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定格》窺探了這八對夫妻,發現了愛情的真相


婚姻到底是什麼?


臺灣導演沈可尚,耗時七年,採訪八對夫妻。

八對夫妻性格各異,職業不同。

既有教授夫妻,也有農民工夫婦,既有家庭主婦,也有創業家。

通過夫妻對話的方式,探討平時很少觸及的話題。


我向來喜歡看這種紀錄片,一來是真實,屬於生活;二來我們沒法體驗別人的生活,可從影片中,得以窺探別人,實屬一樁美事。


愛情是糊里糊塗,也是正心誠意。


第一對夫妻,來自陝西農村。

相遇於打工店中,參加同村人的婚禮確認關係,走進婚姻。


《幸福定格》窺探了這八對夫妻,發現了愛情的真相


導演:你們誰先表露好感的?你們誰先表白的?你們誰先提出結婚的?

回答到這些問題時,夫妻倆害羞的笑著互望,稀裡糊塗、順其自然、沒想過。

不知道,沒想過這些奇怪的問題。

“不好奇,反正嫁都嫁了。”女主輕飄飄的回答道。


沒有誰追誰,也沒有誰向誰表白,倆個人就這麼走到了現在。


一開始,我看到這裡時驚呆了。

他們兩人,至少也是新社會人類,為何活得如此糊塗。

對感情、對未來完全沒有規劃,也沒仔細想過,是否適合,就這麼嫁了。

這是什麼樣的人生,反正我是抗拒的。

兩人不提自我,相依一起照顧家庭。

一心一意為家庭創造生活。


這對夫妻像極了我們上一輩人。

因為生活環境、文化等原因,大部分人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

婚姻對他們而言,不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而是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

嫁到了婆家,或娶到了老婆,很快孕育出一個小孩。

掙錢、養家,供小孩讀書。

為孩子買房、買車。

確實挺好的,一起為家庭付出。

有了後代,要而言之,有了共同目標,為明天奮鬥。

婚姻對他們,更像是合作者。

因為承擔責任走到現在。

他們孝順父母、他們供養子女,生活美滿。

一家人笑嘻嘻的站在鏡頭前面。

看著多麼美好的畫面。


但是不知道這美好的畫面竟讓我看出些淒涼。

永遠在勞作的妻子、永遠忙不完的丈夫。

孩子要交學費、母親要買藥。今天要賺多少才夠。

但是他們是否有一刻能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或許妻子在未嫁人之前,是想要環遊四海的,四海為家,見識過許多故事,遇見很多人,有一個文青夢;

或許丈夫是想要闖下一片天,在商場中叱吒風雲。

但是,回頭看看堆砌在肩頭的責任,被推著往前走。很像夕陽夕下村口的那頭老牛。


我承認,沒有任何一種生活的過法有高低,正如我沒法去評判這種生活。我不知道這種生活是對是錯,我只知道它存在著,並且中國絕大多對夫妻都如此得活著。


評判別人是及其狹隘的行為,就像眼睛只能怒視前方而無法窺探四周。


愛情是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第二對夫妻,是一對教授。男主是社會學教授,而女主是教育學。


