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近10年中,越来越多的印度人进入全球顶尖企业担任高管;世界500强中,外籍CEO有75位,印度裔就占10个席位,华裔是0。“印度效应”为什么而产生?印度裔CEO的管理能力为何如此超群?这甚至已经成为美国一些商学院的研究课题。同样都是在美国,为什么印度人可以成为CEO,中国人只能从事底层工作?

印度留学生超过60%都能拿到美国H1B工作签证,中国留学生只有6%能拿到,中国留学生人数是印度的2~3倍。

在美国硅谷,印度裔占总人数的6%,但是创办的公司占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15.5%。

游而思看了大量视频、文献,深度解析出8个能力,供同样关心成长教育的你找到答案。

很多国际巨头的CEO都是印度人:Google、微软、摩托罗拉、百事可乐、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等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相比之下,中国人在美国高科技企业中的能获得管理岗位的不仅凤毛麟角,而且还在全线溃退。要知道能去美国的很多人都是从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北大、中科大等等211、985名校)毕业的高才生,最终在美国却只能当纯打工角色的工程师、架构师。原来硅谷被称为IC的天下,I指Indian,C指Chinese。但现在,硅谷的别名已经叫“印度谷”了。为什么很多CEO都是印度人、而不是中国人呢?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更关键的是:这些印度CEO并不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们几乎都出生于印度普通家庭,在印度完成了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学业,才赴英美深造。

而且不同于华人硅谷高管往往本科甚至更早前就来到美国的情况「陈士俊(Youtube创始人之一) 8 岁开始,李开复 11 岁开始接受美国教育」,印度裔的硅谷高管几乎全部是本科甚至念完研究生才来的美国。他们大多是凭借强大的技术背景,在公司任多个职位,一步一步从底层做上来的。而在创始人阶层里现在硅谷也已经有33%的是来自印度的移民,而且他们都很成功。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VC创投界,有大量的成功案例。印度和硅谷之间的桥梁也搭建的很好,有超多的公司创建于印度然后来到硅谷规模发展,也有很多创建于硅谷扩张到印度。

除了企业高管,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也开始担任欧美知名商学院的院长。

在中国人心目中,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是一个只要子女能进去学习就算光宗耀祖的常青藤学校,2010年7月上任至今的该学院第10任院长尼廷·罗利亚(Nitin Nohria)是印度裔,他也是哈佛大学102年历史上的首位外裔院长。这让中国人情何以堪?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院长苏尼尔·库马尔(SunilKumar),印度人。前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院长、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出任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院长的迪帕克·詹恩(Dipak C. Jain)也是印度人。

是什么让我们的邻国成了输出CEO的国家,占据了50%的硅谷工程师职位还占据了世界最顶级高等学府的最高管理人的呢?

就连美国最受欢迎、赚最多的职业之一医生,也到处可见印裔面孔:根据美国医师协会,目前在美国有近3万5000名印度裔医生。2017年我去美国旅游的时候,不小心去了美国第5大儿童医院,的确看到了很多印度医生。

论收入:

在美国的印裔2015年度的平均家庭年收入为$103,821,在美国各族群中位列第一

根据美国移民局官网数据统计,与其他族群相比,商业、管理、科技、艺术这四方面的工作人数,已被印度裔碾压式“占领”。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数据来源:https://www.migrationpolicy.org/article/indian-immigrants-united-states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号称“世界上最难考的大学”,其实有各种各样的评判标准。让印度理工名声在外的就是奇低的录取率。2018年,印度理工学院的录取率仅有3%左右,报考人数达到了450000人,录取的人数仅有13000。

这个大学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在MIT的课堂上,教授问一个印度学生:你为什么来读MIT呢?

印度学生十分诚实地回答道:“因为我没有考上印度理工,所以我来了你们麻省理工。”

出身IIT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了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IIT每年70%的毕业生会出国,且大部分都落脚美国。IIT总共产生了17万毕业生,留在美国的就超过3.5万人

根据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的调研,在美国硅谷的2000多个新起家的相关企业中,有4成是印度人开办的,当中有一半是来自IIT的学霸……

看到这里,我们说学习印度教育,你的第一反应还是“搞笑”么?

