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隻手》:歐文冷幽默下的三種人生形態,救贖的本質是捨去

這個書名讓人看了有點摸不著頭腦,直到看完全書的最後一個字,掩卷遐思才能慢慢領悟:“

第四隻手”實則是指人的理想和正義,是自我救贖後的重生。這完全符合美國小說家約翰·歐文的冷幽默風格。約翰·歐文被稱為“狄更斯再世”,他擅用寫實主義的手法,編織一幅幅紛繁複雜的現實圖景,故事扣人心絃,你永遠猜不透結局。


從小說篇幅和傾重來看,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沃林福德的新聞記者,他雖有一顆善良的心但生活放蕩形骸,做人毫無原則。他在一次採訪時被獅子吃掉了右手,在偶然的情況下得到一次新手移植的機會,從而結識了“新手”主人的妻子,最後和她組成家庭,結束混亂的私人生活,實現靈魂上的自我救贖。


但推動整個故事發展的不單是人性的複雜和故事的跌宕,其間還有另外兩個男人也起了至關作用。這三個身份背景、社會地位以及生命狀態完全不同的男人,實際上是三種男人群體的代表。隨著沃林福德左手失去、得到、又失去的情節推動,三種男人的形態也逐一展現在讀者面前。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進入約翰·歐文經典作品《第四隻手》,解讀以三個男人為代表的群體應該如何實現自我救贖,有如殘肢得以重生。


《第四隻手》:歐文冷幽默下的三種人生形態,救贖的本質是捨去


01、沃林福德,當經歷災難和人性的考驗過後才懂得:捨去看似熱鬧紛呈的人生,一切自我救贖離不了腳跟落地的簡樸

在別人眼裡,沃林福德是個才能高於成就的失敗者,沒有特立獨行的自信,然而這只是表面,事實上,他是個浪蕩到骨子裡的花花公子。憑著帥氣的外表,他總能吸引不少異性,即便在婚後,每出一次差都不會錯過一段豔遇,不僅如此,連整個辦公室女人也都不會放過,除了一個叫瑪麗的女子。


作者約翰·歐文在小說的開頭就用了大量的筆墨和幾個輕鬆詼諧的“豔遇”故事把沃林福德的工作、生活、情感現狀真實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雖有著體面的工作,靈魂卻是空虛無助。而導致這種情況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的原因是沃林福德對誘惑不拒絕,對工作不盡心,對自己放任的生活態度。


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①內心反感新聞行業的虛假和冷漠卻仍一味跟風

沃林福德就職的24小時新聞電視臺,以消遣別人的災難、不幸而提升收視率,是一群看熱鬧不嫌大的傢伙。他們只關心現場是否死人,死得慘不慘,離不離奇,完全不顧那些災難受害者背後的艱辛和無奈。


如果不死人,現場不夠慘烈,即便是記者本人親眼目睹了柏林牆倒塌也未必能成為新聞。沃林福德內心對這種行業水準和道德,曾幾度三番提出過質疑,但都被上司以“收視率就是命”的理由反駁。他很清楚,如果不按公司的標準採用和報道,將飯碗不保,因此很快就停止了異議,跟風而毫無道德底線地繼續消費人們的災難。


生活讓他一度失去自我,一點點喪失原則,而不想改變的原因是這份工作太舒適,不但有頗豐的報酬,還有源源不斷的豔遇。沃林福德不願以犧牲精彩的浪蕩生活作為代價來捍衛心中的信仰,這便是他一直向慾望深淵不斷滑去的動力。


