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安貧樂道,最有學問,怎麼沒有流下傳世之作?

朱八戒CC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顏回安貧樂道,最有學問,為何沒下留下傳世之傳?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因素。

第一,顏回屬於學術型人才,學問研究非常透徹,融會貫通了。但是,那時候沒有發表論文的傳統,老師又提倡“述而不作”,他就啥也沒幹。

第二,顏回學術很棒,但是碰到了好老師,總是“不恥下問”,他剛有一個新論點的苗頭,老師憑藉深厚積累和研究經驗,迅速形成體系化的論述學說。所以,顏回總是感嘆,“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不停跟著老師屁股後面跑。

第三,英年早逝,顏回學習很快,但是並不擅長創新,屬於守成型人才。假以時日必能有所造詣,但是短期內突破很困難,可惜他命太短了。

第四,儒家學問強調實踐,也就是說顏回踐行很勤勉,在實踐方面排第一。而後世傳頌的都是名言警句,並不是實踐怎麼刻苦、沒有犯錯,即使顏回“一單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不遷怒,不貳過”,但是大多數人只想學新觀點,不看重踐行的力量,覺得吃苦力行不是什麼大本事。





中醫生命科學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是孔子對他的弟子顏回的稱讚。顏回是《論語》編集之一,孔門十哲之一,孔子七十二賢之首,儒家五大聖人之一。顏回自小家境貧寒,十幾歲就進入孔子所辦的學堂,孔子第一次看到顏回時,覺得這孩子憨憨的,孔子給他講了一天的課,也沒見他說一句話,孔子就出題考他,不料顏回都能回答正確,並且悟性很高,從此孔子對顏回是另眼相看。顏回一生都跟隨孔子學習領悟聖賢之道,孔子的著作很多都是顏回領悟孔子的思想精髓後執筆所寫。顏回身體一直不好,再加上營養不良,享年41歲。只可惜他沒有留下自己的一篇著作,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儒家領域。



一葉孤帆行萬舟


從古到今,任何一部著作,都不是一個人的所有,是一個群體的結晶。

正如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老一輩無數革命家的集體智慧與結晶。

所以,顏回只是孔子團隊中的一員。不可能有自己一個人的英雄之作。


順其自然159220662


顏回死的太早。孔子因顏回死去,曾失聲痛哭。



一木蟲


真正安貧樂道的人是不會彰顯自己的,就像道德經裡講的,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東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人性素養導師阿梅


傳承也是一種成本,需要有物質基礎的。


資深策劃


主要是生命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