印度,我们的邻居,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是中国的近3倍,相信印度很快会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印度的经济总量(GDP)的确只有中国的1/5,所以印度普通老百姓会比我们中国老百姓穷很多,但是印度的9年义务教育——公立学校的确是免费的

你知道吗?我们最熟知的《西游记》、唐玄奘西天取经地——就是印度。取经路线如下:感觉走“穿”了整个印度啊。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为啥佛教发源地在印度(但现在佛教在印度已经几乎消失了)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我一不懂、二也没有脑力研究,欢迎懂行的大拿指点迷津。

但为啥印裔这么多CEO,我相信离不开环境、家庭、学校教育,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成就了印裔的精英阶层?除了都有一个“高学历”标签,印度家长跟咱中国家长一样,也奉行“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条真理。但为啥同样的教育印度就培养出这么多精英?喜欢探求本因的种子在我心中埋下已久,这次我花了很多天时间,研究印度文化及教育的视频、文献等各种可以资料,总结出可供中国家长借鉴的教育经验。

敢说

中国学生对印度群体成功的最大误解,就是认为“英语是他们的母语,他们有天然优势”。事实上,印度人英语并不普及,80%的印度人母语还是印度语,英语只是第二语言真正把英语当成第一语言的仅仅只占2%。但在印度教育体系中,如果不精通(注意是精通)英语就没法学习,因为很多教材只有英文版。

因为有过英国殖民的历史,印度国内对英语的使用的确更为广泛,思想习性也相对西化。这在无形之中帮助印度学生即便是满口不太标准的“印度式英语”,也不会拘泥于口音上的偏颇,词能达意即可。相比之下,

中国学生通常更纠结“字正腔圆”,在流畅度和感染力上都逊色不少,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脸皮厚(无贬义)”的人学英语更容易。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在艺术领域敢说敢表达,印度电影不但乐于讽刺印度官僚,更乐于讽刺普世性的社会缺陷,让你大部分时候笑着笑着偶尔感动哭着就陷入了沉思。从几部豆瓣高分

印度电影看出:

《三傻大闹宝莱坞》(豆瓣118万人评价,9.2分)在欢乐中深刻揭露许多印度的社会问题:教育制度,贫富差距,高校自杀率,医疗状况等等。当然,重点是讽刺印度死板的教育制度。

《摔跤吧,爸爸》(豆瓣95万人评价,9.0分)直戳印度传统男女不平等”问题,也讽刺了低效的官僚体系。

《起跑线》(豆瓣14万人评价,7.9分)直白的讽刺了教育不再是教育,而成了一门生意。也拍出了给中国教育问题症结。

《我的个神啊》(豆瓣26万人评价,8.4分)讽刺宗教

在学校敢说敢表达。印度学生不接受正确答案或标准答案,他们一旦发现了不认同的东西,会在课堂上当面和老师辩论,挑战老师。中国学生呢?虽然Ivan还在上学前班,但是但是但是

根深蒂固的已经认为在学校就是要听老师的、老师说的就是对的。所以我经常跟Ivan说的就是“老师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爸爸妈妈说的也不一定对,正确的是什么需要自己思考、自己去找答案。”

在印度学校,有时候那些举手的人,他说的话你真的觉得“天哪,神逻辑,你那个后面的概念、那个结构都很不清楚,你们敢讲出来”但是他敢。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能培养出印度称为Jugaad的思维,与他们的教育土壤有很大关系。在课堂上,你会看到中国学生很少会做的主动举手抢着发言的现象。但是印度的学生,甚至职场上的职员,都从来不羞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这些意见不见得多么精僻,甚至可能只想了一半,他们也不会等把这些意见完美了才去发声

