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是千古罪人嗎?美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堅決地做了日本的幫凶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

李鴻章是千古罪人嗎?美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堅決地做了日本的幫兇


1895年2月17日,日本政府在日軍佔領劉公島並俘獲北洋艦隊全部之餘艦後,認為和談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於當天經美國駐日公使譚恩向清政府轉達和談條件,除了賠償軍費和承認朝鮮自主外,還要求中國同意割讓領土。

美國政府對日本的這一侵略要求完全支持,單方面極力說服清政府儘快無條件接受。對於清政府和新任命的和談全權大臣李鴻章請求美國提供幫助,說服日本方面不要將割讓領土作為和談條件,美國駐華公使田貝代表美國政府,明確加以拒絕,堅定地表示“美國政府絕不會捲入戰爭,也不會在中日兩國之間進行調停”【多虛偽多可笑】

美國警告清政府想要日本停戰,必須首先接受日本方面提出的同意朝鮮獨立、賠款和割讓土地的條件。同時,他還指責清政府和李鴻章在這個問題上向歐洲國家尋求外交支持的想法不切實際,聲稱:“在日本的觀點公開之前,就國際法來說,任何的干涉都是沒有根據的,即使以自我保護為理由”,強烈敦促李鴻章和清朝政府徹底放棄求助其他歐洲國家干涉的念頭,真誠面對日本。

並且,田貝也親自勸說其他國家的駐華公使與他採取一致行動,打消李鴻章尋求其他國家干涉的念頭,指出只有消除歐洲國家向中國提供幫助的幻象,才能促成和平早日到來。

3月19日,中日馬關條約談判開始後,清政府繼續希望爭取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列強出面干涉,迫使日本降低侵略要求。

3月22日,總理衙門除召見俄、法、德、英四國駐華公使外,也召見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徵詢意見,希望能獲得美國的支持,促使日本放棄一些苛刻條件。但田貝不但沒有為中國說話,反而指責清政府沒有和談誠意,指出中國如真想和平,就應該接受日本的條件。

美國在拒絕向中國提供支持的同時,還在國際上幫助日本,抵制俄、法、德、英等歐洲國家的聯合干涉,美國國務卿不但向日本公使明確保證“美國決不與上述各國結盟,或接受清國之請求”,而且還私下向日本通報各國的動向,提醒日本警惕歐洲國家有意干涉中日兩國間的糾紛。

在這一罪惡侵略過程中,美國政府作為中日兩國之間唯一的傳言人,起了很不光彩的幫兇作用。

李鴻章是千古罪人嗎?美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堅決地做了日本的幫兇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後,中國國內舉國反對;國際上,俄、法、德三國亦以日本割讓中國遼東半島,損害自身利益,聯合要求日本放棄對遼東半島的永久佔領。在此形勢之下,清朝政府希望推遲交換和約,挽回部分利權。對此,美國駐日公使譚恩和駐華公使田貝又受日本政府之託,頻頻施壓,催促清政府儘快批准交換和約。

李鴻章是千古罪人嗎?美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堅決地做了日本的幫兇


​美國國務卿葛禮山也因日本政府的請求,親自約見清朝駐美公使楊儒,勸說清政府儘快批准《馬關條約》,指出:“如清國因有足以挽回今日處境之良策,而特意拖延和平條約之批准,日本則將從事更大規模之戰爭。此時,歐洲各國終將乘機糾纏於兩國之間,努力滿足其各自慾望。其結果,清國終將不止於失掉遼東,猶恐失去較此更為廣大之領土。”

此外,清政府聘請的美國顧問科士達也為日本遊說,4月22日,專門致函總理衙門,建議清政府不要過於計較條約給中國造成的損失,說《馬關條約》是清政府所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較之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的結果要好得多,“區區日本,此約何足深較”。

4月30日,他還親至總理衙門,與軍機大臣翁同龢、李鴻藻、慶親王等會談,勸說“約宜批准”,聲稱:“條約已不是李鴻章的條約而是皇帝的條約了,因為在簽字前每一個字都電達北京,皇帝根據軍機處的意見,才授權簽字。假若他拒絕批准的話,那在文明世界之前,他將失掉了體面,對於皇帝的不體面,軍機大臣是應負責的。”

在美國的穿針引線下,5月3日,清政府最後任命伍廷芳和聯芳為換約大臣,前往煙臺。5月9日,正式完成與日本的互換和約工作。

對於科士達在充當清朝談判法律顧問期間和美國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所提供的外交支持和幫助,日本方面則是萬分感激。1895年6月,科士達回國途經日本東京時,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就專門通過美國駐日公使邀科士達見面,對他所做工作表示感謝。

日本天皇則在中日互換合約的第4天,就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給美國國務卿,希望對在中國和日本的美國外交官和領事館予以嘉獎。日本又於11月1日,將這封感謝信通過日本駐美公使送達美國總統克利夫蘭,向他表示“最崇高的問候和敬意”。由此可見,日本方面是多麼感激美國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所提供的外交支持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