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諸城石橋子鎮都吉臺村一夜成為“網紅”村

市場報網絡版資訊週刊山東諸城訊(通訊員:張吉生 丁海麗)12月10號晚上7點,早時冬天裡的人們早已藏在家裡拱進被窩暖合了,可在石橋子鎮都吉臺村文化公園裡卻是一派熱鬧的場景,村民們三五成群來到公園內,有的逛公園有的看展館,或拍照留念或發朋友圈或發抖音,歡聲笑語,不亦樂乎……。8點24分村民王桂珍還在“吉臺緣一家親”群裡通知:“都噶呼著回老家吧,晚上回來,吃個飯,看看咱的老家。”

山東省諸城石橋子鎮都吉臺村一夜成為“網紅”村

諸城市石橋子鎮都吉臺村是一個有歷史、有故事、有文化內涵的村。村名“都吉臺”原為“鬥雞臺”,關於鬥雞臺,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浯水經平昌城北,城之東有臺……名為鬥雞臺。”

山東省諸城石橋子鎮都吉臺村一夜成為“網紅”村

為進一步推動美麗鄉村和文明城市建設,以“鬥雞”文化為主線,本著保護鬥雞臺和挖掘歷史文化的目的,規劃打造了“都吉臺”文化村。

山東省諸城石橋子鎮都吉臺村一夜成為“網紅”村

整個文化村的設計主要分為村前文體活動廣場、臺前文化公園、商業古街、鬥雞臺遺址和文化禮堂展館五個部分。村前文體活動廣場按河邊原有的地形進行改造、修飾,安裝了健身器材和活動路徑,成為村民活動健身和好去處。

山東省諸城石橋子鎮都吉臺村一夜成為“網紅”村

臺前文化公園以前是不大的水灣,堆滿了雜草和垃圾,如今變成了其他地方不好找的文化公園,有鬥雞圖浮雕、有村裡出土文物的浮雕、有晚上老少爺們好稱的“燈光秀” 、 原濰坊市文聯副主席趙順年撰寫的《都吉臺的豐碑》立在臺前,詳細記述了都吉臺的發展歷程。

山東省諸城石橋子鎮都吉臺村一夜成為“網紅”村

新修的大門樓,大紅燈籠高高掛,正北面就是修繕的仿古商業街,千百年來,都吉臺人在這裡進行商貿交易,現如今仍透漏著濃濃的古風雅韻。

山東省諸城石橋子鎮都吉臺村一夜成為“網紅”村

鬥雞臺古遺址南北長103米,東西寬22米,文化層厚8.5米。據出土的大量陶器、銅器證明,早在西周時期,此地便有人煙。漢代時,此地為平昌侯劉卬封國,即平昌故城。平昌故城幾經興衰,清初形成了村落,村名“鬥雞臺”,後村民取諧音改稱為“都吉臺”。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及省、地(市)文物部門曾對故城址做過多次調查。1982年,諸城市博物館進行詳細調查與勘察。故城內的“鬥雞臺”及其周圍,是一處龍山文化至商、周時代的古遺蹟,漢代、唐宋時期的遺蹟遺物也十分豐富。1976年,曾在此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銅編鐘,是山東省內發現的最早的編鐘之一;1981年春,在此處挖掘出一銅盤,銅盤上鑄有銘文29字,據考古學家從銘文中得知,此盤是姜姓貴族孫叔子為其大女兒出嫁時配送的嫁妝—子孟姜盤,1964年出土的玉斧等都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山東省諸城石橋子鎮都吉臺村一夜成為“網紅”村

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石橋子鎮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打造了都吉臺文化禮堂,通過鄉情鄉知、鄉土鄉物、鄉賢鄉風、文化禮堂四個展覽和活動場館,記錄並延續著都吉臺的故事。“鄉音嫋嫋、初心勿忘”。 第一展室鄉情鄉知,君子故鄉來,應知家鄉事,村名史話詳細介紹了該村從“鬥雞臺”歷盡滄桑到“都吉臺”的演變歷史。一部黨支部奮鬥史,從1945年5月1日都吉臺正式解放至今,勤勞樸實的都吉臺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開拓創新、砥礪奮進,開創了一代又一代的輝煌歷程。“館藏皆瑰寶、斗室滿乾坤”。第二展室鄉土鄉物,一花一木一世界,一鄉一物總關情。一方土臺、一件老物,無不鐫刻著先人走來的痕跡和一個村莊的精神源頭。館內陳列著都吉臺出土的古文物和部分仿製品,這是一方鄉土在經過時間洗滌之後沉澱下來的文化精華,也啟迪呼喚村裡的人們留住鄉音,記住鄉愁。“承先人優良傳統,勵後代奮發志氣”。第三展室鄉賢鄉風。重拾“溫良恭儉讓”的優良文化,弘揚鄉風文明。《趙氏家訓家規》中,“知書,明禮,勤勞,節儉”的家訓,培養造就了一代代的都吉臺人。“東風吹放花千樹、群英璀璨耀鄉里”,一代代都吉臺人崇德向善、敬業盡責,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文化道德力量,讓人憧憬和嚮往。近年來,該村通過深化文明家庭創建,評選“美麗庭院”“好婆婆、好媳婦”等先進典型,掀起倡導真善美的熱潮,營造出敬老愛老的濃厚氛圍,書寫出了美麗鄉村的絢麗長卷。“承載鄉愁鄉戀、構築精神家園”。第四展室文化活動禮堂。“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文化禮堂是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陣地,也是黨員群眾豐富文化生活的精神家園。

敬畏歷史者,歷史厚之;傳承歷史者,歷史饋之。都吉臺村人正接過無數先人相傳的火把,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