《幸福定格》窺探了這八對夫妻,發現了愛情的真相


女主是學霸級人物。身邊不乏追求者,女主都覺得平淡如水,索然無味。

“無法與他們進行深層次的交流。”這是女主不斷重複的話。

與身邊的男生無法進行知識上的或是視野上的談話,一直成為女主的遺憾。


此時男主出現,沒有氣吞山河、沒有赴湯蹈火,籠統在一起只有平淡的交流。

他前往女主宿舍,與女主談論新聞、古典小說、文學等話題,發表見解。

每次對談完,十分滿足。


記得有一次,看完電影,回學校的公交車已停運。

男主一路上為女主背誦英詩,並不斷講解英詩的理解。

那時,兩人很近。

心窩子貼著心窩子的那種。


有相同的愛好,有相同的知識儲備,有相同的文學造詣。

他們知道彼此的需求,瞭解彼此的想法。

女主表述時,男主能很快接住女主拋出的問題,並對問題進行闡述回答,是站在同一邏輯思維層次。

是的,他們倆是靈魂伴侶。

即使剛開始女主不喜歡男主的性格,覺得有些細膩過頭。但是也不妨礙兩人一直走到現在。

找到與自己相同頻次的人,就像是從輕飄飄渾身不得勁的彆扭,然後換到一坐下去就被海綿快速包圍的那種滿足感、充盈感。


即便是像這對教授夫妻,站在一樣的高度,在世俗的世界也會有摩擦。


比如對於孩子的撫養矛盾,對事情的處理思路。


生活不僅有詩與遠方,更有一地雞毛。


但是這對夫妻能把這一地雞毛做成雞毛撣子,掃除落灰。


之前遇到的事情也好,不同的處理思路也罷,即便是男主在遇到巨大的壓力下,將椅子摔壞。

事後,兩人溝通起這個問題時,毫不避諱,分析對錯利弊。


最後,女主緩緩說:“ 即使你摔東西,我也不會覺得是不堪的行為,因為是在我面前你才會去做這種事情,你不會在別人面前做這件事。摔東西就表示你的一個需要被我去了解,需要被我安撫,需要被我更多的愛。所以我覺得那個發出來的呼喊,我真的需要你。”


情緒發洩不可避免,如何處理情緒成為關鍵。以及如何處理問題,而不是讓問題落灰。


因為它會一直存在,不會因為忘記而就忘記了,它總會在某天吵架時被激發,堆積的問題越多,越難處理。


擁有共情力,在遇到問題時,推己及人及換位思考。


愛情是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第三對是白領夫妻。 男女在情感表達上,是不同的生物。


《幸福定格》窺探了這八對夫妻,發現了愛情的真相


沒辦法表述出自己深層次的感受,導致問題很難解決。

對話如下:


「女:那你會覺得我很煩嗎?

男:你很煩喔?

女:那你會不會覺得我覺得你很煩?

男:感受得出來啊?

女:我有時候覺得你好煩喔。以前不會這樣覺得。

男:累嗎?

女:不是,就是覺得很煩。

男:不想看到我。

女:不是,就是覺得煩。聽不懂人話的時候。

男:也還好吧。

女:我明明就要用車,但是你把車開走了,讓我只能騎自行車去北美館,下雨天還要騎回來。你經常做這種扯我後腿的事情,就讓我很煩。

男:喔。

女:在休足的時候把夾鏈袋撕掉,就覺得好煩喔。

男:喔。」


兩人溝通,女方一直用一個字“煩”。你去日本把網絡用完,我覺得很煩;你在我用車時,把車開走,我覺得很煩;你在…我覺得很煩。整屏一直迴盪起你好煩。像是女生的一個發洩會,一直在描述自己的情緒,但是也沒完全描述出來。“煩”字概括所有。


大多數夫妻應該都會經歷這個階段,你的動作,你的講話,都會讓另一半很煩。


說不上哪裡好,但是說不好的時候,可以一直說個不停。


女方一直強調你帶給我的感受,一直也沒給出解決辦法,這個煩肯定還會一直持續下去。

兩個人結婚,最初的願望都是相處一輩子。

心懷戀愛,才會給與承諾。


如果雙方溝通,一方一直給出感受,特別是負面感受。另一方其實也同樣會被拖入這負面感受中。


溝通感受肯定是必要的,但是要讓雙方溝通的質量提升,那就一定要提出解決辦法。

提出解決辦法是雙方溝通的一個方向。


女生一直強調的很煩,其實我感覺,女生有未表達出的情緒。

“煩”只是她的一個表面情緒。

深層情緒,可能是無法表達出來,可能是表達出來會傷人心。

無法直接說出來,怕直接說出來會上海到彼此,只好模模糊糊的詞語,然後讓你猜,深層的意思。


如果此時男方有溝通的意願,一定能感受到女方的潛臺詞。你覺得我很煩,煩在哪裡,為什麼會覺得煩,慢慢深入引導,女方才會把未說出來的話慢慢傾吐出來。


佛洛依德說,潛意識佔據我們意識的90%。


所以,很多時候,引導另一方說出未說出的話,沒準說出來的話,讓說話的人都會詫異。


沒關係,這才是根源,找到根源,才有藥。


愛情是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第四對 創業者夫妻 婆媳問題


這對夫妻探討的話題是婆媳問題。


《幸福定格》窺探了這八對夫妻,發現了愛情的真相


「男:這樣是沒錯。老實說,我也喜歡這一塊,可是老實說,我是男生。那當然你沒有辦法說馬上有個同理心,可是我會覺得現在這樣說好了,我慢慢試著理解你,而且我試著喜歡你這一塊。可是,我只跟你說,我是男生。

女:我沒有。你看最近我在跟我爸爸媽媽或再跟你討論我的弟弟狀況,如果兩邊的父母都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候,我一定以先照顧這邊。

男:我跟你說,我發自內心覺得我現在應該先停下來。

女:為什麼?

