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電影開機前夕,我見到了他。

本期嘉賓:穆立新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穆立新,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1985年進入電影行業,師從香港動作片大師張徹導演,加盟香港長河影業有限公司,拍攝了《大上海1937》、《西安殺戮》等七部電影。其間擔任主演及動作導演。2001年參演八一廠的電影《衝出亞馬遜》,榮獲26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該片獲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和大學生影展最佳故事片獎。


中國第一部特種兵電影,比《戰狼》還早14年


我好奇,經過這麼多年,“胡小龍”留給我的英雄氣概會不會被歲月磨成了啞光。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讓我們穿越到18年前的下午。那天,我正在寫作業,姐姐衝進家門興奮地揮著《衝出亞馬遜》精裝版,喊道,以前我們同學就在這支特種部隊,他們隊裡的王暉和胡小龍被派往國際軍事組織“獵人學校”了,這部片子講的就是他們的真實故事!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呵,他就是胡小龍!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穆立新憑藉《衝出亞馬遜》榮獲26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該片獲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和大學生影展最佳故事片獎。

這部影片也在我心中許下了一個英雄結。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見到穆老師,嚇了我一跳,歲月對他真是手下留情啊!

穆立新:保養?呵呵,男人用什麼化妝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學會平衡,用高情商掌控自己。

穆立新這麼多年一直用特種兵的標準自我要求,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隨時隨地都可以是健身房,這也練就了他多年不變的體格。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採訪前的準備工作忙碌進行著,攝像老師發來這段視頻的時候,我一腳油門差點跟前面的紅色牧馬人追尾。怎一個帥字了得!


他的演繹,詮釋著一種使命


穆立新是《大上海1937》的武術指導,正是這部片子讓他和動作片鼻祖張徹導演結下了不解之緣。

穆立新最喜歡戲曲學院同班同學屠洪剛的《江山無限》,閒時哼唱別有一番韻味。

穆立新:我從京劇轉到電影是八五畢業那年,19歲,當時,剛畢業十天,我被公派去拍一部武俠片,總導演張徹。師傅是香港動作片的里程碑,邵氏三大導演之一,他本是文人,做過蔣經國的秘書,後來,一直拍武俠片。吳宇森、狄龍、李修賢、午馬,姜大衛都是他的學生,我是他最後一代弟子,跟師傅拍了八年,我從一個電影界的白丁兒到現在,忘不了張徹導演,現在華語電影圈儼然病態,小鮮肉流量,缺少的正是師傅的陽剛之氣,永遠懷念,永遠追隨!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穆立新:以前在學校時就非常愛看武俠小說,那種英雄氣概在我胸膛如一匹獵豹,獵豹是行動派,它伏擊獵物的時候全力衝刺,奮力躍起一口咬住獵物的咽喉,無論獵物怎樣掙扎,它都不會鬆口,獵豹的生存法則用在人類社會,執行力就是快,準,狠:果決迅速,精確到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你看過去的老電影,《甲午風雲》、《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那些形象給我的印象是非常非常深刻,那時候我也不懂真正的男人是什麼,但我覺得有一份氣質必須得過硬——血氣方剛


國家需要忠誠,小家需要忠誠,忠誠是人骨子裡的


穆立新: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很幸運遇到一位能夠包容我的妻子。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當零零後開始展露頭角的時候,不代表八零後都已經長大,無論是責任感還是生活技能相對六零後還是有差距的,但是這些在穆立新面前都是浮雲,他寵著小自己二十歲的愛妻,常用倆人的屬相玩笑著融入生活的哲學“愛是我和你,生活就該‘馬馬虎虎’”,自從飾演“胡小龍”,好像就跟特種兵簽下了誓言一般,世上就沒有難倒他的事,無論是高爾夫球場跑一上午幫兒子撿球的父親形象,還是為了妻小吃得有情調讓阿姨逛公園,自己操刀煎空運澳洲牛排,工作生活的奏鳴曲始終貫穿著某種精神的音樂符號。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贊吳京五福俱全


穆立新:在跟吳京合作的兩部戲裡飾演過他的“師兄”,我們一同經歷過很多事情,他有很大的造詣,“師弟”是五福俱全啊。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提起工作,穆立新一直秉承自己滿意,一切大吉。就是這樣的心態,在對孩子教育問題上,他也有一套。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穆立新:孩子的自然生長很重要,他要做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種方向是他天生的感覺,相對特長學習班,情商更重要,教好孩子如何待人接物,什麼是禮貌,如何懂規矩,家長重點要培養的方面,就像剛才聊到的保養問題,還得歸到心態上,假如他各方面都很優秀,遇到一件事,鑽牛角尖,不是埋沒了所有的智慧嘛!所以,情商裡重要的一課就是心態!

能打能戰,為何遲未見君?


