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足球歸化球員,你支不支持?

風清楊295


近日,埃弗頓後衛布朗寧出現在了廣州恆大熱身賽的賽場上,並代表恆大出賽,讓人浮想聯翩,莫非這名具有中國血統的球員,將成為恆大首位歸化球員?我就說下我關於歸化球員的意見;

首先科普一下,什麼是歸化球員呢?歸化球員是指在出生國籍以外自願、主動取得其他國家國籍的球員。有點像技術移民,比如德國歸化波多爾斯基, 西班牙歸化科斯塔, 意大利歸化卡莫拉內西, 法國歸化特雷澤蓋。那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歸化球員?國際足聯對歸化球員有明確規定,首先就是該球員沒有為原有國籍的國字號球隊踢過比賽;此外還包括,球員或是出生於新國籍,或是生父生母、生祖父生祖母出生於新國籍,或是該球員在新國籍國內連續居住兩年以上。

一、我是支持球員歸化,這個是大勢所趨;

俄羅斯世界盃上,22隊共82人;

2019年亞洲盃,24支參賽隊伍有17支有歸化球員,總共86人歸化,佔1/6;

二、鑑於部分國內球迷比較在意血統,也不想球場上11人連半點中國人的樣子都看不到;歸化球員方面也不能一下子操之過急,最好先歸化有中國血統的華裔球員,這樣能讓球迷容易接受;像之前國安傳聞的侯永永、延納里斯兩個母親是中國人,有1/2中國血統,恆大有傳聞的布朗寧,外祖父是中國人,有1/4的中國血統;我估計籃球能歸化林書豪,很多籃球球迷會樂意看到。


風清楊295



關於歸化球員的問題,前不久寫了一篇回答,可見如今歸化球員已成為中國足球的風向標。就短期來看,我支持中國足球進行歸化球員,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歸化球員,國家隊實力提升

如果能講網傳的像侯永永,延納里斯,黎騰龍,楊明陽,布朗寧,卡雷尼奧等球員歸化,讓他們能夠代表中國隊出戰比賽,那麼無疑是對國足實力的強有力提升。







二:為中國足球注入新鮮血液

在本屆亞洲盃上,中國隊以28.74歲成為了平均年齡最大的一支球隊,當國足還在依靠鄭智,郜林,蒿俊閔,于大寶這樣30歲以上的老將打天下時,其他亞洲球隊已經是95後,甚至00後來“當家”,尤其是一些西亞球隊,比如伊拉克隊內的前鋒莫哈納德.阿里,出生於2000年6月的他,年僅18歲,但卻在代表球隊出場的4場比賽中打入2球,給球迷和媒體都留下來深刻的印象。





雖然在現在中超裡,不乏像韋世豪,黃紫昌這樣的後起之秀。但在國內的體系中,他們很難的到真正的
歷練,從而導致這些球員在國家隊也難有發揮。而歸化球員在短期內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被歸化的目標往往是效力於歐洲,美洲聯賽的年輕球員,他們大多都有為國家青年隊出戰的經驗,成長環境也會比國內球員要好一些,相信他們的加入,會給國足帶來不一樣的改變。但這些改變我認為僅僅是短期的,是國足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唯一最好的途徑,從長遠來看,並不是長久之計。想要真正的提升足球水平,還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青訓。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討論~如果喜歡,記得點贊關注哦~


體育說談


關於歸化球員,是目前國內體育愛好者討論的熱點,有的支持,有的反對。眾所周知,由於亞洲人種的差異,加上籃球和足球的起步時間晚,沒有完備的發展體系等等原因,整個亞洲的籃球和足球水平在全世界範圍中不屬於強項項目,所以有的國家為了在短時間提高本國的藍足球實力,採取了歸化外籍球員的措施。比如菲律賓,不管是籃球還是足球歸化了許多球員,本屆亞洲盃菲律賓隊歸化了21名球員,連裡皮也開玩笑認為菲律賓隊是一隻混合歐洲隊,籃球菲律賓隊更是歸化了布拉切、克拉克森等NBA球星,使菲律賓隊籃球實力大為提升。特別是卡塔爾和阿聯酋隊在本屆亞洲盃上更是依靠歸化球員擠掉韓國、澳大利亞強隊進軍四強,獲得成功。

