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引導和提高畢業生利用網絡資源查閱資料的能力?

kk87pymku


1.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學生的閱讀量僅侷限於語文課本的幾十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可現實上,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讀書是枯燥無味的,對讀書提不起什麼興趣。所以我們語文老師除了平時有意識地糾正這些錯誤的思想外,還可嘗試以下的方法:第一,同步推薦書籍。在語文教學時,當學完一篇課文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推薦同類的或同作者的作品。例如:教學《冬陽.童年.駱駝隊》時,結合課文中的“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一句話和課後的資料袋,推薦學生讀《城南舊事》。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讀《城南舊事》的一小片段,讓學生感受小英子和她的好朋友妞兒的不同的童年生活,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還可以利用《回顧拓展》中的“課外書屋”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成本的書,在讀書中積累語言,在讀書中體會情感。第二,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小學生是很喜歡參加各種活動的,因此,創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使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重要性,從而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例如:開展講故事比賽,成語接龍,猜謎語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促使學生產生一種自我主動閱讀的意識。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編課本劇。如在教學《晏子使楚》,可佈置學生自己找夥伴,自導自演課本劇,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還提高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2.注重閱讀的讀思結合。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讀,還要引導學生怎樣讀。語文課程標準說過: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如果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沒有“思”的參與,那麼學生讀到的只會是單純的無意義的“字”,只有邊讀邊思考,才會透過“文字”,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意思,體會文字所蘊含的感情,讀得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和見解。所以沒有思考的閱讀,是感悟不到文章的真諦。通過學生閱讀思考,使學生在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

3.及時查閱工具書。教學時發現,大部分的學生遇到不懂的字詞,總不愛動手查字典,要麼讀偏旁,要麼望文生義。因此教師要及時改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平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介紹一些工具書,如:《現代漢語詞典》,《成語手冊》等,並傳授查閱圖書資料的知識和方法。因為一篇文章單靠學生的個人理解能力還是不夠的,有時還要藉助工具書,來深入理解文章的句子,內容等。尤其是古詩詞,更需要利用工具書來理解其中的字詞的含義。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養成愛查工具書的學習習慣。這樣,日積月累。久而久之,既養成了學生獨立閱讀的好習慣,也增長了許多知識。

4.不動筆墨不讀書。著名學者鄧拓說:“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是十分重視積累的。”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可見,語文學習中積累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因此我們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做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沒有固定的格式,寫法也是多樣的。可摘抄精彩的句段,優美的修辭等;可用自己的語言把書中的主要內容歸納出來;還可寫自己閱讀後的心得體會,逐步養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同時也在無形中學生的語言能力,習作時也不用擔心學生下筆難了。 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用不著教。”所以我們語文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怎樣怎樣閱讀,授以學生閱讀理解的技巧,讓我們的學生有效的打好閱讀基礎,從而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效果。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不久,“閱讀難,難閱讀”將會離我們而去!


哈爾濱新區教師宋哥


不知題主所說的畢業生,是那個學習階段的畢業生,希望是大學階段的。

如果真是大學應屆畢業班的,題主的良苦用心值得讚賞!!

要引導大學應屆畢業生藉助網絡,蒐集資源、查找資料,我有如下建議,供題主參考:


1)學生分組:設定一個較大的交付項目,交給小組,同時,這個項目包括若干個互不覆蓋的子項目,子項目的數量大於等於該小組內的學生數,並約定交付的時間,交付的標準,由小組組長帶領同組學生完成項目。但由於現階段的大學生普遍比較懶惰,基本都會把任務推給小組組長,為解決這個問題,如同前面說的,除在子任務劃分時,有意避開相互抄襲的可能,同時,讓小組組長,同組內的組員之間,相互評分,評分作為該項任務最終成績的一部分。接下來,每一個子任務,要編寫對應的PPT,讓通組內的學生,分別上臺來闡述子任務項目的背景、設計思路、設計結果等,這樣,就可以最大可能的驅動學生去自行組織並完成任務。


2)任務評審:考慮到老師的時間和精力,可以組織學生對規劃中的項目進行招標,讓學生自行組隊,來參加競標,之後,根據投標評分情況,將任務分解給不同的小組;小組限時完成任務,提交成果;接下來,組織同系老師組成評審組,對學生交付的成果進行評審,設置獎品,對優秀的成果,在學校或學院內進行宣傳,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激勵。


總之,單純的強制,沒有效果,學生敷衍了事的情況太普遍了,一項任務佈置下去,學生交上來的結果中,大部分內容是重複的,基本都是從網上照抄照搬的。


因此,在任務設計之初,就要想到這個情況,並採取任務分解、限時交付,並闡述整體的設計思路等,最後,一定要予以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重獎勵,這樣的激勵才最有效。


教育擺渡者


其實現在的年青人,網絡上查資料的能力已經相當大了!

  • 不過不可避免的,還有部分同學因為語文底子差,所以在查閱資料的時候很頭疼。

  • 網絡查資料,最重要的地把握關鍵詞,現在搜索引擎相對完善了,只要你輸入關鍵詞,基本沒什麼查不到的資料。關鍵詞就是你要問的問題的重點詞,如果找不到,就多輸兩個。

  • 第二個方法是問答,頭條有悟空問答,就是當你查不到資料的時候,求助網友。一般情況下,熱心的網友都會給你答案的。

  • 基本通過搜索和問答,95%以上的問題都能找到答案了。但如果你查到的資料看不懂,那麼你還可以找視頻類的教程。

以上三種,應該就覆蓋了你的需要。

嫻意有效教育


我想了想幫你總結了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和你的學生。

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

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在學習中,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好處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詞典之外,各門學科都有專門的工具書,還有信息無窮的網絡。當然每種形式查詢來的信息的可靠性不一樣,需要區別對待。


金戈戈先生


1.通過微信、QQ、電話等媒體與家長充分溝通,宣傳網課的重要性,讓家長自覺監督孩子的網課以及在網上查閱資料,因為畢竟疫情期間與孩子在一起的是家長,而在這個社會上與家長最沒利益衝突的就是老師,老師與家長的目標完全一致:培養孩子成人成材,所以老師與家長是最鐵的朋友。

2.召開特殊時期特別班會課,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讓孩子的脈搏與時代一起跳動,鼓勵孩子在特別的時候為國家作特別的貢獻,心態擺正了,三觀正了,就會特別努力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也就會努力抵制網絡不良資源。

3.要有網課學習效果的反饋與檢測。教師可通過信息查看孩子的網絡學習,不定期佈置作業,線上認真批改,甚至可以進行線上檢測,對一定時間的學習評估,以便及時進行調整和更正。


一灣清泉流上石


最好的辦法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約定學習時間和玩樂的時間,做到平衡,帶領孩子適當的做運動,使用一些軟件,讓孩子更加專注。


用戶時間管理天山


大家都是平等的,少玩遊戲多聽課,你會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