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從命令,還是不服從命令,這是個問題

危險情境指的是那種風險很高而且通常沒有很多時間沉思或討論的情形。很多人假定軍事文化要求無條件、迅速服從上峰的指令,而軍事之外的其他危險情境可能要求類似的方式。現實情況比較複雜:

明智的領導者在制訂計劃時會徵詢其他人並吸納這些建議,將上級、同輩和下屬推上臺面

一些軍事外圍人員在得知軍事生活中除了沿著指揮系統上下傳遞指令和嚴密監督執行之外還有其他內容時,會感到驚訝。軍隊內部的指令基於被稱為指揮官意圖的東西。其來自高級領導者,清晰地表述總體計劃並在一次軍事行動後進入結束狀態。在指令發出前,他們通常經受大量討論,有時是非常熱鬧的爭論。這些討論通常包括處於指揮系統各個層級的人員參加。決策制定的這種審議和反映的成分,對於確保每個人有價值的經歷都被吸納進來作用於通常關乎生死的決定非常關鍵

對軍事領導來說,確保他們的下屬舒服地表達觀點(特別是當他們與上司想法不一致時)可能成為一種挑戰。這在原則上與在非軍事環境中發生的情況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更為人所知。軍事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一旦一個行動步驟決定下來,爭論和討論即停止,全體人員都要為計劃的成功執行貢獻力量。

在軍事行動的執行過程中,在某些情況下成員不服從指令也是一項法律義務。士兵特別地被要求、被期望去挑戰、拒絕服從非法指令,而且根據他們的誓言,他們在道德上也有義務這樣做。“我只是在服從命令”並不能成為被指控有犯罪行徑的軍事成員有效的辯護。這種要求給他們壓上了巨大的負擔。如果一名現役人員判斷一條指令是非法的並拒絕服從,而隨後其被認定為合法的,他或她可能要受到嚴重的制裁(包括交軍事法庭審判),特別是當這一事件發生在戰爭條件下。另一方面,服從一條非法的指令並實施犯罪行為的士兵要承受犯罪行為的所有法律責任,彷彿命令從來沒有給出過一樣。

服從命令,還是不服從命令,這是個問題


不管服從一條非法指令是否會產生法律後果,士兵在有關他們的行為面臨懷疑或負罪感時通常經受毀滅性的心理後果,這種感覺有時會“陪伴”他們的餘生。例如,1968年3月,瓦納多·辛普森參加了越南的美萊村大屠殺。“在美萊村的那天,我個人負責殺死大約25人。個人。男人,女人。從射殺,割喉,剝頭皮,到……切下雙手、割掉舌頭。”從那以後,辛普森承受“慢性的、非常嚴重的”情緒和心理創傷。雖然我們能夠以一種理性的、不帶感情的方式討論這些話題,事實是當事人可能要承受他們決定和行為的實際後果。


(全文改編、摘錄自《危機關頭的領導力》一書)


END


服從命令,還是不服從命令,這是個問題

《危機關頭的領導力》

作者:(美)斯威尼,(美)馬修斯,(美)萊斯特

出版社:中國市場出版社


這本《危機關頭的領導力》的精彩和獨一無二之 處在於它將危險情景中的領導者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著 名學者聚到一起,探索可能影響危機情形下領導力的 心理、社會和組織因素。第一部分關注領導者自身如 何在心理上為應對可能面臨的挑戰作好準備。其中涵 蓋許多主題,包括樹立勇氣、管理壓力、增強韌性、 緩和創傷後的應激障礙、提升道德意識、找到行動的 意義。第二部分關注如何影響冒著生命危險執行任務 的人們,並就此考察了一些話題,如信任、團隊韌性 、士氣、影響、決策制定、危機領導力和跨文化領導 力。第三部分討論有助於在危險情境中進行領導的組 織要素,包括培養在極端條件下工作的文化、招募和 挑選,以及扶持領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