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即將迎來“鬆綁”了嗎?

dayu23


樓市調控即將迎來鬆綁了嗎?

經過2016年至2018年,樓市走過了一波大幅上漲,房價早已高企,遠遠超過了一般民眾的承受力,六個錢包都難以湊齊首付的程度,想買房的,買不起。

高房價已經失去了理智,瘋狂上漲,如果不進行調控,那將對未來經濟發展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房價連年上漲的後果,一方面帶來了全民參與炒房,房產佔了居民家庭資產配的絕大部分,據專家說,佔比高達80%,一旦房價回落,或者是經濟下滑,失去了穩定收入,這樣的家庭將面臨傾家蕩產的風險。另一方面在高房貸壓力下,每月除了月供,民眾不敢消費,也沒有多餘的其他消費能力,實體經濟因消費不足陷入低迷。在這樣的背景下,2018年國家出臺了密集樓市調控政策,才剎住了房地產這匹不羈的烈馬。

因為地域不同,全國各城市樓市的實際情況不同,為避免調控一刀切,調控以地方城市負主責,因城施策。2018年底,菏澤市首先取消了限購政策,接著廣州取消商住房限售,跟著珠海、杭州等城市也放鬆了調控政策。因城施策,樓市調控政策放鬆,並不是放開,始終要把房住不炒挺在前面,上面的城市並沒有因為調控放鬆而出現房價大漲。

樓市調控政策也不是打壓房價,目的是穩房價。房地產是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的地位還沒有改變,對經濟仍舊起著拉動作用。上游的鋼筋、水,下游的傢俱、家電、裝修,都高度依賴房地產發展。房價暴跌也不利於經濟保增長,所以也不能因樓市調控,使房價大跌,穩房價是目標。

從全局上說,各地實施的因城施策,局部放鬆調控並不說明樓市全面鬆綁,出發點都是穩房價,保經濟增長,防範風險的需要。2019年房住不炒的政策沒有變,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沒有變。


春雨來早


樓市鬆綁,是一個必然趨勢,一年半以來的調控,起到了明顯的效果,全國絕大部分城市的房價都在維持在一個穩定或者略有下降的地步,甚至有些地方的房價攔腰式下降。和房價暴漲一樣,暴跌一樣不是國家和政府願意看到的現象。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並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與經濟同步變化是一個合理的狀態。

樓市鬆綁,也同時是給經濟鬆綁,但是,鬆綁並不是為了讓房價大漲,國家調控房價的態度很明確,住房不炒,是合理概念。


環京樓市房產人


樓市調控政策會迎來鬆綁嗎?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什麼是鬆綁?什麼是調控?從2018年下半年起,萎靡的房地產市場,為了提高房地產銷售量,為了穩房價,從2018年下半年,湖南第一個放開限購,銀行降準,你方唱吧我登場的各個城市搶人大戰,我問一下,你還要怎麼怎麼鬆綁?還有什麼綁沒有松。

從銀行降準釋放到市場上的3.2萬億以後,我們有多少人到銀行取錢,現在取出來都是新錢,說明了什麼?從春節到現在,物價一直走高,又說明了什麼?但國家宣稱的是住房不炒,既然是住房不炒,你又鬆開調控幹什麼?,讓更多的錢進入房地產市場,這是房住不炒?

還有現在的所謂城市調控政策,一調控房價就漲,在調控房價再漲,現在網上早就戲稱調控只是為了漲價而已,而仔細去閱讀這些調控政策,你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政策並不是為了調低房價而存在的,你們是為了限制人們購房的條件,而導致部分人員失去購買房子的權利,加大人們對不能購房的恐懼,是房地產交易市場出現短期的交易熱潮,是房價在一段時間內飛速的飆升,這叫調控,也可以叫做是政策性剛需購房,而這樣的調控購房方式,對房地產市場是有害無益的,造成的結果就像我們今天看到的一樣,高昂的房價和低收入者之間的博弈,誰也不會是勝利者,就像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和工薪階層一樣,他們之間很難調和在一起,你廣告打的再好,你形容的再美輪美奐,買不起,還是買不起,所以這麼長一段時間的隱形鬆綁,效果收效甚微是一個道理。

綜上所述這些所謂的政策調控,政策鬆綁的老把戲,人們已經厭倦了或者是無力接盤了,這個時候的房地產市場或許真的該到了,換湯也要換藥的時候了,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覺得我說的對,請加關注,謝謝,我們一起學習房地產知識。


習慣有袮112


幾乎不可能在迎來像2015年那樣的“鬆綁”

原因如下:

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外部環境不穩,中美貿易戰依舊在談判

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已經是老生常談,各種數據都在顯示現在經濟形勢不是很理想。前幾天印度挑事兒被巴基斯塔扇了一耳光,今天又開始炮擊巴基斯坦。中國的鄰居,南亞次大陸不是很太平。中美貿易談判持續很久了,一直沒有個定論,但透露出來一點點好消息,可能正在朝著和解的方向努力。

二、“因城施策”不是鬆綁,而是穩預期

很多中介和房地產商把“因城施策”當做是房地產行業鬆綁的表現。實際上,“因城施策”是中央在嘗試避免“一刀切”,試圖利用這種靈活的政策開始逐步建立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包括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關於住建部取消公攤面積的事兒,其實都是在為以後這個“長效機制”鋪路。

