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康碼背後到底是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之前推出的文章《錫康碼問題那麼多,為什麼還是要用

》,這是金融街1號第一次嘗試這個領域的深層次思考,文章推出後收到各方反饋,這是對作者的極大鼓勵,感謝你們的支持。

結合後臺很多留言,個人認為,有必要把錫康碼再拿出來說一說。

我們先從留言的問題和用戶體驗說起。

問題一:錫康碼的原理是什麼?

錫康碼背後到底是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了回答你的問題,我們還邀請專家開了一個線上的交流會

錫康碼背後到底是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錫康碼的原理,就是通過技術手段把塑料材質身份證,呈現為一個簡單的二維碼,實現了個人健康信息的數據化
錫康碼的應用非常簡單,只有2條:

個人申請,通過綠碼、紅碼”的兩色動態管理來進行健康打卡;

出入口掃描,讀取二維碼附帶的健康信息,判斷是通行還是拒絕,並記錄活動軌跡。

而錫康碼的背後(特地諮詢過該項目的技術團隊),是以個人申報的數據為基礎,通過公安部門的公民人口數據進行身份驗證,通過警務大數據研判技術對申報信息進行比對,通過運營商的移動信令數據描述人員軌跡,通過社區基層板塊提供的人員健康狀態進行動態調整

數據在跨領域、跨層級、跨部門之間流動,通過把這些無形的底層數據資源串起來,才撐起了錫康碼的有形應用,簡單,卻非常有效。

問題二:錫康碼之後來了蘇康碼,怎麼評論?

錫康碼背後到底是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猝不及防,很擔心錫康碼就不能用了,好在最後蘇康碼喊話,之前13市的碼都能用。

全國超過200個城市推出了“健康碼”,真有點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感覺,到底是“一碼通全國”還是“一碼歸一碼”,心理都很慌。確實,全國一盤棋,這是必然的要求。但我們反過來想想,如果一開始就一碼通全國,那估計一個碼都未必能搞起來,對吧

而且,我還特意去查了一下,新聞裡是這麼說的:廣東、四川、湖南等省份簽署了有關“健康碼”數據互通的相關協議,一體化的長三角更建立了長三角健康碼互認通用機制,京津冀也在積極推動“健康碼”互通互認……

這事告訴我們,智慧來自人民,要尊重小創新,效果不錯,那就迅速推廣。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就是這樣趟出來的嗎?給中國人更好的創新環境,以中國人的勤奮和智慧,我們什麼困難克服不了?

問題三:錫康碼的數據洩露擔憂。

就錫康碼本身而言,專家告訴我:

它其實是由市疫情指揮部統一指揮,在衛健、交通、公安、大數據局等部門的數據源按隱私保護要求,部署了一個數據分析運行的安全環境。

警察蜀黍們統一開發數據分析平臺,在該平臺上編寫和調試紅碼、綠碼分析程序,然後下發到應用場景執行,這種處理方式不改變數據歸屬所有權和存儲位置,只顯示脫敏之後的數據(比如會給身份證號碼打上星號)。

當然關於錫康碼運用中的問題,從網上搜集到的反饋,從線下聽到的吐槽,還有很多很多。其中有些問題可以通過技術改進、迭代更新來彌補,讓用戶體驗更好,讓用戶打消顧慮。而運用中的社會問題、管理問題,遠比技術問題更讓人擔憂。

未來,隨之大量外來遊客來到無錫,錫康碼也面臨著升級問題,這也是需要認真考量的一個方面。

問題四:疫情之後,錫康碼何去何從?

很多有識之士早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目前看來,無外乎兩個選擇:

一是停止使用,並及時清除相關數據。

這樣能夠規避數據洩露的風險,但前期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就付之一炬,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和數據資源,並可能就此錯過推動治理創新與智慧城市建設極其難得的機遇。

另一種選擇,從新“危”中找到先“機”,對錫康碼進行全面升級。從僅僅承載個人健康信息,到成為個人辦理各種公共服務的“掌上身份證”,最終成為個人在互聯網上的唯一憑證。

近期來看,阿里、騰訊、朗新科技等公司已在作相應努力。2月23日,杭州“健康碼”完成重要升級,實現與電子健康卡、電子社保卡互聯互通,一碼通行的“健康杭州”公共服務平臺呼之欲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鑑。

深入討論原理這種東西,只會讓人頭暈。我想說的是,錫康碼只是一個載體,它的深層次內涵在於——它是智慧城市建設在特殊時期的代表性應用,是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一個象徵性意義的符號

錫康碼的推出,首先說明我們無錫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技術層面是比較成熟的。

但是,技術層面的成熟就夠了嗎 ?

最近網上有一篇文章《關鍵時刻,智慧城市“癱瘓”了?》,看了很受震動:文章裡說,當下疫情肆虐,恰恰是智慧城市兌現能力的時候。然而國內喊了十年的智慧城市建設,一場疫情來臨,紛紛現了原形。

部分城市的醫院人滿為患,候診病人排長龍,醫資超負荷運轉,而一些醫院門口羅雀,前期沒有做到很好分流,導致後期全部堰塞,這是智慧醫療?

面對面A4紙登記信息、逐級上報、疫情信息求助無門、社區上門檢查……效率低、信息重複、信息擁堵等事情時刻在上演,這是智慧社區?