他们的逻辑是:我的意见应该被听见,如果你觉得不好,你可以继续跟我争辩。最后大家辩出一个答案来。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挑战老师的观点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所以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屈服于权威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对的,这一点会永远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这一点不是别人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这一点对孩子认识世界和认识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让我想起我们跟很多中国小朋友一起去菲律宾孤儿院做公益,菲律宾那些“孤儿”们比我们中国的很多小朋友勇敢、表现力强好多——在年龄都差不多的情况下。

敢说敢表现,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学生时代不会的题敢说敢问,这样才可以学会自己不懂的;工作时代可以让自己的才能得以体现,即使不是团队最优秀的也不重要,因为敢说敢表达很容易成为管理层的。我参与的很多阿里巴巴业务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体现。很多最终做成的业务不见得都是老板/主管要做,而是自下而上的发挥,老板拍板决策,很多时候业务leader没有特别清晰的想法,所以共创——也就是集体辩论智慧的决策,成功率当然远高于个人决策。

在印度老师的眼里:“

课堂上挑战老师很常见,当一个老师的观点被挑战时,这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是把马带到水边,并让他觉得口渴。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简单点说,就是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身处中国教育体系下,我们做父母的难以短期改变“老师就是权威”的这种传统,但是我们父母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地去培养孩子敢说的能力。比如:大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明明有孩子在,却全然无视,我行我素进行着对话。如果是我的话,

有小孩在场,反而会积极地让孩子加入大人的谈话,同时还可以问孩子的想法,无论孩子的想法在大人眼中“好”还是“不够好”,都要鼓励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会说

不仅要敢说,还要会说。

会说,其实就是表达能力——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让他人理解的能力。会说的能力以思辨能力为基础。只有能想清楚,才能说清楚。脑子里空空如也,混沌不清,辞藻再华丽也不可能有什么表达缺乏表达能力的人,有时候其实是缺乏清晰的思考能力

另一方面,脑子里的想法也可以借会说得到梳理。只有能说出来,才能将一个观点真正想透。无法表达的思想甚至不能算思想,正如哲学家韦根斯坦所说,语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表达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磨练表达能力是帮助自己获取思想的有效工具。

在能说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印度课堂学生可以自由与老师争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会说的能力。难怪乎华裔工程师在大会小会上发言都不踊跃?有人认为是表达能力差,有人认为是无话可说,也有人说是英语差。但在很多情况下,无话可说和表达能力差,两者之间只有很细的一条线,甚至就是一回事。表达能力提高后,你会发现自己奇迹般地对很多事情都有了看法和意见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从小就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灌输,中国家长整体重理轻文,印度受到英国文化影响很关注口头辩论,在印度会说、能言善辩是学霸标配啊。

在学校,印度大学有很多机制在中国大学是没有或者是罕见的。比如Open House,即每一两个月,学生组织起来跟院领导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可提出任何问题,学院要给予答复。学校小的话,也有校长参加的Open House,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学校建设和自身权利的所有问题。

中国人之所以表达能力比较差,跟我们的成长环境有关。成长环境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学校,学校教育中最明显的弊端是“标准答案”。

但学校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家庭和社会也不热衷于培养我们的表达能力。在中国任何情况下都喜欢听话的“孩子或者人”。

很多人都熟悉肯尼迪家族的故事。在肯尼迪家,吃饭是一件热热闹闹、吵吵嚷嚷的事情。肯家孩子本来就多,父亲又善于抛出各种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兴致,启发他们展开讨论,结果

餐桌上总有天南海北的交谈,总是就各种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这样的经历不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培养了孩子们的口才,也让他们习惯了争论与交锋,为他们在政界发展做了准备。无独有偶,犹太人5岁开始学习圣经经卷,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探讨各种哲理故事,犹太人出了很多名人,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名族。你说会说重要么?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家庭是难得见到的。父母们或者为生计奔忙,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或者不注重充实和提升自己,跟孩子无话可说,又或者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对孩子只有批评和说教。不管是哪种原因,结果就是没有利用孩子在家的时间跟他们沟通、交谈,沟通不仅可以和孩子联络感情,更重要的是也能培养孩子表达和辩论的好习惯——会说的能力

