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疫情冲击的“两面”——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疫情冲击的“两面”——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观点

2月全月新增信贷9057亿元,新增社融8554亿元,社融增速10.7%,M2同比增速8.8%。2月的金融数据充分体现了疫情冲击对信贷表现的“两面”:一面是实体经济活动的明显走弱,体现在居民部门信贷的明显减少,居民中长期贷款几近零增长;另一面则是政策的定向支持助推了金融数据的大体平稳,体现在企业短期贷款的明显净增,而专项再贷款的投放和财政支出的加大也一定程度带动了M2增速的回升。预计3月社融将保持平稳,增速将有小幅回升。

事项

2020年3月11日央行发布2020年2月份金融信贷数据。其中,新增信贷9057亿(前值3.34万亿);新增社会融资总额8554亿(前值约5.17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7%(前值10.7%);M2同比增速8.8%(前值8.4%)。

正文

银行信贷端:疫情冲击下,居民与企业信贷出现“冰火两重天”。

信贷2月净增9057亿元,符合我们预期(预期增加9000亿元),略高于过去两年的当月增量水平(图2),但结构变化明显,体现出企业信贷明显增加、居民信贷显著回落的特点。近期,央行及银保监会均对金融机构提出要求,要求其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不断贷、对“战疫”的重点企业加大专项贷款的支持,这些举措均帮助支撑了本月对公信贷的增长。其中企业短期贷款显著多增(净增6549亿元),带动整体企业贷款增加1.1万亿(较去年同期多增近3000亿元)。而居民部门,整体信贷则出现断崖,净减少4133亿元(图4),其中以消费贷为主的短期居民贷款明显多减(2月为-4504亿元),而2月因大多售楼处关闭,楼市的“暂停”也明显影响了居民中长期贷款的表现,当月仅净增371亿元,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社融增速持平前值,但低于预期,其中表外票据的多减、政府债券和贷款核销的少增是主要超预期项。2月新增社会融资总额8554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7%,略不及我们此前预期(11%),主要是受三个方面的拖累。一是非标融资方面,虽然当月信托、委托均呈现小幅正增长,但表外票据融资当月大幅净减少3961亿元,多减860亿元左右;二是政府融资层面,主要受央行统计方式的影响,政府债券当月净融资1824亿元,低于我们从Wind口径估计的净融资规模;三是贷款核销方面,当月包含贷款核销、存款类金融机构ABS在内的“其他融资”仅为-176亿元,明显低于正常水平,2月银行业务的阶段性暂停,叠合近期监管阶段性放松不良贷款的监管考核,共同导致了当月贷款核销规模减少。其他方面,社融项下人民币贷款增加7202亿元,表明非银机构的贷款有所减少;而企业债券净融资3860亿元,持平上月。

M2增速8.8%,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M1增速4.8%。广义货币供给方面,2月M2同比增速为8.8%,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而2月M1同比增速回升至4.8%,其中M2增速的回升也体现了近期针对疫情冲击的逆周期政策作用,当月财政存款仅新增208亿元(去年同期为3242亿元),体现了财政支出的加大,而2月各类再贷款政策的支持也一定程度带动了M2增速的回升。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Shibor利率处于低位,余额宝收益率继续下行。2020年以来,最近30日3个月SHIBOR日均利率落至2.44%,较上一30日均值降幅达40个基点,也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水平;而尽管央行已回收为应对春节假期所释放的短期流动性,DR007近期大多时间也均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30日日均利率仅为2.07%(图7),受此影响,余额宝收益率也持续下行。预计短期市场流动性仍将保持较为宽裕水平(图8)。

3月社融展望:政策支持叠加需求恢复,预计3月社融增速将阶段性回升至接近11%水平。从我们的观察来看,进入到3月,实体经济活动的恢复已有所加快,全面复工、复产可期,这也将进一步提升短期的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而本月地方专项债等发行还将进一步加快。我们预计整体3月社融规模将超过3.5万亿的水平,带动整体社融增速进一步有所修复。

附录图表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疫情冲击的“两面”——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疫情冲击的“两面”——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疫情冲击的“两面”——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疫情冲击的“两面”——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疫情冲击的“两面”——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疫情冲击的“两面”——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疫情冲击的“两面”——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疫情冲击的“两面”——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3月11日发布的报告《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疫情冲击的“两面”》,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