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在長白山原始森林中的神書:砍“兆頭”

依然活著的“森林文字”

——探秘長白山原始採集文明符號“砍兆頭”

◎ 王松林\\文


書寫在長白山原始森林中的神書:砍“兆頭”

作者在長白山森林裡考察

敬畏自然的古老群落:參幫

被譽為長白山動植物基因寶庫的長白山原始森林裡,集江川、溪瀑、霧凇、皚雪於一體,險秀、濃郁、神秘、靜雅是森林的鮮明特色,林中景觀資源豐富,原始林木繁育發達,以紅松、白樺、水曲柳、蒙古櫟等珍貴木種為主體的針葉混交林;自然環境優美,生物、動物、植物種類繁多,列入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53種,野生動物繁衍迅速,虎嘯山林、熊臥陳倉、鹿鳴翠谷、獺戲溪旁、野豬成群、獐狍成行,素有天然野生動物園的美譽;而長白山植物種類更是豐富,已發現的有2277種,高等植物中有36種珍稀瀕危物種。其中,人參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書寫在長白山原始森林中的神書:砍“兆頭”

(參把頭抬參)

長白山的人參文化源遠流長,遠古先民以漁獵、採集文明為主要生產、生活方式,也保留下來採參的古老習俗。中國發現和使用人參已有4000多年曆史。據考證:公元前6世紀老子發現人參的治療作用,漢代華佗曾經用人參配藥治病。1700年前鑑真和尚帶往日本的人參已經被驗證是五加科人參。《本草綱目》中寫道:人參“根如人形有神’。幾千年來,人參被當作滋補強身,延年益壽的珍貴藥材。人參在滿語裡叫作:“奧爾厚達”,“奧爾厚”,是百草的總稱,“達”是首領的意見,翻譯成漢語就是“百草之王”的意思。滿族放山人供奉的草神就是人參王。人參被人們神化為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兼具有無邊法力和智慧的人參娃娃、人參姑娘、棒槌老人等等。即反映了人們在長白山惡劣環境艱辛勞動中的理想和追求,也因為人參的形態近似人形、價值珍貴而被人們神秘化的緣故。

採挖人員通常有嚴密的組織。採參時,每人手持一根索撥棍(俗稱索羅棍)橫挑前進壓草尋參,按山規不許多說一句話,一發現人參時立即大聲呼叫:棒槌!(據說叫一聲棒槌,人參就會被定住不再逃跑)。接著又用草帽覆蓋,使人參束手就擒,並用紅繩把參綁在樹枝上,這樣才算捉住了人參。採參人的語言也有講究,挖參叫抬參,充滿敬意。


  多年來,採挖人參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生產文化,成了採參地區所特有的民俗。這些風俗現在看來似乎不可理解,卻無疑透露出祖祖輩輩熱愛生活、征服自然的信念。


挖參之後,要把挖出參的(坑)用原來的土填平,並在上面插上樹枝,鋪好植被草皮。以利於恢復地貌,以後還有新的小苗拱出來。在挖到人參、下山的整個過程中,只許評論人參的形體和參齡,不準估計挖到人參的價值。也不能講價,講價視為心不誠,會影響今後的財路。為了表示誠實守信,挖到棒槌下山後,要到老把頭廟還願答謝,說話算數,絕不含糊,依規立德。通過這種儀式不斷增強人們的誠信意識。下山回家後,還要殺豬到村頭的老爺府祭祀山神老把頭,再次表示感恩戴德。有的在廟前殺豬、蒸白饃,拿著豬頭、豬尾巴代表整豬去上供。這對開山時對山神老把頭的叩謝,也是一個回報。讓挖參人自覺形成感恩的質樸情感。

書寫在長白山原始森林中的神書:砍“兆頭”

王松林(左一)與清華大學趙麗明教授(右二)在長白山考察


挖參,東北民間也有叫“放山”、“背大葉的”。清朝的時候,山裡還專門設有“參櫃”,專門管理放山人上山挖參。挖參人一般三到五個人,也有十幾個一夥的,甚至還有二十幾個人一夥的,當然也有單幹的,不過比較少,畢竟要想單幹,得藝高人膽大,深山老林裡什麼危險都有,一個人沒點真本事,出了意外,除了等死,啥招沒有。上山挖參的季節一般是四、五、六、七四個月,到了季節以後,挖參人開始陸續進山,不是馬上就開始挖參,而是先找住的地方,挖地窨子,然後再搭個“老爺府”,幹啥用的呢?相當於建個山神廟,拜山神,一般是說些吉祥話,告訴山神爺我們進山來討口飯吃,您讓我們別空手而回,挖到參了,回來給您擺酒,殺豬,謝謝您的賞賜之類的,當然,也祈禱能保佑這些人平安進山,平安出山。

書寫在長白山原始森林中的神書:砍“兆頭”

