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傷風——打還是不打?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生活中難免會碰到各種傷害,小至剔牙,大至開放性外傷。急診經常會看到在家切菜時不慎劃傷手指,跑到醫院尋求治療的患者(成年人居多)。這種情況不僅需要清創、止血、縫合以及包紮(視具體情況),多數情況下還要打上一針破傷風。至於是否有必要打,打哪一種就需要

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了。

破傷風——打還是不打?

該打針嘍


就拿上述情況舉例(因為這是臨床最常見的情況),建議打破傷風抗毒素或是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由於前者的過敏反應發生率較後者高,且需皮試,所以推薦後者,只不過後者更昂貴一些。另外一點,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時間較長,一般為2-3周,這對於潛伏期為1-2周(通常情況下)的破傷風來說更具有保證性 。所以即使過了24小時,打破傷風的必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不過越早打越好。打針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注入體內的抗體水平逐漸下降。當再次受到傷害時,則需再次打針。

破傷風——打還是不打?

注意包紮


你會問有沒有可以獲得永久保護的方法呢,答案是沒有。但可以通過主動免疫來獲得更持久的保護,啥是主動免疫?就是嬰幼兒時定期到社區打的屁股針(或是其他部位)。國家很貼心,在你很小的時候就為你築起了一道保護屏障。這個屏障的持續時間是在完成基礎免疫程序後的5-10年,在基礎免疫後進行加強免疫,其作用持續時間可達10年以上。

破傷風——打還是不打?

防做好自我保護哦


也許你會遇到其他情況,比如一個小小的切口,沒有出血,是在家簡單的包紮一下了事還是去醫院打一針破傷風,左右為難,很簡單,到醫院掛個號(當然是外科號啦),諮詢一下醫生,一切就都明朗了。打與不打,是根據你的預防接種史、最後一劑加強至今時間及切口性質決定的,切口性質包括清潔、不潔及汙染切口三類,預防接種史包括全程免疫、非全程免疫、免疫史不詳,不同的條件組合,對應不同的治療方法。是不是有點暈,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的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手段。

破傷風——打還是不打?

不懂就找醫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