《第四隻手》:歐文冷幽默下的三種人生形態,救贖的本質是捨去


②私生活混亂令其麻煩緾身,卻仍不收斂不拒絕

妻子因他永遠也停不了出軌而離婚,走馬觀燈似的“女友”多半也是相互消遣,但公司的年輕女化妝師安琪和那個頗有心計的美女瑪麗卻差點令他或身敗名裂或“橫屍街頭”。


安琪的家人揚言要肢解了沃林福德,一個接一個威脅電話打進來,而此時他腦子裡想的卻是如何去向另外一個女人求婚;瑪麗以“借腹生子”的理由引誘了他,他也樂得做了個順手人情,卻掉進了她早已設計好的坑,讓他很快捲鋪蓋走人。


每一個誘惑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危險,而貪婪的人往往就是那個最容易中計的獵物。沃林福德最可悲的是永遠都被慾望牽著鼻子走,還常以成功者自詡,內心卻是越發地空虛,好像一個快要在毫無節制的欲池裡溺斃的人,連一根救命稻草都撈不著。


然而,上帝對沃林福德是恩寵的。他在一次採訪中被獅子咬斷了手,他並未因此失去了工作,還遇到了“新手”主人的妻子多麗絲,一個踏實居家的女子,她隨著“新手”的到來賦予了沃林福德新的生命形態:一群充滿愛和自律、感恩的家人、天使般的兒子、懂生活又不被其所牽制的美麗妻子。


故事的最後,沃林福德在多麗絲的引領下拋去身後的鶯歌燕舞和消耗良知的工作,飛到美國北邊的一個美麗小鎮過著質樸而單調的日子。風流一代的新聞殘疾主播就此消失在同行,在他的殘肢上卻悄然長出象徵著新生的“第四隻手”。


《第四隻手》:歐文冷幽默下的三種人生形態,救贖的本質是捨去


02、耶扎克,在對孩子和病人的救贖中重新獲得自我,只有捨去封閉的舒適才能獲得更廣闊的天空

耶扎克一心想著在肢體移植醫學領域上有一番成就,那個被全國喻為“獅子人”的災難記者沃林福德是他要移植的目標。他本身就是個轟動全國的災難性新聞:一個常年採訪報道災難新聞的記者突然有一天在全國鏡頭面前親身直播把手伸進獅子籠裡被咬斷的真實災難。如果能成為美國第一例肢體移植成功的案例,必將贏得全世界矚目。


他的理想似乎是無可厚非的,而這卻是約翰·歐文的冷幽默開場,一個終日想靠在領域上獲得成就的醫生,生性孤僻、離群索居,在婚姻和生活上一團糟,最後實現救贖的卻不是那個舉世矚目的手術,而是條愛吃屎的狗和一個粗俗的女傭。


跟前妻離婚後,耶扎克的個性越發怪異,除了冰凍胡羅卜,別的什麼都不吃,最愛做的事是拿著棒球棒去河邊把岸上的狗屎往河裡飛擲。為了和6歲的兒子建立父子感情,每隔兩個星期在得到前妻的允許下,把他接回家裡全天候陪伴。身邊所有的同事都以看他的笑話為樂,沒有一個可交心,他只沉浸在自己和兒子的世界。


把自己過成一個荒島,表面上看好像是沉浸在其中,而內心卻是空洞的,這種近似變態的自我恰恰是迷失的真實表現。另一方面,在工作上過分突出,急功近利,不但會引起同行的嫉妒,自己的專業判斷也將會因此大打折扣。


幫沃林福德成功移植手,長達半年之後才出現排斥反應,期間,並未像耶扎克所渴求的那樣,人們沒有因此給他更多的掌聲,他們的注意力全都被捐獻者的妻子吸引住了。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令人在無奈之餘,不得不鼓起勇氣去面對人性的黑暗面。


前妻為了進一步摧毀耶扎克,挑唆他們父子間的感情,硬塞了條最讓人無法接受的狗給他。這條狗又老又醜還喜歡亂吃東西,尤其酷愛吞嚥自己的大便。事實卻完全出乎前妻的意料之外,天性善良的耶扎克細心照料著這條老狗,兒子也因此跟他越發親近,這一幕幕親情也感動了家裡那個原本粗俗不堪的女傭,她愛上了男主人,為其做了許多改變。


