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園詩寫盡世間鄉村美景,也勾起我濃濃的思鄉愁

我國古代的詩歌以唐詩宋詞元曲為佳。唐代詩歌大體上分為四個基本階段,分別是初唐詩歌、盛唐詩歌、中唐詩歌和晚唐詩歌,就唐代詩歌總體而言,每個歷史階段都有著不同的寫作技法、表達方式和語言特色;總體上來說詩歌按照寫作風格而言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上水田園派和豪放派兩大派系,這是唐代詩歌發展的主流,其他的唐代詩歌派別也只是從這兩大派系衍生出來的。

山水田園詩寫盡世間鄉村美景,也勾起我濃濃的思鄉愁

家鄉的味道

通俗意義上來講,山水田園詩派它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主要繼承和發展了陶淵明等田園詩和謝朓等的山水詩。對於大唐帝國而言,當時社會安定,國力強大,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繁榮。文人騷客的物質生活優裕,為漫遊行旅、賞玩山水提供了條件。追求隱逸的山水田園生活,嚮往自然、追求超然獨立的文化心態和崇尚自然的審美趣味就成為了他們最大的人生追求。

但絕大多數唐代山水田園詩歌的欣賞玩味始終會讓讀者身臨其境的美感,使人心情愉悅,放下心中的思想包袱和精神壓力,同時更會讓人產生望得見群山山,看得見近水,聽得見四季花草蟲鳴,更會讓人勾起濃濃的鄉愁。

今天讓我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這首耳熟能詳的唐代山水田園詩歌,用心去聆聽,用心去感知,用心去向往,用心去銘記。

山水田園詩寫盡世間鄉村美景,也勾起我濃濃的思鄉愁

牛套車


渭川田家 唐.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山水田園詩寫盡世間鄉村美景,也勾起我濃濃的思鄉愁

家鄉的石碾子

1、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開元年間,主要描繪了一幅渭水兩岸恬然自樂農村生活的田家暮歸圖。

2、 詩詞大意。

第一句主要描寫了:夕陽西下、夜幕降臨之際,夕陽的餘輝映照著村落,歸牧的牛羊湧進村巷中。

第二句主要描寫了:老人惦念著去放牧的孫兒,拄著柺杖在柴門外盼望他歸來。

第三句主要描寫了:麥田裡的野雞鳴叫個不停,桑林裡的桑葉已所剩無幾吃足桑葉的蠶兒開始吐絲作繭。

第三句主要描寫了:農夫們三三兩兩扛著鋤頭歸來,在田間小道上偶然相遇,親切絮語,樂而忘歸。

第四句主要描寫了:這美好的情景使詩人聯想到官場明爭暗鬥的可厭,覺得隱居在這樣的農村該是多麼安靜舒心,不禁吟唱起《詩經》中"式微,式微,胡不歸?"。


山水田園詩寫盡世間鄉村美景,也勾起我濃濃的思鄉愁

孤獨的老人

三、暢想

夕陽照映下的村落一片昏黃,恬靜,猛然間歸來的牛羊群陸陸續續的湧進了村巷中,發出咩咩的羊叫聲,有一位老爺爺依靠在柴門旁邊遠眺孫兒放牧歸來的方向,眼裡包含著期盼的餘光,從不遠處看到野雞在出穗的麥田裡上躥下跳,時不時的發出聲聲野雞鳴叫聲,原來是在博得異性的注意,桑林裡的桑葉已經所剩無幾了,蠶兒開始吐絲作繭,營造屬於自己的安樂窩,找到自己的歸宿了。三三兩兩歸來的莊稼漢們在歸來的阡陌上似乎在交談著耕作的心得和豐收的喜悅,時不時的發出陣陣笑聲。看看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不由得讓作者心生懊悔,入世和出世的矛盾心裡不言而喻,對山水田園安靜、飄逸、自由的生活環境頓生羨慕之情,可自己卻已是身不由己,身處宦海。

生活在喧囂大城市的小夥伴或許體會不到農村人生生活節奏和生存環境。然而在這首唐詩中卻把農村人的生產生活環境刻畫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特別是對"墟落""窮巷""牛羊""野老""牧童""荊扉""雉雊""麥""蠶""田夫""荷鋤"這十一類農村特有的景物的描繪使讀者會在內心深處清晰地勾畫出農村的基本面貌。

"歸""念""候"三個行為動詞的應用是一脈相承,細緻的刻畫了歸著之心切、念者之深切、候者之急切,三種事物、三種形象、三種心情描寫,內心刻畫恰切到位。

山水田園詩寫盡世間鄉村美景,也勾起我濃濃的思鄉愁

孤獨的老楊樹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漸漸地走向城市、生活在城市、工作在城市,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城裡人,城市化進程是得到了推進和發展,部分群眾的生活是得到了質的改變和發展,離小康夢的距離更近了一步。但有誰會想到農民的大範圍遷徙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農村的土地荒廢了,土房子空了,家裡的老人也孤零零的堅守在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地方。

夕陽西下,再也不會聽到叮叮噹噹的牛鈴聲,再也聽不到震天響的耕地調子,再也看不到忙碌的豐收景象。只有滿目瘡痍的破敗,殘垣斷壁,一眼荒蕪耕地和父親臉上深深的犁痕。

我們緊緊抓住了新時代的根,卻深深地忘卻了傳統的根。

當我再次品鑑到這首詩歌的時候我的心碎了,碎的那樣徹底,家在,可根在遠方。

山水田園詩寫盡世間鄉村美景,也勾起我濃濃的思鄉愁

落葉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