穆立新:從2011年後,我為什麼產量低,是因為有些東西不能接。當物質極大豐富以後國民素養審美的這種提升,在某些方面偏離了我當初進入這個行業的初心,英雄和娘炮讓我睡不著覺。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穆立新:從進影視圈的第一步開始,你見到什麼,做了什麼可能決定你一生的方向。整個影視業,從導演中心制到製片人中心制,從藝術到商品的變革,以及現在大家的審美,這裡面只有你走一圈,才知道到底別人要什麼,你要什麼。所以,這裡我不談藝術理論,但我想說的是藝術裡重要的是感知,你要聽經濟學專家講完,你在商場上一定是敗得南北不分,那真正實操的人,你說什麼是理論?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穆立新:不是俊俏才屬於男人的最美,骨子裡要有血氣,再配上一個端正的面孔,那個氣質氣場出來,才是一個男人的形象。現在一些女孩兒的審美呢?我不是抨擊人家,這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不是壞事兒,咱就說什麼是真正的男性,什麼是真正的女性,溫良,聰慧,知書達禮,現在都往中性走,談談個人觀點吧,你是不是也這麼想?


藝術就要平心靜氣


穆立新:我就想平心靜氣地做藝術,太狗血的東西,對自己的內心感知會有虧損。很少人願意聽真話,什麼火爆,什麼有點,誰又罵了誰,都愛看這個,演員很被動。前兩天我們也在聊這個,趙傳那句“生命的尊嚴和生活的壓力哪一個重要?”有一個高人回答“一人之時尊嚴重要,一家之時壓力重要。”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我也年輕過,有過那種“穆”中無人,其實傲慢是根據自己本事來的,誰還沒在年輕時翻過兩回白眼啊!(笑)我一路走過來看過來學過來,就沉穩了下來,所以我為什麼講藝術創作是要心平氣和,你看歌唱家,越高的腔調兒,反而一帶而過,有時候生活裡的舉重若輕,往往撐得起來大家的架子,看飯局就知道,那些咋咋呼呼談項目的反而不是什麼大事兒,大能力者著謙虛,殺傷力是肅然起敬。

為了英雄氣概,重回江湖


因為看不慣“怪關係”,受不了虛偽地“要活”,穆立新很多戲不接,他說,要幹就自己努力做戲,不再被動。

穆立新:帶著《衝出亞馬遜Ⅱ》還能記起我胸膛的熱血,為了這滿腔豪情,我準備了五年。

故事講述“胡小龍”和“王暉”轉業後在非洲護獵的事兒,關鍵詞:中國影響力、地球共同體、兄弟情、物質與良知的爭鬥。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穆立新:當時想到這個題材,越想越覺得這個點非常好,也是給自己的演藝生涯畫一個完美的句號,不是說以後就不做了,大項目可遇不可求,幾個億的投資,按京劇行話講收底要收得漂亮!這也是我給師傅的一份感恩。請大家準備好紙巾迎接我們的英雄情懷——《別把對不起變成來不及》。

好事多磨,慢是一種哲學


穆立新:前後找了幾十位編劇聊,各種金主談,這裡面真是發生好多有趣的事,有那麼一段時間都找我來投,這個有錢,那個比他還有錢,應了那句只要牽扯投資的都有風險。中華民族是一個含蓄的民族,藏而不露的皆能者,這個過程,交了不少真心的朋友,支持我們去做這部片子,英雄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我們相信一定不負眾望!在中國特色裡,有一個詞是專門用在中國男人身上的,就叫隱忍,一路走來,慢真的是成功的基礎。無論是孩子學走路,還是學車練車,越慢越一帆風順。我們要的就是接地氣,不忘初心。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穆立新能文能武,隨著時代的變遷,無論從發行還是定位都能先把自己說服,他有他“穆”中無人的“倔”,也有謙卑的“學”。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穆立新:作品上之前從營銷層面來講,要有預熱期呀,轟炸期呀,我也是這幾年學的,原來也不懂。我儘量在沒有作品的時候不在熒屏上晃,我是端這碗飯的,明天你看到我開飯店了,那就不是最初的穆立新了,跟觀眾見面還得是隨著作品走。

在談到這部臥薪嚐膽之作何時面世,穆立新的心態透露了這部片子的分量。

穆立新:最好的情況是明年10月,如果10月不上,就還要沉澱,一直到後年的春節檔,可能還會晚,回回頭,不過五年。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看著角落處的行李箱,兩天後,他將飛往菲律賓。此時,穆立新看了看錶,阿姨該去接孩子了,但是大姐有些發燒。

穆立新:您在家休息吧,正好我多陪會兒子。

從校門口見到兒子,蹲下抱起,給予愛和溫暖;到路上讓孩子自己提書包,到飯點不許買零食,教會孩子獨立和專一;再到過馬路禮讓老人,細微播撒善良的種子……

我想,穆立新還是當年那個“胡小龍”。

他說,我特別喜歡張雨生的《我是秋天的樹》。

我是一棵秋天的樹

安安靜靜守著小小疆土

眼前的繁華我從不羨慕

因為最美的在心不在遠處

穆立新:英雄與娘炮

我們期待《衝出亞馬遜Ⅱ》,期待英雄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