目前,中國籃球和足球的整體實力都不強。籃球雖然在亞洲仍屬於一流強隊,但在世界大賽上卻屢遭敗績。曾經一時歸化林書豪來提升男籃水平的呼聲很高,姚明作為國家籃協主席談論到了這件事情,姚明說:“歸化球員和本土球員的區別就在於責任的承擔這一點上,這種行為傷害我國本土球員的發展,是一個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姚明的觀點實際上堵死了歸化球員的發展路線。目前,籃球在姚明開明務實求新的變革下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所以,我認為籃球歸化球員完全沒有必要。

但足球不能相提並論。中國足球實力在亞洲已處於劣勢,絲毫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在亞洲賽場上屢遭羞辱,本屆亞洲盃上三後衛低級失誤慘敗伊朗足以說明一切。后里皮時代,中國足球從何發展仍沒有定論,沒有絲毫的復甦跡象。鑑於中國足球現狀和國人對足球的期望,我認為,中國足球可以暫時短期歸化一些實力較強的外籍球員來提升成績,帶動足球發展,激情國人的熱情和全民足球的熱潮。但中國足球長期不能靠歸化球員來支撐,在歸化球員的帶動下,像籃球一樣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呈現復甦勢頭後,中國足球還是要靠中國人自己來奮鬥,畢竟,純正的中國人更符合國人的民族期望和情結。


郢城網農


不支持!尤其是中國足球歸化球員!

中國足球真的沒有好球員嗎?日本為什麼後來不走歸化球員的路?足協的歸化球員之路其實也是急功近利的表現,為什麼呢?短期內見效快,能看到成績。

其實歸化球員並沒有那麼優秀,當然歐洲除外!有中國國籍的歸化球員有幾人能在歐洲打出名堂?甚至連日韓的留洋球員都不如。



足球不光是技術,也講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試問一下,從小在國外長大的球員對我們真真正正的民族文化有多少認同感?說白了,不過是藉助我們達到自己的目的罷了。

不要和法國比,人家的歸化球員是從小就在法本土國長大的只是戶口不同而已。而將來我們的歸化球員有幾個是在中國長大的,如果在中國長大那也不叫歸化球員了!


卡塔爾在本屆亞洲盃上是成功的,隊中也有很多歸化球員,但是不同的是卡塔爾的足球體制和我們完全不同,這才是最重要的!


葡萄酒足球


關於國足歸化的問題,我曾經回答過幾次,也寫過一篇關於歸化的文章。2019亞洲盃,國足再次慘敗伊朗,這個問題又提出來了,可以看出,很多人認為歸化是國足快速提高水平的一條捷徑。



國足能不能歸化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我覺得曾經有那麼一瞬間,中國足球的管理者們腦海中出現過歸化這個想法。但現實是,時至今日,我們仍然沒有實質行動,所有的消息都是媒體或者球迷的臆想而已。

歸化很早就提出來了

早在職業聯賽初期,我們就曾經有過歸化的提法,那時候北京國安外援卡西亞諾就多次表示願意加入中國國籍,替中國征戰。但他的頻頻示好並沒有得到回應,在我看來,如果當時真的選擇歸化,卡西亞諾也不會是第一選擇,他的同胞岡波斯更有資格,但岡波斯已經入選了巴拉圭國家隊,並且代表巴拉圭打了98年世界盃。而卡西亞諾很顯然沒有入選國家隊的實力。再後來就是孔卡了,孔卡作為巴甲聯賽助攻王,但由於阿根廷中場人才濟濟,他沒能獲得過哪怕一次為國家隊效力的機會,而他的實力顯然屬於領先於亞洲的水平。如果歸化孔卡,對中國隊的實力提升無疑會很大,但這也只是媒體和球迷的呼聲,足協並沒有任何行動。



歸化面臨的問題

首先就是國籍問題,在中國是不允許雙國籍存在的,如果要歸化,那這名球員必須放棄自己本身的國籍。世界上有多少人願意放棄自己的國籍?而且中國國籍也不是輕易就會給別人的。

