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尿路感染後,可別盲目大量喝水!

尿路感染後,可別盲目大量喝水!| 罕見病例

對於單純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臨床醫生通常建議其“多喝水”和“保持水分充足”。但是,這句話的具體含義是什麼?這些看似健康的醫療建議是否具有潛在風險呢?本文介紹了一位尿路感染患者在“多喝水”後因急性低鈉血癥入院的情況。

病例簡介

患者,女,59歲,因尿路感染症狀收入急診科,給予抗生素和鎮痛藥治療。急診科期間,患者出現漸進性顫抖和意識混亂,嘔吐多次並出現言語困難。

患者發熱,呼吸淺快,血氧飽和度和胸部檢查正常。血容量正常,心率74 次/分,血壓126/87 mmHg,血糖正常。格拉斯哥昏迷評分15分。言語困難但理解力正常,注意力缺陷,其他神經系統檢查均正常。

因出現新發言語困難和注意力缺陷,懷疑卒中,遂給予血液檢查和CT檢查。

患者丈夫稱,該患者於周天早上起床時出現排尿困難和下腹疼痛,以為是尿路感染復發。患者根據先前的就醫經歷,開始增加飲水量,多達數千克。同天晚上因症狀無改善進急診科治療。

除複發性尿路感染史外無其他病史。無常規服藥史,無過敏史。不吸菸,中度酗酒,無娛樂性藥物使用史。

實驗室檢查

床旁靜脈血氣分析提示,低鈉血癥(123 mmol/L),鹼血癥(pH 7.5),靜脈pCO2(3.71 kPa)、碳酸氫鹽(21 mmol/L)降低。實驗室檢查顯示,炎症標誌物升高(白細胞計數10.72×109 L,C反應蛋白3 mg/L),血漿滲透壓降低(257 Osmol/kg)。其他血液或生化檢查無異常。甲狀腺功能正常。因未收集到尿液無法評估尿滲透壓或鈉水平。

ECG檢查提示竇性心律。頭部CT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無腦水腫。第二天清晨測其皮質醇水平,無異常。

預後和隨訪

限制液體攝入量為1 L/24h。1天后臨床症狀顯著改善。初始檢查13小時後測血清鈉為135 mmol/L。在門診進行隨訪檢查和血液檢查後於當天出院。

討論

理論上,增加液體攝入量有益於減輕因全身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高熱或嘔吐導致液體攝入量減少和喪失增加導致的血容量減少。研究發現,水利尿可暫時性減少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細菌數數,但臨床相關性尚不明確。如本文所示,增加液體攝入量可能會導致患者意識混亂、嘔吐、言語障礙,以及低鈉血癥引起的嚴重後果。增加液體攝入量的風險和獲益尚缺乏研究支持。

本例患者因尿路感染大量飲水後出現定向障礙、噁心、嘔吐、顫抖和言語障礙。床旁血液檢查確定血清鈉水平(123 mmol/L)是導致病情急性惡化的原因,給予液體限制後可避免結局惡化。

感染性疾病發作期水中毒很少會導致急性症狀性低鈉血癥。一般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才會出現低鈉血癥(精神性多飲水除外)。血漿滲透壓降低時,非滲透壓性因素也可導致ADH大量釋放;雖然多種感染均可促進ADH釋放,但尚無研究報道UTI和ADH分泌相關。

該病例中非滲透壓性因素,如嘔吐、出汗、全身性血管舒張和血管通透性增加,都可促進ADH分泌以恢復血容量。當ADH增加的同時大量攝入液體可導致急性低鈉血癥。據報道,急診科大多數低鈉血癥都與基礎疾病導致的低血容量相關,最為常見的是胃腸道和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因低血容量導致的低鈉血癥患者,如果增加液體攝入量可能會導致電解質紊亂,繼而增加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學習要點

1. 急性症狀性低鈉血癥應早發現早治療。

2.既往有急性腦症狀的健康患者確診時應詳細詢問病史。大量飲水聯合血容量降低時應監測血清電解質水平。

3. 輕度感染性疾病 “大量飲水”的建議尚缺乏證據。需考慮急性低鈉血癥的顯著發病率和死亡率。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When plenty is too much: water intoxication in a patient with a simpl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BMJ Case Reports.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