男:我覺得你現在你的表述跟我的表述已經差不多是結論了,你的出發點很細膩,你的細膩點我看得到,我喜歡這一塊。你看我這半年,我試著花時間去建立這一塊。可是老實說,我是男生,我有我的排程。我要顧的東西很多。那你說你不能怎樣,不能怎樣,我覺得那口語上,我不想跟你吵。我今天理解你之後,你慢慢去想。我是男生。

女:你不用一直跟我強調這個啊。你是男生,我知道你是男生。」


從他們的表述,可以猜測到婆媳相處有問題。


男女生在溝通時,男生一直強調 “我是男生”,說了不止10次。


言外之意就是,我是男生,我考慮的問題方向和你不太一樣,我是男生,我的責任感要更重些,我是男生,我需要承擔更多的事情。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問號臉。


而女生回應道:“ 你在面對你父母的時候,你反而是要先讓我感覺 你是跟我站在一起處理事情的,如果是感覺你代表你爸媽來的話,我自然是孤立無援的。我是在想,我幹嘛在這。我一個人過的好好的。我現在跟我表妹說,沒有確定不要嫁。這個就是我心裡最深的感受。就是結婚不好玩。對我來說,我付出太大的成本,我沒有預期到。應該這樣講,我天天與我父母相處,我沒有預期到,我離開,包括我的外婆,我沒有辦法不能照顧他們到這種程度。真的離開之後才發現,就算我想念,我頂多電話,就算媽媽生病在家半個月,我也頂多半個月。可是,你媽媽不一樣誒,生一個小病,我們就一起過去看他。你有沒有想過我付出的成本有多大,然後我還要和你站在同等的地位,去討論我跟你媽之間的關係。對我來說,是件很辛苦的事誒。”


婚姻無外乎就是,我、你,一起組成了家庭。

對外宣稱,我們的家庭是一個獨立的人了。

家庭作為一個共同體,抵抗外面的流言蜚語。

有風風雨雨,我們一起扛,有燦爛彩虹,我們一起欣賞。

即便內部有矛盾,但是也需要共同對外處理好之後,再處理好內部矛盾。

而不是,我想和你成為一個主體,面對外面的風雨。

在站在雨中時,你毅然把我的手甩開,然後指責我的不對。


家庭對家庭,肯定少不了需要磨合,但是我們的基礎點如果是穩的。

那麼,做為家庭成員的任何一方,都不會慌張。

而家庭基礎點就是:我們是共同體。

像這對夫妻,面對千百年都難處理的婆媳問題,中間人其實是丈夫。

所以丈夫必須做為一個成年人,釐清自己組建的家庭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原生家庭固然重要,是割不斷的血脈。

但是你和你妻子的家庭才是真正屬於你自己創建的家庭。

在你創建的家庭中,才能真正看出你的責任感、耐心、成熟度。

那才會讓你真正長成你自己。


我們的家庭是一個共同體。


愛情是逃之夭夭,灼灼其華。


第五對夫妻 擺路邊攤的夫妻


《幸福定格》窺探了這八對夫妻,發現了愛情的真相


男女主看以前拍的婚紗照,女主打趣道,覺得現在和以前差好多,問男主覺得差在哪裡了。

男主回答到,以前比較天真,現在變得比較有原則。

下面是雙方的回答:


「女:喔,對,我說你的天真就是單純的意思嗎?還是什麼

男:對,算是單純吧。可是,現在就比較犀利吧。可能是要捍衛一些事,我要捍衛我所有的啦。所以就會覺得比較,,,,有規則吧。或者說是原則,抓得比較緊啊。對啊,我就是覺得前後比較不一樣了誒。其他都差不多誒,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女:那你覺得這樣好嗎?就是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男:都差不多誒。

女:你會覺得我現在變成這樣比較現實嗎?或是比較討厭嗎?

男:可是這個就是一種人生啊。

女:什麼人生?

男:就必經的吧。因為就像你講的,你會去捍衛一些事情,你不可能還想以前這樣子啊。」


男主一直謹慎自己的措辭,因為有些詞就是會傷人。

比如男主想說的現在比較有原則,我猜測指的是可能比較市儈,變得比較現實了。


小心翼翼的措辭,把現實說成原則,捍衛觀點。


隱藏的含義是即便我知道你的某些特點,即便我不喜歡,但是我也不願把它變成阻隔我們的障礙,因為我愛著你,我要比任何時候都小心的呵護我們的愛情,我不願意傷害你。


看到很多女生,去考驗男友。

用小號去試探、讓朋友匿名去聊,我個人認為是及其無聊的行為。

試問,想去試探的人,你想得到什麼結果。

如果我是被試探的那個人,我會很生氣,不代表我對你沒有愛,恰恰是我愛你,你仗著我愛你,對我為所欲為。


愛情真的是經不起這麼折騰的。


慕容席的《貝殼》一文,描寫貝殼:

