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抱拳禮涵義的演變

習武之人見面要先行抱拳禮,以示以武會友、先禮後兵、互示友好,抱拳禮也是武德的體現,止戈為武,習武的目的是停止干戈,消停戰事、以武禁暴,而不是用武力來挑起戰事。

武術抱拳禮涵義的演變

武術抱拳禮

最早的抱拳禮來源於漢族的作揖,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當初的抱拳禮有左拳右掌、右拳左掌的情況,直到道德經的出現: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秦朝的時候就直接左為上了。時至今日,抱拳禮仍保持著左掌右拳,左上右下的規範,但其內涵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最初抱拳禮的涵義為:左掌四個手指在上,大拇指內扣,右拳五個手指握在一起,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是一家,而自己不以老大自居,(右手五個手指指五湖,左掌四個手指四海,兩臂屈圓代表江湖一家,左手大拇指內扣表示謙虛)。最初的抱拳禮多多少少有些江湖氣息,如耍英雄、逞好漢、為兄弟兩肋插刀的“哥們義氣”。

封建社會時期的抱拳禮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在儒家、道家、佛家、兵家等文化的薰陶下,抱拳禮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備,虛心求教的意思。更加強調習武要從三綱五常、倫理道德聯繫在一起,要文武雙全,報效國家。

新時代賦予武術抱拳禮新的涵義:左掌表示德、智、體、美“四育”的全面發展,右手握拳表示勇往直前,再接再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才能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昌盛!

\u0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