三、消費被房地產擠壓,內需疲軟,實體經濟發展受到房地產壓制

2018年的社零增速創15年來新低,乘用車銷量28年來首次負增長,但房地產銷售額卻同比增長14.2%,創歷史新高。房地產對消費和實體經濟的擠壓效應太明顯,高額的首付和房貸已經嚴重影響到年青一代甚至一家三代的消費能力。如果這時候再對房地產鬆綁,無異於飲鴆止渴,中國經濟將會被高房價徹底拖垮。

四、探索房地產行業長效機制才是正確的方向

“因城施策”,“取消公攤面積”,“房地產稅”,中央正在努力解決經濟對於房地產的依賴,甚至正在努力改革“土地財政”。我相信中央有魄力、有勇氣也有能力建立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宗超的分析小站


2018年國際形式錯綜複雜,中國經濟受到牽連逐漸呈現下行趨勢,預計2019年針對房地產的政策將持續保持平穩的態勢;

“房住不炒”依舊為2019年房地產政策主基調,“限購、限售、限價”等政策依舊執行,嚴控炒房行為;

最近各地樓市量價走勢有明顯放緩趨勢,去化速度放慢,多地近期頒佈的政策大多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處罰的;

最後:“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將為2019年樓市主基調,謝謝!


日說房產


住建部年前就重申,2019年的房地產市場還是以穩為主。

因城施政的政策主要是對房地產市場下行較為嚴重的城市,可以適當微調,但並不意味放鬆。而,市場相對較為穩健的城市,政策調整估計較難。

最近,媒體宣傳的很多城市的漲價。不可否認的有些優質樓盤有條件漲價,但只屬於個別,不能以偏概全。也不可否認,樓市微調範圍或將會繼續再擴大。


餘少說房產


去年2018年,中央和地方依舊保持高壓態勢對樓市進行調控,調控次數超過400餘次,但到18年12月,多個城市出現了“鬆綁”跡象,菏澤,廣州先後取消、放寬限購政策,隨後珠海、杭州、衡陽也試探性進行房產調控鬆綁,,進入2019年 在“房住不炒”大前提下,部分城市會陸續放鬆調控。


中國建造師網


一個行業要健康長期持續的發展,誰都不願意看見它暴漲或者暴跌,國家更是如此,不然一個行業出現問題會波及整個國家經濟,從而引發社會動盪。在這種情況下,2018年我國才出臺了最為嚴厲的房地調控政策,限貸、限購、限戶、限離婚時間、限房價的最高價,超出拿地價的多少不發預售證,無法上市銷售,終於壓住房價過快上漲,但是這還沒有形成良性的長效機制,只治標不治本。到2018年底和2019年初,房價下降一部分,已經擠掉一部分泡沫,再一直降下去勢必影響國家經濟發展,所以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出現了“一城一策”的策略,房價開始慢慢鬆動,不過,我們視野要看遠一點長一點綜合一點,從目前國家的綜合調控情況來看:一是除特大城市以外,馬上放開所有城市入戶政策,引導人口向城市有序流動,二是完成國家城鎮化進程,將有幾億人落戶城市,解放我國以家庭為單位的農耕模式,向農村機械化現代化進展,同時也可化解我國進入老齡社會,用工慌的問題,三是消除貧困人口,徵地拆遷的人口轉移到城市,學習技術比以往的生活會更好,國家補貼購買社保,有基本保障,四是各大城市進行人才引進,可以看做是完全解除戶口政策前,各大城市最後一波搶人戰,提升城市發展潛力,這些都是利好。

不利因素:一是進入人口老齡化,以後老年人越來越多,八十年代後的三十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年輕人少,很多人擔心每家每戶以後老人去世了,房子反而剩餘多了,不用過分擔心,國家想讓農村人進城的總數遠大於老齡化帶來的房過多的問題,而且全世界每個國家發展情況來看,都是跟人的想法一樣的,誰都想有個好前程好發展,都會越來越往大城市集中,只要你有實力,大多數人都會往大城市去。二是房產稅看什麼時候出臺,國家正在徵求意見,也在分析我們當前的形式,只有一兩套的不要慌,國家不會把你弄破產,房子特別多的就不好說了。

有利有弊,不過只要國家經濟在不斷髮展,房價就絕對會漲,現在剛剛開始,我一直喜歡任澤平提出的房地產週期一說: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我很認同。希望對你有幫助!


杉娃牽著蝸牛看風景


這個問題太奇葩,我認為房地產現在不是“松”、“緊”的問題,是如何“著陸”的問題。房地產過剩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實,這一點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是顯爾易見的,就單從農村來說,大遍的兩、三層小洋樓哪家不是隻住三兩個人的?這個空置率是多少?如果尊重市場規律,房地產早就崩盤了,國家只所以提出“穩定房價”,是因為房價牽涉面太廣,搞不好對整個國民經濟都有影響,比如斷供、銀行抵押物貶值等諸多問題。


三國演義99421


今天中央經濟會議不是鬆綁,是緊綁緊扣,不讓這波行情延續,不遏制就不能穩定,不穩定就會引發經濟危機乃至社會動盪,對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