其次是文化上的問題。中華文化裡的“內外有別”讓我們感覺一個外國人為我們踢球,就算取得了好成績也不是屬於自己的。大家在心理上很難接受歸化。



日本的歸化

日本和巴西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他們的足球從職業化開始就定下了學習巴西風格。日本曾經在90年代就歸化過巴西球員,在1992年亞洲盃上,日本歸化的巴西人拉莫斯盤活了日本中場,是日本取得1992亞洲盃冠軍的最大功臣。之後的三都主也是巴西人,他司職左後衛或左前衛,他對日本足球的影響並不大。但拉莫斯對日本足球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之後的中田英壽、中村俊輔、本田圭佑身上都有拉莫斯的影子。



能不能歸化,該不該歸化真不是我們球迷說得上話的,這一切還得足協大爺說了算。


光焰體育


做為一個新生代球迷,持堅決否認態度。

歸化球員弊大與利,無疑是另一種急與功利主義思想。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來簡單描述一下,我們自家讀初中的孩子,臨到高考家長自知孩子過不了關,急於找一些跟孩子長的有點像的人代考做弊。結果兩種可能,一是欺瞞過關了、可成績真的是孩子自已的嗎?孩子心裡一定會這樣想“做弊也是成功的一種捷徑”這種不健康失去精神上追求的結果,我們真的敢要嗎?自欺自辱必然裡另一種結果……


我們發展足球運動的宗旨是為了,“弘揚,拼搏精神、愛國主義思想,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歸化外援有違宗旨,只能使我們的青少年運動員,離我們的拼搏精神、愛國主義思想越來越遠……國足如此不堪,正是缺少了精神上的追求。沒有了精神追求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急於功利歸化外援,短期提高成績,可三年、五年後呢?繼續歸化嗎?歸化外援對俱樂部來說,是商業化的需要。對短期提高成績和財務支出有益,我們不能否認。但對國足來說有待權商及思考……

中國真的缺少有天賦的足球運員嗎?

老一輩;

李惠堂,曾4次代表國家隊參加遠東運動會,並取得了冠軍。1976年,聯邦德國權威足球雜誌組織一次評選,將中國的李惠堂、巴西的貝利、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什、英格蘭的馬修斯並列為五大球王。(李惠堂,獲得過包括亞洲球王在內的50多個榮譽稱號和120多枚獎章。據統計他在足球比賽中,共射入將盡2000個進球,1966年擔任亞足聯和世足聯副會長。)

近代;

董方卓,2005一2006年比利時乙聯銀靴,後因傷退曼聯。

范志毅,2001年亞洲足球先生。英格蘭水晶宮隊前隊長。

孫繼海、郝海東、楊晨、賈秀全……等等。我們真的缺的是人才嗎?謝亞龍、南勇之流,官僚體制、假球風波。毀了一代球員,導至青訓無層序,球員青黃不接。足協史上永久的痛,足協為咋日買單。

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運動起源於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最早的足球運動,西漢時期的“項處”(人名)為有史料記載的第一個球迷。南宋杭卅齊雲社為最早的俱樂部組織,比現代足球百年曼聯還早800多年。回顧歷史,我們為不缺底蘊而自豪,同時也為我們的現代足球感到悲哀和自責,中國足球真的要走歸化之路嗎?

尊重足球科學發展規律,完善層次有序的青訓聯賽體系至關重要。歸化外援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有句說的好,當你走的太快時,要放慢腳步,讓靈魂和思想追上來……


拼搏精神成就夢想,是足球運動的內涵。沒有了精神上的追求,那我們花巨資發展足球運動還有什麼意義嗎?

一個新生代球迷個人觀點,不當之處請前輩們見諒!


