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連血管裡都是油,導致冠脈粥樣硬化的“油膩”如何改善?

石玉磊


當人們攝入過多的高脂、高鹽食物時,血液中的脂質成分貼附在血管壁上,產生了氧化反應,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在吞噬這些被氧化的脂質成分的過程中,會變成泡沫細胞,最終形成粥樣斑塊,粥樣斑塊的形成將影響血液的流動,造成局部營養障礙,最終導致血管的硬化。

高血脂,是由於體內脂類代謝紊亂,導致血脂水平增高。脂類代謝紊亂,其實用普通的方法是很難改善的,控制住攝食,是從源頭來進行管理。

1、食物應粗細搭配,日常飲食可適當吃些粗糧,少吃單糖、蔗糖和甜食。

2、常吃深色、綠色蔬菜以及蕈類。

3、常吃奶類、豆類及其製品,注意鈣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的攝入,常吃豆類及其製品還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4、少吃肥肉、動物內臟、人造黃油、奶油、點心等。

5、適量增加運動,控制體重。運動對肌體的脂質代謝確實具有積極的影響。患有輕度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和無症狀性冠心病患者應自行掌握,以鍛鍊時不發生明顯的身體不適為原則。

6、戒菸,限鹽,限制飲酒。

但應該知道的是,脂質不溶於水,必須與蛋白質結合以脂質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循環中運轉。也因此,臨床上高脂血症常為高蛋白血癥的反映。

與其嚴格限制脂類的攝入,不如將脂類和蛋白類食物分開攝入。脂肪含量高的肉類雖然要少吃,但也不應過分限制。應注意的是,儘量不要同時攝入高脂肪與高蛋白的食物,比如每餐少量吃肉與豆子,不如今天吃肉,明天吃豆,這樣控制起來不僅更容易,改善效果也會更好。


純鈞LHGR


以前我在醫院見到過一個住院患者,入院抽血檢查抽出來的血都是乳白色的,沒有一絲的血色,抽血的小護士都驚呆了,馬上叫醫生過去查看。我也驚呆了,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

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水平也越來越好,很多人既沒有管住嘴、也沒有邁開腿運動,造成患高血脂的人越來越多。所謂的高血脂就是指血液裡的血脂成分(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了,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血管裡的油”多了。高血脂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大大增加了冠心病(冠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而且還是導致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像抽血抽出來乳白色血液的情況臨床上也偶爾會出現,我們稱之為“乳糜血”,這就說明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油”。當然了,這也只是極少數的例子,大部分人血管裡的“油”多不多憑肉眼是看不出來的,還是得靠抽血去化驗。

高脂血症多見於暴飲暴食、缺乏鍛鍊的人,當然了,這些人很多都是胖子,所以,胖子出現高血脂比較多見。

那麼,問題來了,血管裡的“油膩”該如何改善呢?

1.控制飲食:高血脂大部分都是吃出來的,要改善血管裡的“油膩”,首先就得從控制飲食入手。少喝碳水飲料、少吃油膩(動物內臟、煎炸食物、甜點等等),食用植物油,多吃青菜、水果和粗糧。

2.增加運動,減輕體重:飲食控制主要是減少油脂的來源,還得通過運動來增加油脂的消耗、減少血管裡油脂的積累。建議以有氧運動為主哈,比如說跑步、騎車、游泳、打籃球等等。

3.調脂藥物:血脂太高或者通過飲食、運動控制不佳的時候,還可以選擇調脂藥物來降低血管裡的“油脂”。常用的降脂藥物主要有他汀類(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和貝特類(如非諾貝特、苯扎貝特等)。他汀類使用比較多,不僅可以顯著降低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還可中度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更為重要的是還能有效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貝特類主要是降低甘油三酯,如果主要是甘油三脂高,可以選用貝特類調脂藥。

我是全科醫生,碼字不易,您的點贊、評論、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如果覺得有用,還可以轉發給身邊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常見的疾病,它們共同的病理基礎都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又與血脂過高有極大的關係。因此,控制血脂過高是有效的預防途徑。

在人體的血液中,除了血細胞等固體成分之外,就是液體血漿。在血漿中就含有人體所需的脂質成分,稱為血脂。血脂包括脂肪和類脂。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醋,類脂是磷脂、糖脂和固醇的總稱。血液中所含的這些脂質,循環全身,對人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體的各種活動都是以熱能做動力,都在消耗著熱量,脂質是產生熱量最高的營養素,供給人體的熱量需要。

人體是由千千萬萬的細胞構成的,細胞膜則是由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組成,腦和神經也都需有磷脂和糖脂;膽固醇還是體內合成激素的必、要物質。

從膳食中攝取的營養物質,有些是脂溶性的;比如維生素A,D,E,K與脂肪一起存在,才能在腸道同時被溶解吸收,供給人體需要。脂質對皮膚上皮細胞有保護作用,可以加速皮膚損傷的癒合。

胖子連血管裡都是油,導致冠脈粥樣硬化的“油膩”如何改善?

從日常生活中控制血脂過高,首先是在飲食上控制。這包括兩個方面:控制高膽固醇食物的攝人,多吃些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的食物。

在飲食中,動物性脂肪、動物的腦、肝、腎,雞蛋黃、鴨蛋黃、鵝蛋黃、蟹黃,松花蛋、蝦子等食物,膽固醇含量很高,應控制食用量。以人們常吃的雞蛋為例,每個蛋黃約含320毫克膽固醇,每天只吃一個雞蛋為宜;如果不是血脂過高,也不必只吃蛋清不吃蛋黃。控制純糖和脂肪有利於降低甘油三酯。

含膽固醇較低或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的食物,有穀類、瘦肉、雞鴨肉、魚類(尤其是海產魚)、海參、海帶、薯類、香蕉等食品,以及植物油(尤其是芝麻油、花生油、玉米油),應在日常膳食中適量增加。攝入牛奶、豆類或其製品還可補鈣,也有利於控制膽固醇。喝茶,尤其是綠茶也有降血脂作用。

在飲食控制的同時,堅持體育健身運動,有利於消耗體內脂肪,並加速血液運行,不使血流疲滯,有利於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在全民健身運動中,選定自己的運動項目常年堅持,還有利於保持適宜體重。

還要勤於用腦,人的大腦只有體重的2%,卻在消耗人體20%的熱量,勤於用腦(尤其是老年人)將有利於減少體內脂肪堆積,有利於降低血脂。

40歲以上的人,還要在每年的健康體格檢查時查驗血脂,評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脂過高的效果。如果發現高脂血症,再配合其他治療。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合理用降血脂藥物,另外要管住嘴,邁開腿,堅持長期鍛鍊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