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謠言 甲午海戰“吉野號”從未與我們有緣


“吉野號”在甲午海戰中對北洋水師造成的傷害最嚴重,可以說我們最恨它,而坊間曾廣為流傳的是吉野曾經有機會屬於我們,因為慈禧太后修園子挪用了軍費,而日本則從天皇開始節衣縮食,終於買下了吉野。吉野似乎成為了甲午海戰中的關鍵,誰得誰能勝。

其實,關於甲午海戰的謠言特別特別多,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吉野的歸屬,導致現在還有人動不動就說一通,太后修園子啦,沒錢買吉野啦,然後有各種假設,太后要是不挪用軍費咱們會怎麼怎麼樣;如果買下了吉野,我們會怎麼怎麼樣。

軍費的事,我曾寫小文分析過,感興趣的看官可以回看。

吉野,其實從來就沒和咱們發生過關係。

謠言的來歷

謠言之一:

關於這個謠言的來歷,很多文章都說的比較簡單,不容易理清事件的真實順序。謠言是這樣的,說是本來李鴻章想要購買吉野,但因為太后過生日,沒有閒錢,還煞有介事的說已經付過定金了,結果沒買成。而日本則從天皇到太后節衣縮食,天皇只吃一頓飯,天后捐出自己的首飾。兩廂一比較,高下立判。


百年謠言 甲午海戰“吉野號”從未與我們有緣

吉野號


這種情節,絕大多數來自於文藝創作,增加戲劇性,現實中根本不存在。

謠言之二:

甲午開戰在際,李鴻章準備想歐洲購買成品軍艦,但以戰時中立為由拒絕出售,李鴻章轉而轉向智利,因為智利剛剛在英國訂購了一艘阿姆斯特朗巡洋艦。結果智利趁機哄抬價格,還猜測日本從中作梗,最後沒有買成。


百年謠言 甲午海戰“吉野號”從未與我們有緣

和泉號線圖


這個有一半是正確的,還有很多內容沒有體現,偏差還是比較大的。

艾斯美拉達號 被弄混了

甲午開戰之際,李鴻章與智利接觸,想要團購一批軍艦,其中主要想購買的是“白朗古·恩卡拉達號”及其他幾艘軍艦,其中包括“艾斯美拉達號”。很多人誤認為“艾斯美拉達號”只是一艘軍艦,這是錯誤的。

第一艘艾斯美拉達是比較老式的軍艦,被日本買走了。之後智利又買了一艘巡洋艦,再次命名為“艾斯美拉達號”,這艘軍艦跟吉野極其類似,是姊妹艦,所以被人誤會了,以為是清日爭奪吉野號怎麼怎麼樣的。


百年謠言 甲午海戰“吉野號”從未與我們有緣

艾斯美拉達號


“艾斯美拉達號”是1883年下水的,排水量2900噸,航速18.3節,是參考了“超勇”和“揚威”號製造的,甲午海戰時已經有11年的歷史了,誰會去買它?答案是日本人。甲午還戰前日本人通過厄瓜多爾輾轉買下了它,就是日後的“和泉號”。

吉野到底是怎麼回事?

日本與俄國關係破裂,擔心受到俄國海軍的欺負,所以要購置新的軍艦。但是,日本財力有限,向英國訂購軍艦,既要符合要求還要省錢,要求比較苛刻。因此,日本曾力邀設計“致遠”、“浪速”而聞名於世的威廉·懷特爵士出山。此時的懷特閉關研究戰列去了,對要求高給錢少的活壓根沒興趣,直接拒絕。


百年謠言 甲午海戰“吉野號”從未與我們有緣

吉野號,日本專屬定製


接任懷特的是普利普·瓦茨,他願意接受挑戰,因此接下了吉野號的設計。

吉野號是定製的,並不是批量生產,不存在搶購一說。

大清要買的到底是誰?

在清日宣戰的第二天,李鴻章就開始籌備購買新式軍艦的事,朝廷竟然回覆的極其迅速,同意購買4艘軍艦,撥款200萬兩。李鴻章馬上開始在歐洲四處蒐羅現成的軍艦,但是歐洲各國以戰時中立為由拒絕出售,李鴻章只好將目光轉向美洲。

智利是當時美洲的海上霸主,也喜歡幹倒買倒賣的事,二者又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自然願意和大清接觸。


百年謠言 甲午海戰“吉野號”從未與我們有緣

白郎古·恩卡拉達號


接觸幾次下來,智利只願意採取打包的方式,一次性出售7艘,李鴻章也認為這7艘軍艦如果購買成功,戰爭必勝。

智利打包出售的戰艦分別是,“白郎古·恩卡拉達”、“卜拉德”、“康德爾”、“林則”、“埃斯美拉達”、“額拉粗力士”和“平度”。

一下買7艘軍艦,200萬兩白銀就不能夠用了,結果向朝廷一彙報,別說多要,連200萬兩都是空頭支票,還不知道從哪弄。李鴻章趕緊籌措軍費,好不容易湊了差不多300萬兩的時候,智利突然宣佈不賣了,給多少錢也不賣了。


百年謠言 甲午海戰“吉野號”從未與我們有緣

卜拉德號頭等鐵甲艦


這個事情也就無疾而終了。隨後,日本購買了艾斯美拉達號,1894年年底回到日本國內。

智利隨後又購買了一艘軍艦,長得跟吉野很像,起名又叫“艾斯美拉達號”,所以很多人誤會了,以為清日在爭奪吉野號。

相關閱讀:

“白郎古·恩卡拉達”是最新型的巡洋艦,1893年下水,9.5成充新的存在,並且是吉野的plus版,各方面均有所超越。

“卜拉德”1890年下水,是頭等鐵甲艦,除了排水量之外,各方面均超過定遠艦,而且航速達到18.3節,絕對的又快又硬。

假如買成了的話,北洋水師添加了兩艘“怪物”,或許局面真的會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