小阿利77


我覺得這是沒辦法的辦法,近期還是可以考慮一下,歸化球員也是要有所限制的,也不可能全靠歸化球員就能把中國足球水平提升上去,來解決一切間題。中國足球水平的提升,主要靠中國人自己,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國足球水平落後的根源在培養球員方面缺失,導致足球人才成了稀缺資源,培養人才水平不高,導致各足球俱樂部難買到國內好球員,只能花大錢去國外買外援來補充實力,所以優秀外援球員的價位居高不下。由於中超有了很多優秀外援,國內培養不出幾個鋒線高水平人高,所以外援佔據了鋒線的關鍵位置,成為依賴入球的法寶,一些國內鋒線只有做配合,喂球給外援來進口,才有保證入球。長期下去,國內鋒線臨門一腳都踢不好。到了靠中國足球去完成國際大賽,鋒線能進球嗎?難怪一到靠國內球員參加國際比賽就得勢不得分,國內足球實力水平不高,導致長期存在“恐韓”症,這種心影一直揮之不去。

由於國內優秀球稀少,板凳厚度不夠,中超每場必出,很多都累垮了,國腳們到了代表中國去參賽時,有些出現出工不出力,散步型,精神不集中,也擔心近身迫時踢傷了就廢了的現象。

所以中國足球要想有更大發展,必須要靠全社會的力量,首先要從源頭開如抓起,從娃娃開始,大力普及足球,足球進校園,需政府去推動重視,多建足球場所,提供更多的場地作訓練。這需要時間來完成。另一方面足協要紮實大力推動足球俱樂部的“青訓”工作,提出要求、抓落實,做出成績。制定好的各種機制,加大力度重視“青訓“工作,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同時也要培養出足夠多和足夠優秀的具有國際視野,跟上現代足球水平的足球教練員隊伍,教練員也要分級制,推選到在各類學校及培訓機構,用科學合理方法去指導年輕足球人才成長進步,只有長期堅持,日積月累,當大幅度、高水平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新一代國腳不斷脫穎而出。中國足球的騰飛,指日可待。就如中國乒乓球運動,都是中國包攬各種獎牌,所向無敵的氣概。還需要歸化球員嗎?那時歸化球員的必要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繪畫與攝影


足球歸化球員這一問題放到中國足球界來看必定會引起不少爭議,但對於足協歸化華裔以及優秀外籍球員我本人是支持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中國足球環境及現狀需要歸化球員


在2019年亞洲盃上國足再一次倒在八強之外,自2004年亞洲盃進入八強後,國足已經將近15年沒有再進亞洲八強了,這些年中國足球大環境不佳,國足水平越來越差。球隊急需新鮮血液補充,但從現狀來看,國內球員水平的確有限難挑大樑,歸化優秀華裔球員是個不錯的方法。

二、中國球迷思想逐步開放


如果球員歸化問題放到十年前,甚至五年前,相信球迷都是一邊倒的反對。但看著國足一屆不如一屆,球迷也已經心灰意冷了,再加上如今球員歸化已經成為世界足球發展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拿本屆亞洲盃來說,24支球隊有17支有規劃球員,菲律賓全隊23名球員中歸化球員更是達到21人。因此歸化有中國血統的華裔球員,球迷也可以接受的了。

三、政策出臺,球員歸化勢在必行

之前球員歸化都集中在球迷的意願上,如今足協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出臺了相應的歸化政策,延納里斯、侯永永、布朗寧等一批優秀華裔球員已經開始歸化之路,相信相關政策會越來越多,而更多優秀球員的歸化工作也勢在必行。


迴環體育


國足都混到要歸化球員才能解決問題的地步了,可憐不可憐啊?傻不傻啊?

關鍵是還有一幫傻逼在那裡討論歸化球員的問題!

特麼的既然是這樣,那乾脆把中國乒協改成足協。那我們的“足球”冠軍不就大大滴了嗎?不就是要成績嘛!和尚不吃肉,過年拿豆腐做成紅燒肉 也是吃“肉”過年!道理一樣嘛!


魚尾獅74132266


大唐時代連宰相都是歸化的,當今美國最優秀的群體中歸化人數佔比一半以上,歸化本身是開放和有信心的一種客觀表現,但是有個前提,能讓歸化群體發揮他們的潛能必須自己有一套完整先進的制度,所以,我不反對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但我可以負責的說,以中國這種足球體系,把世界上最強的十一人歸化過來或許一開始會有些許勝績,但時間一長其結果也是輸出天際,在自身制度不行的前提下真正的高手也不願意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