長白山地窨子


進山前一定先拜山神爺(山神爺在民間有尊:老虎的;有尊:神樹的;有尊:努爾哈赤的;後期又有尊:孫良的)拜完山神,參把頭就帶著大傢伙進山挖參。參把頭一般是經驗豐富的老放山人,年紀大了,腿腳不如年輕人靈便,獨個進山是不行了,年輕人想發財,又沒這份能耐,全指望把頭帶著,這一夥人各司其職,發現人參了,發現的人先要喊參,“人參!”把頭就會接話,“幾品葉?”發現參的人就要回答幾品葉。這個幾品葉是怎麼回事呢?人參根肉質肥大多斜生常分支,喜生在背陰山坡或陽光不強烈的疏林密草中,常見於原始森林椴樹、紅松等針闊混交林下,土壤松厚肥沃溼潤且排水良好的地方。山參籽第一年出苗為一莖三葉俗稱三花;幾年後變為一莖掌狀複葉俗稱五葉、巴掌子;又四五年後變為一莖二丫兩組掌狀複葉俗稱二甲子;至10餘年後變為3個枝、三組複葉俗稱為燈臺子、三匹葉;再過數年甚至幾十年變成四丫五葉俗稱四匹葉;以後長到五匹葉,長到六匹葉也叫六品葉一般就不再變了。七八匹葉是人參的變異現象極為罕見,所以挖到五匹葉就是挖到大貨了。對於野山參是根根蘆頭和主根的皮數判斷年齡的。人參的再生能力非常強,野山參可生長上百年乃至上千年不死。民間流傳“7兩為參,8兩為寶”,是以16兩為1斤的舊稱計算的,就是說挖到7兩參已經很不容易了。

書寫在長白山原始森林中的神書:砍“兆頭”

長白山原始森林


書寫在原始森林中的神書:砍“兆頭”

書寫在長白山原始森林中的神書:砍“兆頭”

(三個人抬出五匹葉人參標記符號)

書寫在長白山原始森林中的神書:砍“兆頭”

(標記三匹葉人參符號)

民間有“好兆頭”俗語,就是採參參幫流傳下來的。意思是好的開始,事先顯現出來的好跡象,預示豐收、喜事兒、發財等。如“瑞雪兆豐年”、“喜鵲叫,好事到”等。

如果壓山第一次開眼(發現)的是“四品葉”,放山人就會不高興的。放山人對“四”字是非常忌諱的,“四”與“死”是諧音,是“死品葉”。認為第一次開眼就“死品葉”,是很不吉利的,這次壓山再也不能開眼了,開頭是個“死”頭。要重新給山神和老把頭燃香上供和禱告的,才能重新壓山。如果第一次壓山開眼的是“二甲子”,放山人會高興得心花怒放的,並要給老把頭燒香叩頭許願謝山。有的二甲子是六品葉轉胎。放山人把二甲子認為是開山鎖的鑰匙,一定能挖到大參的。

第一次開眼要砍“兆頭”(參幫暗語記號),往後壓山發現“片”和“堆”,也要砍兆頭,並在成“片”和成“堆”的人參旁用三塊石頭搭成小廟,砍塊松樹皮當做老把頭牌位,焚香叩頭,感謝老把頭給他們帶來財運。

長白山放山人都知道兆頭的來歷,兆頭就是放山人抬出人參後,要“插花”“砍兆頭”。在附近找一顆紅松樹,就是在離地一索撥棍高的樹幹上,用斧子剝下一塊方形樹皮,然後用斧子砍出兩排道道兒。左邊道道多少代表放山團伙的人數,右邊的道道數是採到人參的品數。砍完的兆頭要用松明火,把砍兆頭的樹皮裡的松脂烤出,目的是為了以後甚至幾十年也能看清楚痕跡。砍兆頭的方向必須對著抬參的位置,不能打放。新砍的稱新兆頭,時間久了就稱老兆頭,有老兆頭的地方,往往附近還有野山參,因為放山人的規矩挖大留小,發現多棵生長的人參(“片”或“堆兒”)要抬大的,留下小的。老放山人會在上面刻下只有放山人才會懂的記號,不管過了多久,有人經過時,拿火烤一下,把松樹油烤乾以後,露出裡面的記號,就能知道多久以前,在這附近的哪個位置挖過一株什麼品相的人參,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是因為人參的種子成熟以後不會飛得很遠,在一個地方挖到了人參,那在附近多半還有。砍出的兆頭上也能告之附近以前遺留的人參。當初留下的小山參,多年後,就長成大人參了。所以,採參人看到老兆頭,都非常興奮,原因就是兆頭幾十年後都能看清,並且象徵在今後的其他事情都有好兆頭!為什麼要給同行留下這樣的標記呢?自己挖不行嗎?這就是放山人與其他行業不同的地方。挖參的,尤其是能做到把頭級別的,相信萬物都有靈,做人一定要善良,心地要純正,不然你要進了山,讓那些精啊怪啊的,尤其是山神爺瞧出你不是個好東西,那你非旦挖不到參,還會遭報應,所以放山人,尤其是把頭,特別看重人品。他再怎麼需要錢,也不會跟一些心術不正的人搭夥挖參,就算不會有報應,挖到寶貝了,碰上個財迷心竅,心黑手毒的,他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因此,放山人在常年的工作中養成了互幫互助的習慣,林子裡碰到了,打個招呼,有吃的分分,有困難說說,發財了,能分就分你一部分,不吃獨食,雖然辛苦,也算是在那個沒有法制的年代裡,人們用敬畏神靈的方式,營造自我約束的道德意識。這是放山人的規矩,也是保護人參生長的人為約束,更是對長白山人參生態鏈的有效保護。

書寫在長白山原始森林中的神書:砍“兆頭”

長白山大森林裡至今隨處可見的“兆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