體溫、提醒佩戴口罩,對發熱患者做好登記,詢問有無發熱史、有無疫區旅居史、有無疫區返龍人員接觸史等,以備隨時追訪。篩查通過的,則進入正常就診流程。存在異常的,則視為疑似病例,分診到發熱門診。

在這個過程中,她們每個人都繃緊神經全神貫注,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和懈怠。因為她們知道,如果把不好這道關,很容易造成院內的交叉感染,後果則不堪設想。每天這個過程要重複幾百次,所以,急診預檢分診的工作看似簡單,實則非常辛苦,特別是隨著防控工作的深入,醫院關閉了多條出入通道,急診科成為唯一一個24小時對外開放的入院通道,人流量大增,她們的工作變得愈加繁重和辛苦。對此,大家都是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分內事,沒有一句怨言。

急診120:不分晝夜,風雨無阻,與時間賽跑

2月15日,2020年的第一場大雪如期而至,一夜間,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全城都籠罩在白濛濛的大雪之中。可是,120警報就是命令,雖然大雪封路,院前鬥士們都會立即拿起急救箱奔向救護車,想著為病人留下寶貴的時間。那天上午出診的是七甲大草屋村,位於龍口市東南部山區,山高路遠。患者是78歲的王某某,5天前意外被爐子燙傷左上臂、左下肢及右踝部,面積較大。因為疫情控制村民出入,而該村的診所停業,又逢大雪封路,他們老兩口年紀大,老人的子女進不了村,也沒有出村的車,在家用偏方自己治療了5天,發現燙傷情況越來越惡化,後來老人的女兒撥打120求助。接到中心指令,救護車立即出動,因為疫情,大家都在家避疫情,積雪無人清掃,又是偏遠山區,路途崎嶇,本來四十分鐘的車程,救護車跑了將近三個小時才回來。當時病人已經臥床不能下地了,村裡的路窄,救護車到不了門口,醫護人員、司機、鄰居共4人,用擔架抬著老人走了二百多米,當時雪大,道路積雪很厚,而且已經結冰,大家深一腳淺一腳地艱難前行,最終安全的把病人送到了救護車上。

礼赞!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急诊科“白衣战士”们

急診科:牢牢地守住了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在醫院眾多抗“疫”崗位中,急診科最先接觸患者,24小時負責入院患者的篩查、鑑別和發熱、疑難患者留觀收治工作,成為抗“疫”阻擊戰前沿陣地,直接關係到全院後方臨床科室的平穩運行和感控安全,“戰略地位”尤其重要。

急診科除了負責夜間發熱門診病人的救治,還承擔著120急救轉運任務,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急診科是24小時處理急危重症的重要場所,是醫患一起與死神交戰的前線,更是醫院處理急症、分流患者的一道重要“關口”。在阻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急診科(含120急救中心)全科上下醫護人員堅定信心團結協作,始終堅守院前急救第一線,肩負了發熱患者轉運、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篩查和確診患者的轉院工作,所有轉運任務均圓滿完成。

礼赞!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急诊科“白衣战士”们

該科護士長遇靜是急診科的負責人,從去年臘月底開始至今,已經堅守崗位兩個多月了,沒有休過一天班。院裡領導要求她回去休息一天,她堅定地回絕了,依然選擇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她說:“同志們都一樣沒有休息,快了,等疫情結束了再說吧。”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中,正是無數個像她們這樣的“逆行者”們,用義無反顧、無怨無悔的默默付出,保衛了人們的健康,守護著社會的安寧。正如鍾南山院士所講: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