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肺病抗疫溯前史

陽光療法靠退臺

虹橋開幕遷霞飛

春暖花開會有時

20世紀上半葉,肺結核一直都是中國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不少小說、戲劇、電影中主人公咳血而亡的情節,正是這一疫病流行的真實寫照。因此,以肺結核為核心的肺病防治也成為當時醫療工作的重點之一。

由滬上名醫丁福保、丁惠康父子於1932年籌建的虹橋療養院,是舊時上海灘首屈一指的肺病治療康復機構。丁福保,無錫人,1874年出生,曾任無錫竢實學堂算學教習,後因罹患肺結核,轉而鑽研醫學,編著《肺病指南》、《肺病預防法》、《肺病療養法》等書,同北京的盧永春並稱為中國防癆屆的兩位先驅。

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丁福保

1934年6月,虹橋療養院竣工,項目由啟明建築師事務所奚福泉設計,安記營造廠承造,包括一棟4層主樓和一棟1層副樓,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虹橋療養院建築呈典型的現代派風格,被建築史家普遍認為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現代主義建築”。

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虹橋療養院主樓

4層主樓的退臺式設計是虹橋療養院的最大特色。每高一層,陽臺就向內退入六七尺,確保了每間病房都能獲得充足的陽光,符合當時肺結核治療中流行的“日光療法”,也體現了現代主義建築注重實用的設計理念。

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剖面圖,退臺式設計讓每一層的病房都可以享受到充足的陽光

除了退臺式設計,虹橋療養院在其他細節上也充分體現了對病人需求的關注。為了降低噪音,療養院內包括病房、診室、走廊等處都鋪設了橡皮地板。而為了豐富病人的精神生活,主樓平臺東側專門還設有音樂室一間,配備無線電、鋼琴,以供消遣。

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四樓曬臺,光線充足,視野開闊

1934年6月17日,虹橋療養院正式揭幕,上海市長吳鐵城親臨現場剪綵,社會名流如孫科、杜月笙等也捐贈了太陽燈(當時治療肺結核的重要設備)、化驗器材,成為上海灘一時之新聞。虹橋療養院開業後除了收治肺結核病人,還配合中國防癆協會開展胸部X光檢查業務,定期發佈檢查結果,在當時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反響,促進了結核病的防治。

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市長吳鐵城親自剪綵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虹橋療養院被迫停業,部分醫療設備則無償供給傷兵醫院使用。上海淪陷後,滬西虹橋一帶治安混亂,局勢動盪,1938年,該院遷入法租界霞飛路今上海徐匯中心醫院內繼續開業。

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虹橋療養院遷址新開的報道

如今徐匯中心醫院內的5號樓,正是虹橋療養院這一時期的院址。這棟建成於1920年代的建築以清水磚牆為主,立面兩側凸窗形成超越屋簷的垂直構圖,頂部則採用了典型的法國孟莎式屋頂。


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遷入霞飛路的虹橋療養院儘管規模壓縮,但水準不減,在繼續開展肺結核防治的同時,還開設外科、內科、泌尿科、婦產科等,繼續在上海灘享有較高的聲譽。

1949年,中共地下黨組織經過周密籌劃,成功營救出在此“養病”的民盟領導人張瀾、羅隆基,粉碎了蔣介石欲將他們殺害的陰謀。2009年上映的電影《建國大業》中,這段往事被精彩再現,虹橋療養院也因此為眾人所知。

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共同抗疫

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二月下旬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國初顯向好趨勢,但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新增病例卻明顯增加,抗疫遠未結束。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月23日發表的講話中所說: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春暖花開會有時,中國必勝!世界必勝!

虹橋療養院:昔日上海肺結核防治重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