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


愛情是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第六對夫妻 性格原因 思考問題的方式,男性和女性是有差異的。


《幸福定格》窺探了這八對夫妻,發現了愛情的真相


第六對夫妻也是一對白領夫妻,他們聊的話題是關於生活狀態。女主喜歡的生活狀態是像心跳一樣,有起伏,有上有下,生活需要些激情。


「而女主這麼說: 那個東西,你覺得很激情的一些東西都是情緒。但他背後有更深刻的東西。就是被稱作為愛的東西。那個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很怕萬一哪天激情消退了,我該怎麼辦。因為浪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沒有啦。不是這樣子啦,但是因為我也很怕那個啊。那是我真實的煩惱,因為我怕我對於程失去了這種激情,該怎麼辦。但後我只是認清了,我們不可以被那個東西抓住了而已。

其實能看出女主的性格是活潑開朗的,並且積極主動的一個人。一直在調節氣氛。並且生活中不能缺乏激情,因為激情代表愛,如果愛沒了,那怎麼辦。也能隱隱看到有些不安全感。女主把激情等同於愛。


顯然,男主不同意這個觀點。認為生活的常態就是平靜。只有在平靜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諦。


男:不是啦,我是說激情只是讓你在那個過後可以,就是怎麼講,不會對這個人就是會想要把他給丟掉的這樣子。

女:不是拋棄式的就是了。

男:就是說你激情之後還是回來這個地方啦。

女:對啦。

男:因為我覺得就跟家人一樣,這件事情。也不是跟家人一樣,反正就是如果這個人不見了之後…

女:會很傷心把。

男:有的人會覺得很開心,想說哇靠,太棒了。終於太棒了之類的。

女:敵人。

男:也不一定就是敵人

女:傑

男:什麼傑啊

女:狄仁傑」


兩人就在這嬉笑中結束了對話。

看樣子,大概率沒解決彼此的問題。


一人認為激情就是愛,生活中需要經常有激情;一人認為生活在於平靜,平靜才能享受生活。


其實,觀點無關乎對錯,看如何調和。


並不一定說,我的觀點就比你的觀點好,我們就要按照我的觀點來。

如若如此,兩個人很累。

換個角度看來,我覺得兩個不一樣的觀點,出現其實挺好的,你能從我這裡看到這個觀點的價值,我能從你這個觀點中得到不一樣的眼界。

然後兩人有商有量,各退一步,看看是否能調和到中間。

偶爾我們也要激情,因為激情是生活中的那一跳心跳線,證明我們還愛著,我們的愛還有心跳,以後回憶起來,知道我們一起做過這些有儀式感的事,不同於其他天,我會記住那天;而生活的狀態,我們就在平靜中慢慢領悟吧。


觀點不同不是把我們推開的理由,沉默才是。


愛情是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第七對夫妻


是一對年輕新潮的夫妻。 婚後面對“性事”時,激情程度不同。


《幸福定格》窺探了這八對夫妻,發現了愛情的真相


他們聊的話題是,在備孕期間雙方的狀態。


「男:你是算好有一個日期嘛,可是你譬如說是今天晚上,那你會做什麼準備嗎?

女:好像也沒什麼特別準備吼。

男:你都沒有做準備?

女:我只會跟你講說今天好像時間上可以喔。

男:沒有啦,你可能會前一天跟我講。大概哪一天,今天要記得差不多回來。可是你都沒有做特別的準備?

女:我好像也不會特別穿什麼性感的啊。是吧,我有嗎,我沒有啊。

男:我不知道啊,我在問你啊,比如你有沒有特別洗澡,洗得更香。

女:我會洗得特別香一點。

男:有嗎?

女:可能有吧,可能會變得比較晚洗澡等你這樣子。

男:洗澡的時候有特別跟以前不一樣嗎?比如特別沐浴乳多一點這樣。

女:有,應該有啦。

男:你沒有的話我會很難過,因為至少我會有,第二個是說我會…

女:可是那一段時間真的還蠻痛苦的。

男:你很痛苦嗎?

女:因為我覺得雙方也都不是很開心。都沒有在特別享受,對不對。而且假設我抬腿的時候你都會跟我說不要那麼刻意。可是女生會有女生的壓力在。無形的壓力。

男:不過對男生從早到晚都有壓力,就今晚就要那個。

女:結果會不會反而表現不好?

