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是怎麼“凉”的?

黃花菜屬於百合科多年草本植物,又名金針菜、檸檬萱草、母親花等,因食用主要是淡黃色的花被部分,故名“黃花菜”。

它還有一個名稱叫“忘憂草”,周華健有一首遮風避雨的民謠——《忘憂草》,唱道“讓軟弱的我們懂得殘忍 ,狠狠面對人生每次寒冷”,就是借它來詠歎人生風雨變幻的境遇。

黄花菜是怎么“凉”的?

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溼、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我國湖南祁東、甘肅慶陽和四川渠縣等地都是有名的黃花菜產地,山西大同更盛產一種七芯黃花菜。

相對於黃花菜,有一句關於黃花菜的俗語“黃花菜都涼了”流傳更廣,或許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句話才知道黃花菜。

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很久以前,在我國的主要黃花菜產區,老百姓擺宴席時出的最後一道壓軸菜當然是引以為傲的黃花菜,如果你趕酒席在最後這道黃花菜涼了才來,有人或許會介意,但為了不傷及鄉鄰、客人的面子,就說”等到黃花菜都涼了”。

後來就用“黃花菜都涼了”來指等的時間較久、較長,太晚的意思,算是對遲到者一種委婉、不傷人面子的批評,當然也不乏調侃之意。

黄花菜是怎么“凉”的?

但是為什麼黃花菜最後上呢?據說黃花菜最常用的吃法是用木耳和它在一起做湯菜,而在酒席上,湯菜一般上得比較晚,更妙的是黃花菜做湯有很明顯的醒酒功效,飯足酒酣之後用它壓軸最合適。最晚上的“黃花湯菜”都涼了,仁兄您你才來,你說晚不晚?

當然,有人也從黃花菜的採摘、加工、食用流程來理解這句俗語。首先,黃花菜的最佳採摘時間應是花蕾發育豐滿,同時又含苞未放之時,這時候採摘下來的口味、品相、等級和產量最優,否則就是“遲了、涼了”.

其次鮮黃花菜裡含有一種叫“秋水仙鹼(素)”的物質,具備一定的毒性,會對胃腸會造成極大的不適。在食用前必須先蒸煮,然後用冷水泡或自然冷卻到“黃花菜都涼了”,方可食用。

黄花菜是怎么“凉”的?

至於有種說法“黃花菜都涼了”其實原句是“黃瓜菜都涼了”,不知其所以然,似乎有些無厘頭!其實,還有一種更有文化氛圍的說法。

在古代“黃花”專指菊花。如王安石所作的詠菊詩:“昨夜西風過院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李清照的《聲聲慢》詞:“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還有她的《醉花蔭》:“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可見“黃花”指菊花由來已久,古代有重陽節賞菊的習俗。蘇軾有一首賞菊名作《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其中有“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之句。

其中“明日”是指重陽節的次日,“明日黃花蝶也愁”,是說如果錯過了重陽節當日賞菊的最佳時機,待節後再來,花已凋謝,蜂蝶也無興趣了,以此比喻時過境遷。

黄花菜是怎么“凉”的?

當然,這是文學作品誇張的說法,一天之差,花不至於殘敗到這種程度。“明日黃花蝶也愁”這句話可以最簡潔、最通俗的理解就是——“ 晚了”!這和“黃花菜都涼了”是一樣的意思。

既然菊花、黃花菜都是黃色,文人墨客又常常把“菊花”稱“黃花”,老百姓對蘇東坡這句雅緻的詩,不管三七二十一囫圇吞棗,於是以訛傳訛,把“黃花”說成了“黃花菜”,“明日黃花蝶也愁”俗解成“黃花菜都涼了”也就不奇怪了!(您有任何看法都可以在文後留言與作者和其他讀者討論、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