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再“砸”11亿美金!“笨鸟”要赶上大队伍?

受疫情影响,韩系电子厂商纷纷暂停生产,导致全球科技产业链受挫,手机芯片、存储类芯片产能受直接影响。而国内半导体快速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制程的追赶

据相关公开信息,中芯国际N+1、N+2 代工艺的情况,N+1工艺相当于台积电的第一代7nm工艺,N+2相当于台积电的7nm+工艺。

7nm作为14nm工艺的继承者,性能提高了20%,功耗降低了57%,其晶体管密度是14nm工艺的两倍以上。中芯国际表示,N+1于 2019 年第四季进入NTO(New Tape-out)阶段,目前正处于客户产品认证期,预计2020年第四季可以看到小量产出。

7nm 是目前能量产的最先进制程,在这一领域,台积电仍是领头羊,制程技术上遥遥领先,台积电财报显示,在整个2019年,7nm工艺所带来的营收,占到了全部营收的27%,已取代16nm,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另外,台积电将于今年4月启动5nm芯片量产,初期产能已经被苹果、高通等大客户全部承包制程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没有常胜将军。英特尔就在7nm上栽了跟头,蓝色巨人近日承认,制程已经落后于台积电,英特尔的10nm一直难产,更别提7nm ,英特尔计划将在2021年推出7nm工艺,5nm工艺还未明确推出时间。

也就是说,中芯国际有希望领先英特尔。

中芯国际再“砸”11亿美金!“笨鸟”要赶上大队伍?

当然,7nm到今年年底还只是小范围的试产,正式投产至少要到明年,中芯国际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14nm的产能提上来。

中芯国际于 2015年开始研究14nm制程,良品率已经达到95%,2020年2月,中芯国际从台积电手里抢下了华为海思的14nm订单,这被视为中芯国际制程开始逐渐追赶主流的信号。

但中芯国际 14nm的产能非常有限,目前产能在1000片晶圆左右,财报显示,其第一代FinFET 14nm只能贡献1%的营收。梁孟松在财报会议上表示,14nm月产能将在今年3月达到4000,7月达到9000,12月达到15000。

中芯国际目前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 55nm 及以上,量产最先进的28nm工艺占比只有 4.3%,新制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按照今年中芯国际的计划,7nm制程有望试产,目前来看,中芯可能是想跳过10nm这个节点,直接进行后续制程的研发。从落后至少三代到落后一代,已经是肉眼可见的进步了。

中芯国际再“砸”11亿美金!“笨鸟”要赶上大队伍?

砸钱,继续砸钱

而为了追赶,中芯国际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设备。2月19日,中芯国际披露了公司在 2019年3月12 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个月期间,就机器及设备向泛林团体发出一系列购买单,花费 6.01 亿美元(约合 42亿元人民币),产品包括由蚀刻工具组成的资本设备。

3月2日,中芯国际再次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应用材料集团发出一系列购买单,总代价为 5.43 亿美元(约人民币 37.9 亿元),向东京电子集团发出一系列购买单,总代价为 5.51 亿美元(约人民币 38.49 亿元)。

3月4日,中芯国际从荷兰进口的大型光刻机进入口岸,对于此次进入新设备,中芯国际表示这是设备正常导入,用于产能扩充,并非外界所称的 EUV 光刻机,中芯国际公司关务经理罗荣慧称,生产线扩容后全年预计可为企业增加 10% 左右的营收。

为了扩大产能,就必须攒钱购入更多、更先进的设备。不过问题是,中芯国际有时候想花钱也花不出去,今年1月份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发起了一场广泛的运动,阻止向中国出售荷兰芯片制造技术,去年11月份,荷兰 ASML 宣布已经中止和中芯国际的 7nm 及以下的先进工艺 EUV 光刻机合作计划。

而此次进口的光刻机,是相对更成熟的 DUV,EUV光刻机的缺席,可能会是中芯国际追赶制程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困难。

中芯国际的投入不可谓不大,2020 年晶圆代工预计资本支出约为31亿美元,主要用于建造中芯南方12 英寸晶圆厂的设备和设施,而作为比较,整个 2019 年中芯的营收为31.2亿美元。

中芯国际再“砸”11亿美金!“笨鸟”要赶上大队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