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最近《完美關係》熱播,女主被集體吐槽,但是女配卻意外獲得一眾好評。其中由張馨予扮演的富家千金“裴瑜”,性格直爽,為人熱情,表現十分亮眼。

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萬事不愁的姑娘,卻在婚姻問題上犯了難。

和同是富二代的青梅竹馬結婚,原本是水到渠成,皆大歡喜的事情,裴瑜卻覺得自己患上了“婚前恐懼症”,看到未婚夫就胸悶、煩躁,害怕。

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婚前恐懼症就是“作”,就是自己和自己擰巴,就是沒事找事。那麼婚前恐懼症到底是不是病,害怕結婚的人,到底是在害怕什麼?

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01:我到底有沒有患上婚前恐懼症?

顧名思義,婚前恐懼症主要發生於即將結婚的新人之間,可能是婚禮前一週、一個月,也可能是半年。

主要症狀是莫名其妙的煩躁、愛發火、情緒低迷,對另一半無來由的挑剔或者抱怨,對婚姻產生逃避心理。

據調查顯示,男女都有可能患上婚前恐懼症,但是女性比例遠超出男性。並且多發於兩個極端情況,一是情侶相處時間較長(5年以上),或者相處時間過短(1年以下)。

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上婚前恐懼症?

如果以下狀況佔了4條以上,就需要進行適當的情緒調整,避免掉進“婚前恐懼”的坑裡。

1. 情緒失控,並且把情緒發散給親人和朋友。

2. 變得成默寡言,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3. 放大對方的錯誤,圍繞一件小事反覆糾纏。

4. 莫名的逆反,知道別人說的是對的,也不想聽。

5. 夜晚失眠多夢,夢裡也和婚姻相關。

6. 非生理疾病造成的月經不調(女性)。

7. 沉浸在社交網絡的負面婚姻案例裡,並且自我帶入。

8. 喜歡和未婚朋友聚餐,話題多圍繞婚姻的負面影響(男性)

因為承擔的角色不同,女性大多是對婚姻持久性的恐懼,而男性則是對婚姻責任的恐懼。

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02:婚前恐懼症的三種心理分析

心理一:成長環境造成的感情阻塞或心理創傷。

《婚姻心理學》告訴我們,家庭成員之間的義務除了物質建設,也包括了心理建設,使得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一種歸屬感、充實感、直至幸福感。

這種幸福感也會延伸到下一代對婚姻關係的選擇中。

在成長中經歷了父母離異或因父母關係帶來傷害的孩子,比如不忠、暴力等,面對婚姻就可能會存在著既期待又恐懼的心理。

童年的經歷會讓他們潛意識裡認為婚姻是痛苦的,造成疑心重,對另一半缺乏安全感,害怕在婚姻中再次收到傷害,從而恐懼步入婚姻。

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心理二:追求完美的心理作祟。

這類人是理想主義者,就像童話裡的拇指姑娘,期待的是完美的婚姻生活。所以往往期望值較高,從而產生的落差值也較大。

特別是當甜甜的戀愛落到婚禮籌備、酒店選擇、請帖打印、賓客名單,這些瑣碎又繁雜的事情中,並且因為預算、人手等現實因素,導致一切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時,不滿和煩躁情緒就會產生。

從而產生自怨自艾,滿腹委屈的複雜情緒,對原本的愛人也會越看越不順眼。


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心理三:無法直面角色轉換的責任衝突。

這類人在成長中往往被保護得比較好,也沒有過多的承擔生活的責任,所以潛意識裡拒絕婚姻帶來的角色改變。就像童話裡的彼得潘,拒絕從兒童轉變為成人。

尤其是女人,將要面對家庭的責任,生育的辛苦,和公婆的相處,種種可能產生的問題,不僅僅是角色的轉變,心理和生理都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

因此產生了逃避、煩躁的心理症狀,不斷沉浸在對未知的恐懼情緒裡。


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03:如何應對婚前恐懼症

首先正視這種情緒,它是正常的、普遍的,並且可以調節的。

其次明確自己屬於哪種心理狀態。

如果是因為成長環境導致的心理創傷,你可能需要心理醫生一定程度的輔助。

如果是因為追求完美而不得,建議你從複雜的婚禮籌備中暫時抽身,做點其他簡單又能讓你立刻擁有成就感的事情。

如果是因為害怕婚姻帶來的角色轉變,建議你可以找個時間,和愛人一起設想婚後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案。


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沒有超過4條症狀,也不屬於這三類心理,那麼恭喜你,你可能只是有點緊張而已。

放輕鬆,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和朋友聚會逛街,減少婚姻負面案例的讀取,這些情緒很快會過去。

希望婚禮上的你們,眼神篤定且堅毅,誓言鏗鏘且有力。

婚前恐懼症: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