男:會。所以就變成還要輔助。就是說可能要先打開電腦之類的。

女:前戲要自己先弄好就對了。

男:所以要趕快ready好。所以我才問你有沒有準備啊。你如果沒有準備都我在準備….」


他們倆在討論當時備孕的狀態。

最後討論重點在於是否有為備孕做出特別的準備。

兩人為家庭的付出,難免會比較。

在充滿愛這個虛幻的氣體時,你會被它所迷暈。

所做的一切都是心甘情願、理所當然的。

當愛的濃度漸漸降低時,你戰慄一下,以為自己清醒,回想以前的付出,心有不甘,認為不值。

然後進行付出比較。

當你成為付出多的那一方時,你就開始譴責對方。

心中會越不甘,越委屈。


比較付出,心有不甘,吵架的導火索,一旦這個導火索點燃之後,將會引發以前埋下的炸彈。


愛情中最舒服的狀態,是沒有一方委曲求全的。

總有多付出的那一方,總有被照顧的那一方。怎麼辦?


《奇葩說》陳銘分享了一個非常好的建議,規則前置:把規則定在前面。例如在結婚之後,回誰家過年的問題,事前說好一家一年,孩子出生以後孩子選。或者規定好打掃衛生的時間,週一三五我打掃,二四六你打掃。

規則前置有一個好處,沒有誰向誰臣服,只有我們向我們共同制定的規則臣服,這是對我們的臣服。


愛情是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最後一對夫妻


撫養孩子時,產生的意見分歧


男女主在討論找一個人照顧小孩。


《幸福定格》窺探了這八對夫妻,發現了愛情的真相


然後雙方有了以下的對話:


「男:真的嗎?我想說找個人幫忙,有什麼不對嗎?

女:可是我覺得難道我就願意去生這個小孩嗎?我也是犧牲我自己誒,我也完全沒講啊。我根本就是討厭小孩,可是我只是讓你幫忙下而已,你就這樣子。

男:不是針對小孩呀,基本來說,幫忙我沒有說不好啊。那實際上你看。每天早餐也是我在買,對不對,至少我的碗我會自己洗啊。我只是說,臨時有什麼事情我幫不上忙,或想做其他事。如果有一個人來幫忙,幫助處理零碎的事情,你也不用那麼忙。對我的話,如果有事很事,比較有持續性。

女:你也把喝酒,說成小孩不睡覺。你以為我喜歡奶睡嗎?我也希望小孩好好睡覺,不要吵到你。

男:但我並沒說是你的關係。

女:我覺得我已經這麼盡力了,然後你還是覺得說,小孩吵到我。讓我沒有辦法好好睡覺。所以我只好喝酒,所以我剛才問你,真的只是這個原因嗎?從他從生到現在,我已經想盡辦法讓他儘量不要影響你睡眠,不然我幹嘛這麼累,我發現我做了所有事,你還是覺得,對你來講,是一個問題。

男:當然小孩會煩,這個大家都會有嘛。

女:只是我跟你結婚,我都儘量能夠我該做了,我就不會去想什麼忍耐不忍耐。我就儘量把它變成是生活合理化。合理化了,你就習慣,你根本不會覺得這是什麼問題。你已經習慣了,這就是人生該走的路,根本沒有什麼好討論。」


其實,發現沒有。剛開始討論的找保姆照顧小孩,其實並沒有真正的討論這件事的優劣,而是一方斥責另一方,沒照顧好家庭。

女方一直以受害者的身份斥責男方,沒有花費時間照顧好家庭,而自己對家庭的付出,男主並沒看到。

自己不喜歡小孩,還是把小孩生了,並且想盡辦法,讓小孩不要吵到男主的睡眠。即便如此,男主依然不滿意。

女主所做之事,男主視為空氣。女主感到委屈,並不是不能把事情做好,而是自己的付出沒人看見。


看見,是雙方愛存在的必要條件。


我們的問題大多數不是具體事情,而是事情存在之後,你對它的一種感受。


而這種感受,其實很容易通過你的溝通來解決,達到一致目標。


而這良好溝通的前提就是“看見”。


其實,窺探了這幾對日常的夫妻,他們之間的一些事,也很像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婚姻,並不是你愛我,我愛你,就能存在的。


在這個越來越自我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把注意力花費在自己身上。

但是婚姻是需要你暫時把視線抬起,放在站在你身邊的人上。

是反人性的。所以如何把婚姻經營下去,需要雙方費勁心力。


第二對教授夫妻也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我看見你的存在,我看見你的問題,我更看見了你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


需要的是我們推心置腹的勇氣、換位思考的耐心以及組成一個共同體的信心。


婚姻很長,婚姻很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