各個城市紛紛上“碼”、緊急上“碼”,情況卻層出不窮,被老百姓一頓吐槽……

文章也提出了自己建議:

未來,智慧城市需要加強統一指揮調度平臺的建設,同時加強科技創新,真正發揮出靜態、動態數據的價值,提高數據交互能力,並且面對城市的風險與危機有預策略,也就是預判、預警、預防;終極指標自然也是城市公共服務成本降低,公共服務效率提升。

相比傳統信息化,智慧城市並不是簡單的所有行業信息化的總和,更是對整個城市各行各業數字化能力的一次重塑。
一個城市如能被冠以智慧之名,它的智慧必然是流動的,就像是城市中的聲音一樣。

智慧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承載了市民最迫切的生活工作需求的載體,它或許是雲,或許是大數據,是但也不全是。
看,一場疫情,考驗出了智慧城市的不同“成色”。

根據《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報告2018-2019》顯示,我國大量城市已經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準備期向起步期和成長期過渡,處於起步期和成長期城市從兩年前佔比57.7%增長到80%,而處於準備期的城市佔比則從42.3%下降到11.6%,新型智慧城市已經進入從整體規劃向全面落地過渡的新階段。

這組數據都表明,中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步伐是可以領跑全球的。這次的疫情,本質上也像是一塊試金石,檢驗了我們很多城市的智慧水平。

那無錫呢?

實話實說,無錫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在國內一直名列前茅,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每年的物聯網博覽會都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一批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陸續來錫紮根、生長。

無錫許多優秀的智慧城市項目已經在默默地在為錫城市民服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環保、智慧城管、智慧體育、智慧教育、智慧公交、智慧養老……這些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優秀解決方案,在各自的領域側重於解決難點痛點問題,形成了無錫智慧城市建設的一棵棵“大樹”。

然而,智慧城市建設並不應是這樣的一棵棵樹,而應該是一片“熱帶雨林”,一個讓普通市民都能親身感受到便捷服務,感受到信息智能化運用的整體!

那問題出在哪兒?上面羅列的問題就是答案:

智慧城市的底層建設上缺少對各項數據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部門、行業存在信息孤島。

所以各種解決方案,只好在有限的範圍裡進行數據整合,形成各自領域的“一枝獨秀”。

也就是說,目前我們與智慧城市的距離,最關鍵、也是最棘手最亟待解決在於兩個問題:

第一,如何打破部門壁壘,打通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匯聚和共享,從而提升智能化服務和個人智能化體驗;

第二,在體驗智能服務便捷的同時,如何確保公共數據的安全,確保個人隱私、個人利益不被侵犯。

一些城市的反應還是很快。

首先是魔都上海。

錫康碼背後到底是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接下來的是山東濟南。

錫康碼背後到底是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無錫,作為物聯網之都,又在全國智慧城市排名前列,這個短板自然也得補,哪怕是慢一點、晚一點,但決不能缺席!

我們注意到,無錫已經在2月26日頒佈了第171號政府令,這是一則有關公共數據管理的政府令。

同時,也是新任市長上任以來頒佈的第一個政府令

錫康碼背後到底是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我們通讀了一遍,發現無錫第171號政府令主要表達了三個意思:

公共數據必須採集匯聚

公共數據必須共享開放

公共數據必須安全監管

171號令,為無錫的數據資源整合提供了立法保障,確實是無錫破解當下智慧城市建設難題的“一劑良方”,也是一把“尚方寶劍”。

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這種數據鏈條的完整性如果不能進一步拉通,很可能還會持續建設新的智慧孤島。

在過去的智慧城市建設中,也發生過很多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錯誤行為。因為——只有跨系統的數據聯通,才能建設出真正的智慧城市。

當務之急,是打破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形成安全、可靠、有效的城市級大數據中心,這將為無錫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一個堅實基礎。同時通過政府部門的主導和統籌,讓數據資源充分開放共享,支撐起各種智慧城市的應用,無錫人的智慧化感受將會空前提升!

說白了,今天我們應用了一個“錫康碼”,今後我們可能應用比如“支付寶”、“微信”這樣的一個超級APP,一次認證,就可以訪問所有的個人信息;一個入口,可以辦理所有的業務;一個app在手,可以享受關注的各項服務,走遍無錫都不愁,甚至走遍長三角,說到這裡,心裡不禁樂開了花……

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很多人也已經發現,很多過去智慧城市項目中建設的智慧應用並不能適用當下的城市治理需求。這表現出,經過多年的建設,智慧城市在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較大,但是在應用領域,仍然以流程電子化為主,對應用使用體驗、應用效果方面仍然存在明顯的短板。比如:疫情期間對於外來人口的管理等應用,大都處於原始的紙筆記錄形態。

可以大膽說一句,疫情結束後,以適用性為主的智慧應用一定會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主流。

這些豐富多彩、五花八門的應用,將成為數據“熱帶雨林”中攀援的猿猴、芬芳的花朵、七彩的昆蟲、參天的大樹,在數據這條奔騰的大河之畔,營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生機盎然的經濟社會生態。

錫康碼背後到底是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美嗎?


還有更美的。先賣個關子,我留到下一篇再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