家庭之外的社会也不给力。在电视上有时候会看到英国议会辩论的情景。黑压压一屋子人,一个个都滔滔不绝,咄咄逼人,言谈中满是英式幽默和嘲笑讥讽,听起来都淋漓畅快。

相比之下,我们的电视新闻上只看到领导们坐在会场上作报告听报告,却从来看不到他们辩论的情景,虽然我敢肯定他们也是辩论的。

至少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大概出于急于求成的心理,都很少给孩子成长和摸索的空间。孩子一旦说了他们认为不正确的话,就急急忙忙、过于热心地纠正。这种做法虽然教会了孩子更多正确答案,却破坏了孩子的直觉和自信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宽容:尊重学生个性

印度是混乱的,也是多姿多彩的。印度的教育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令人称道,而是在混乱与落后中,总有个体在努力在改变,个体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这成就了社会的动力与希望。

哪些人更容易创造出解决办法?——当然是喜欢思考和喜欢提问题的人。除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外,

印度对孩子有最大限度的宽容。宽容了就容易思考、有创新,君不见很多艺术家都喜欢夜深人静才有很多创意出来。

《他乡的童年》中陈子齐,一个台湾小孩,患有轻微的多动症,在台湾她曾经是老师眼里的“熊孩子”,甚至一度被老师说是世界上最笨的小孩,打击到怀疑自己不配留在这个世上。

跟着妈妈到了印度,孩子还是好动,但无论出门还是在学校,当他玩闹时,妈妈担心他打搅到别人,上前制止,立马会有人说:孩子就是这样的,玩是他们的天性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陈子齐变得开朗乐观,玩乐高的天赋也被激发出来了,现在他会说英语,会唱歌,最主要是自己觉得“我还挺不错的。”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印度很多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在五年级以前都是没有考试的。孩子的成绩是通过A\\B\\C来评测的,而家长会时,老师和家长分别单独见面,从而保障孩子的评测成绩不被他人知道

低年级的孩子们每周的课表里,多半被舞蹈、音乐、戏剧、手工、绘画、体育、电影、图书、自然、计算机和机器人等课程占据。

六年级之后,添加了考试,学校会专门致信家长:

“有的孩子将成为艺术家,他不需要懂数学;

有的孩子会成为音乐家,他的化学成绩没那么重要;

有的孩子将成为运动员,他的身体素质比物理分数重要;

如果孩子考得好,那当然很好,但如果成绩不理想,请不要剥夺他的自信。

请告诉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一次考试而已!

最重要的是,无论考多少分,请告诉他/她,你会永远爱他/她!”

印度教育中不计较成绩,只鼓励孩子“尽最大努力”的思维方式渗透在学校生活每天的细节中。比如,所有的孩子从小都要适应上台表演,这样的临场经验累积下来,难怪在工作后,印度人在做演示讲演的时候不怯场,表达流利又自信满满


变通:寻找替代方案


印度有一种jugaad文化,意思是因地制宜或替代方案,即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发出可用的替代产品。比如家里没有花洒,用铁桶戳一些洞,挂在水管下面,就变成了花洒了。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印度社会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有人用奇怪的思维去改善掉那个问题,脑洞还很大,这些改善虽小,但为孩子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却是巨大的。穷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印度会有很多奇怪的Jugaad,但是其实Jugaad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这个国家的必要——因为印度资源有匮乏。当正确答案不可行的时候,他们就像想Jugaad,解决20%也是20%。

Arvind Gupta(阿尔德库布塔),“废物变玩具”的倡导者。他曾在TED上做了一场演讲,迄今仍是TED上点击量最高的5部教育类演讲之一。Arvind Gupta的母亲从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她却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她的四个孩子无一不是学霸,其中Arvind Gupta就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步入精英学园后的他发现,在教育资源方面,贫、富之间的差距如同云泥之别。就像如今很多孩子在学前就明白什么是AI,如何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但同时更多孩子的教室中连简单的化学实验器材都没有。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1970年代,工程师的他发现许多穷孩子没玩具,花钱给这些孩子买玩具太不切实际了,他就从废品和垃圾中找材料亲手造玩具。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他写教程,免费发布到网上,做小视频发布到网上,这样一来,即便是最穷的人也可以玩得起玩具了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再比如,在印度有工厂会回收废弃电子元件,把需要的物质通过化学提取的方式提取出来再拿去卖,这个产业链会雇佣童工,很多小孩因此患癌,有学校就想把电子元件回收,用到了手工课上,废弃的电子元件变成了漂亮的耳环、冰箱贴、小人偶......孩子们多了手工工具,电子垃圾对社会的危害也减少了。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Arvind Guptad变废为宝的相关资料,有需要请私信,免费提供

