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十八戶唐之廬江支系


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一定會有一篇至幾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譜序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關於本族的記述。


清光緒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續修的廬江潛川唐氏宗譜(椒枝堂)(以下簡稱椒枝堂譜)中就有數十篇序文,下面與大家分享尚志公撰寫的《序》,截圖如下:


巢湖十八戶唐之廬江支系


【《序》文】


餘唐氏巢邑藉也,先祖自河南歸德遷巢,始祖曰總轄公,繼公數世,世序多紊,不及序也。


自六世祖時清公生從政,從政生君用,君用生賓,賓生子有四:曰春、曰海、曰祖、曰佑,分為西、中、東、上四分後之支派,遂分十八戶焉,今名二十一戶。

春公之裔,一曰唐家疃,一曰老田鋪,一曰松菓,一曰犁頭嘴,一曰小四家分,系西分之嫡派也,今名西六分,曰:大家分、二家分、三家分、四家分、五家分、六家分也。


海公之裔,一曰中分,一曰壩堰,一曰埧頭村,一曰老鸛嘴,一曰柿子樹,系中分之嫡派也。


祖公之裔,一曰石山口,一曰南分,一曰珠家崗,一曰唐頭村,系東分之嫡派也,今東六分曰:疃內東邊巷、石山口、南分、珠家崗、塘頭村、油坊後。


佑公之裔,一曰白廟村,一曰八角碾,一曰楸藤樹,一曰後分村,繫上分之嫡派也。


世居巢邑之西鄉,環繞西黃之山下,林木叢蔚,廬舍連綿,故名之唐家疃也,原名歸德村也。自元、明迄今,子孫繁衍,散處於東南西北,或居於他省外邑州郡鄉鎮者,不能悉數其地也。


吾支思還公,系祖公之裔珠家崗派也,思還公生子海,子海公生文玉,文玉公生守川。守川公遭明末之亂,遷於廬江。噫,遷廬已經數世屈指,百有餘懻,而梨棗未付,餘甚戛之意,欲統族合修宗譜,奈獨力難以倡舉,唯守川公之後,修一家乘,以尊祖敬宗之意也,故立志其由,是以為序。


峕 皇清乾隆三十三年歲次戊子春月榖旦


裔孫尚志撰


撰寫《序》的尚志公,字懷青,生於清乾隆四年(即1739年),卒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逝世時年僅三十一歲,英年早逝,甚為惋惜。尚志公是守川公的玄孫,也是開璋公之四子永裕公的長子,其生活在廬邑西西鄉之長衝一帶,大概在今廬江縣萬山鎮長衝唐墩自然村。


巢湖十八戶唐之廬江支系


【通篇要點】


1、我們唐氏籍貫是巢邑,遷巢始祖總轄公是從河南歸德遷來的,世居巢邑西鄉,在西黃山下,樹木茂盛,房屋連綿不斷,所以名為唐家疃,原名歸德村。疃,也稱屯,村莊的意思。自元朝、明朝到今,子孫繁衍,散處東南西北各方,還有省外的州府鄉鎮,不能一一列舉。


2、賓公生子四:長子春公,西分祖;次子海公,中分祖;三子祖公,東分祖;四子佑公,上分祖。譜上有記載,春公生子三,長子寬公、次子亨公、三子貞公;海公生子三,長子聚公、次子玩公、三子忠公;祖公生子六,長子程公、次子琇公、三子瑛公、四子璽公、五子瑄公、六子芳公(王字旁加一個芳字)。


3、西分、中分、東分和上分等四大分的支派,分為十八戶,應該是十八戶唐稱呼的由來。具體十八戶唐村莊的組成:


1)西分(春公後裔)五個:唐家疃、老田鋪、松菓、犁頭嘴、小四家分;

2)中分(海公後裔)五個:中分、壩堰、埧(ju)頭村、老鸛(guan)嘴、柿子樹;

3)東分(祖公後裔)四個:石山口、南分、珠家崗、唐頭村;

4)上分(佑公後裔)四個:白廟村、八角碾、楸藤樹、後分村;


4、十八戶唐後來發展為二十一戶,合計二十一個村莊,與十八戶比較,變化的是西分由五戶變為六戶,增加一戶,戶名有變化;東分由四戶變為六戶,增加了二戶;中分和上分戶數沒有變化。具體二十一戶唐姓村莊的組成:


1)西分(春公後裔)六個:大家分、二家分、三家分、四家分、五家分、六家分;

2)中分(海公後裔)五個:中分、壩堰、埧頭村、老鸛(嘴、柿子樹;

3)東分(祖公後裔)六個:疃內東邊巷、石山口、南分、珠家崗、塘頭村、油坊後;

4)上分(佑公後裔)四個:白廟村、八角碾、楸藤樹、後分村;


5、尚志公敘述,我們支思還公,是祖公之裔珠家崗派,思還公生子海,子海公生文玉,文玉公生守川。守川公遭明末之亂,遷於廬江,同期守宗公(守川公的胞弟)遷舒城。守宗公是十八戶唐遷舒始祖,關於守川公是遷廬始祖,詳見《晉陽唐氏十八戶唐遷廬始祖守川公考略》一文,有興趣之人士可以查閱。


6、從守川公遷廬江始,到在尚志公時,遷廬已經有五代,一百多年了,想統族合修宗譜,但獨力難以倡舉,唯守川公之後,修一家乘,來表達尊祖敬宗之意,故立志其原由,是以為序。這是尚志公在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撰寫的,第二年,即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尚志公帶著遺憾而逝。尚志公之胞弟尚忠公繼承兄長遺志,繼續進行續修宗譜的工作,還有後來他們的堂弟尚選公等人,不斷的努力,直至後來廬江潛川唐氏椒枝堂譜的完成。


巢湖十八戶唐之廬江支系


【延伸語】


尚志公撰寫的《序》比較早,實際到後來光緒年間成稿的廬江潛川唐氏椒枝堂宗譜,是明末以來陸續從巢湖西鄉十八戶唐遷徙之廬江、舒城等一帶的東分、西分、中分等三大分的族人合修之譜。


尚志公續修譜的工作方法很值得我們今天續修譜借鑑,那就是化整為零,各個區域分支續修分支譜,最後合在一起,進行整編就是總譜。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