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因农民起义被镇压而设平顺县,多次裁撤,现为劳模之乡


在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的断裂带上,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有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先后涌现出李顺达、郭玉恩、武侯梨、申纪兰四位全国著名劳模和林业、农业、交通、教育等各条战线上的省部级劳模100多名的“劳模之乡”——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图为平顺县城内的青羊市场。

太行山区的平顺多山,就连县城也是依青羊山而建,人称“山城”。每逢夜幕降临,浩月东升,月光之下,那山的形状宛如一只青羊,“谷邃苍光发,峰危月上时。绿蓑铺白石,喜煞牧羊儿。”所以,又被称为“青羊卧月”,位于平顺县旧八景之首。很多人不知道,平顺这个小县的设置,经历了一场壮怀激烈的历史。

“平顺”在明代置县之前,被称青羊里,北部属黎城县,南部属壶关县,大部分区域属于潞城县。当时这一带地处边远山区,山高林密,路途艰险,是一个人们谓之“三不管”的地方。嘉靖三年(1524年),农民陈卿因不满统治者的欺压,来到青羊山组织起义,一年就组织起2万多人,正式在太行山的高峰风则岭上插起了农民起义军的大旗。


起义军日夜活动于山西、河南之间,杀富豪,救贫民,声威震惊了明王朝。嘉皇帝于1525年派大军,第一次对青羊山起义军进行围剿,结果被起义军打得大败。潞城、黎城、壶关、潞州大部分地区被起义军占领。此次起义,不光有山西平顺县的人,河南林县、河北涉县也成了起义军基地。这三个地方在历史上本来就有牵扯不清的关系。

起义平息后,为加强对青羊里农民的统治,嘉靖八年,明廷兵科给事中夏言前来区处善后事宜,向嘉靖皇帝奏疏,建议在青羊山设置县治,以加强统治。嘉靖八年(1529年)割黎城、潞城、壶关地“三十一里”,在陈卿起义的腹地青羊里设立县治,因取“平息贼寇,顺乎人意”之意命名“平顺县”,也有取“平顺百世之泽”之意。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裁县为乡,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在民国元年(1912)恢复县治,而民国4年又裁,又一次曾激起了平顺百姓的不满,以著名士绅石璜、师孔仁等为首,掀起了一场复县运动,于民国6年恢复。1940年6月,曾分设平顺(南)、平(顺)北两县,1941年3月20日复并。1958年11月5日,壶关、平顺县两县合并为壶关县,政府机关设在原平顺县城。1959年7月20日,恢复壶关县和平顺县建制,一直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