正是因为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印度才在历史洪流中缓慢却超前行进着。


母亲陪读

中国女性工作率超过70%,全球第一。而印度只有27%的女性工作。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印度母亲在孩子教育上都狠下功夫陪读的。我相信在陪孩子学习、做作业这件事上,印度的父母和中国的爹妈们可以有共同语言,只不过绝大多数印度母亲是全职陪读。

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印度家长倾向于自己教学,因为自己最熟悉孩子的情况,能随时灵活调整、控制进度,效果突出。所以,印度家长们的夜晚和周末时间也都搭在娃身上了。

印度家长不仅自己舍得陪读,还喜欢家长抱团一起陪读。他们在暑假期间会联合其他几家孩子年龄相仿的印度家庭搞“学习班”。今天来我家一起搞数学、明天去你家搞阅读、后天到他家搞科学。大家抱团取暖、分工协作、痛苦减半。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花 7 年时间观察发现,与母亲的强连接,会给孩子更多安全感,让他们去探索世界,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信,此外,尽责、有信心的母亲会帮孩子解决问题,进一步帮他们去发挥潜力。所以母亲全身心陪伴很重要。


擅长管理不确定的事情

在印度,会看到印度很乱,没办法管理印度人,没办法跟印度政府打交道。但同时很多跨国CEO都是印度人,他们厉害的地方在于:在混乱中制造秩序。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印度人说,“中国人真的很擅长‘完成’事情,不像印度人,能言善辩,不羞于表达意见,即使这些意见只考虑了一半,印度人不会等待自己有了完美的想法,才会去做,而是在做的过程中完善它。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自组织学习

印度的拉卡拉提是一个特别偏僻的地方,从加尔各答出发,开车三小时,坐船半小时,又在三轮车上颠簸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在那里,生病的人甚至很少能活下来。

但是,从1990年起,一位名叫苏卡塔的教授在贫困地区安装电脑,让孩子接触互联网,“云中学校”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诞生的。

苏卡塔教授说,如果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未来他们会严重落后。这地方有点像网吧,但是孩子们不是在这里打游戏的,每天下午,学校会接通世界某个角落的志愿者,让孩子和世界通话,这里很穷,孩子们连衣服和鞋袜都穿不起,却用上了电脑

云中学校里的小朋友,爸爸妈妈基本都是当地农民,只读过几年书,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电脑,但他们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就通过电脑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这是他们唯一感到欣慰的事。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因为看不懂英文,他们又开始自学英文。一年之后,再来到这个地方,你会发现孩子们从对电脑一无所知,只需要给孩子留个问题,他们就会用网站找到相关的问题,听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谈论它,而这些穷到没钱穿鞋子的孩子,拥有了与世界联结的机会,这种积极影响是长久性的。通过云中学校,这里的孩子学会了英语,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有了自己的梦想。

云中学校的教学方法,被称为SOLE。就是自我组织的学习环境,重点是让孩子自己去学习。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这不仅适用于贫困儿童,在另一所印度海滨条件富裕的贵族学校,也同样适用。


有所天堂学校的创始人,是一位妈妈,当初创办学校的初衷,是因为她女儿在传统学校里,习惯了遵从式的自上而下的教育,自信心下滑严重。后来她在自己的学校里引入了SOLE学习法,让孩子们自我组织地去学习。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比如一堂课,主题是“数字公民”,孩子们讨论上街购物和网购哪个更好,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孩子们会自由分配项目任务,有人负责查找资料,有人负责做记录、画画等

为什么要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苏卡塔教授给出了答案:当一个孩子搜索到一个网站,另一个孩子会搜索另一个,他们就会相互比较,最后他们会发现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对的。凡事都有多面性,这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的空间

现在很多家长刻意让孩子少接触电脑,但印度的老师给出了另一种答案:电脑已经是这一代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你要让他们意识到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去利用电脑,无论是书本还是互联网,学会去使用资源。

学习说到底是贯穿终身的,孩子需要有动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就像云中学校的那些穷孩子,几台电脑、连通互联网,他们就能因为自己的需求,因为兴趣,主动去学习英文,学习打字,学习搜索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学习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印度这种SOLE学习法,毫无疑问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重视管理能力

印度的高校学生在学校都在学习MBA,这已经完全习惯成自然了。如果哪个学生不学MBA,在印度才会让人感觉难以理解,如同在中国上学居然不学政治一样不可思议。

MBA已经是印度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印度虽然经济落后,但培养管理型人才,比中国起步早了近30年。以印度管理学院IIM为代表,IIM作为印度管理人才的摇篮,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和麻省理工学院sloan管理学院合作成立了IIM加尔各答分校,60年代又与哈佛商学院联合创立了IIM阿默达巴德分校,IIM现今在国际上的地位,让所有中国的商学院都望尘莫及。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如今在印度学生眼里,不论从文从理,学MBA学管理都是默认的必修课。一些印裔经理人宁愿挤在合租公寓楼中,也要花钱去上MBA课程。

与之相比,中国学生的专业学习上就比较片面,更崇尚“术业有专攻”大多是等到工作遇到瓶颈才会想要去提高

事实也证明,当下社会需要的是如“技术+管理”这类的复合型人才,这恰恰为中国学生所忽视,我们在硅谷能看到得更多的是甘心在基层码代码的中国工程师

总之,敢说、会说、尊重学生个性的宽容、寻找替代方案的变通、目前陪读、擅长管理不确定事情、自组织学习、重视管理能力这8个特质,造就了一大批印度精英。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是每个人一生都难以摆脱的烙印。家长的观念需要提升来打开孩子的成长空间。

印度CEO霸占硅谷、中国人却在底层打工,华人完败的原因在这里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孩子“要听话”,而印度教育更重视孩子让孩子敢说、会说、去体验等,这和西方教育强调的“独立思考”“有主见”是一致的,我们家长需要给孩子机会多体验,多自主,多创造的机会,这样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已经有更多的经验,更正确的态度来应对,当然就可以更大可能获得成功。

印度的精英教育模式确实有其可取之处。可这无法改变印度贫富差距悬殊的事实。在印度,有许多精英阶层,正尝试为贫困阶级做点什么。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的云中学校,纪录片《天命之女》中的香缇巴旺学校,都是精英们为穷人们建立的梦之校。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们,将有机会跻身精英阶层。但最终,这些学校也只不过改变了部分穷人的命运。

印度的精英教育固然很好,问题却在于他们无法留住自己培养出来的精英。印度理工大学成了跨国公司的菜市场。简单来说,我国的普及化教育体系对国家、对组织整体更好。但从学生个体教育来说,印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父母可以取其精华:

敢说、会说、尊重学生个性的宽容、寻找替代方案的变通、目前陪读、擅长管理不确定事情、自组织学习、重视管理能力。

BBC纪录片《中国式教学》

印度教育纪录片《天命之女》豆瓣9.4分

印度教育电影《起跑线》

优酷各国教育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纪录片《Two Million Minutes: A Global Examination

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维基百科等网络各种文献资料

好好妈妈Celia,游而思主创人,阿里巴巴10年商产品经理,5岁孩子妈妈,享受并平衡当下工作及生活,亲子游历自然教育践行者,我会持续不断地研究、琢磨德国、芬兰、日本等先进的自然教育法,结合成功的育儿经验,学以致用并分享给同样关注小孩教育的您:)

更多游而思深度分析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