人類作為社會性的動物,天生就具有五大需求:第一是連接,第二是獨立自主,第三是追求價值感,第四是獲得安全感,第五是具有愛的能力。耶扎克強烈的愛的能力在積攢到一定的時候便蓄滿了自救和救人的能力。


耶扎克最終收穫了一個全新的家,聽話懂事的兒子,還有一個善良而體貼的妻子還將成為一對雙胞胎的父親。他是小說的中的一條隱線,也藉著沃林福德的殘肢得以重生,捨去了自我封閉的舒適,突破的陣痛過後迎來新生活。

《第四隻手》:歐文冷幽默下的三種人生形態,救贖的本質是捨去


03、奧托,以生命的終結完成了靈魂上的自我救贖,卻把殘缺和痛苦留給了家人,用牲命換來的是墜入深淵的毀滅

他是沃林福德新手的捐贈者,一個安分守己的啤酒運輸工,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夫妻恩愛,但十多年來仍沒有自己的孩子。為了照顧他的自尊,周圍的人都心照不宣地隱瞞他不育的真相。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深夜,他所喜歡的橄欖球隊輸了,獨自一人被滯留在運貨車裡,悲劇就發生在那個夜晚。


那個早已不是秘密的秘密壓在奧托的心裡,令他感覺到窒息,但又無法掙脫,他無法給予妻子真正的幸福,他感覺自己像個罪人一樣存在著,而此時的妻子正因流感躺在家裡。他想,要不是妻子把患流感的嘔吐誤以為是懷孕,他們不會空歡喜,爾後又是掉入深淵般地痛苦,他可能還能再假裝一段時間。


可這晚,輸掉的球賽、等不來的出租車,令他把痛苦無限放大,萬分痛苦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中國合夥人》裡有句話:

年輕的時候,不該什麼都不想,也不能想太多,想得太多會毀了你。


奧托用終結生命的方式並不能真正獲得自我救贖,這是自我毀滅。作者約翰·歐文沒有進行說教式的描述,而是用了一系列的諷刺幽默對奧托死後,家人和妻子生活的描寫:

妻子忙不迭跟沃林福德發生了關係,孩子出生後管那個人叫爸爸,他們還在他用血汗錢買來的度假屋裡回味當年屬於他和妻子的浪漫;他的父母和家人把對他的愛轉移到了沃林福德身上,他所有的朋友都被沃林福德照顧有加。


總之,他用盡畢生積攢的一切包括那隻曾經陪伴他幾十年的左手,全都讓那個陌生的男人坐享其成了。人的一生總會有諸多的不如意,任何一個人哪怕表面看起來有多麼順風順水,背地裡都會有或多或少無法逾越的困苦。它們就像殘缺的肢體,不去過多在意,也照樣能生活,如把此看成是心頭之痛,便有可能會痛苦到因此自尋短見。

《第四隻手》:歐文冷幽默下的三種人生形態,救贖的本質是捨去


04、從三個男人身上看到三種人群的生命形態,因此引發的人生感悟和思考

美國知名小說家約翰·歐文將這篇小說進行了黑色幽默處理,故事情節把控得非常恰當,緊扣人心絃,跌巖起伏,三個男人的生動形象躍然紙上。而小說的深遠意義在於通過三個男人將三個人生形態展現得淋漓盡致。小說的精彩之處令人捧腹或扼腕,但最後留給讀者的思考往往更讓 人觸動。


三個男人身上體現的三種人群的生活形態,從婚姻、事業、人生方面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①揹負的太多,不管是名利還是風花雪月,總歸是累贅,只有捨去慾望才不會沉倫

在所有人的眼裡,那個災難新聞臺的記者沃林福德應該算是生活的寵兒,有體面的工作,豔遇不斷,人生如此夫復何求?然而,正因為揹負太多,他迷失了自己,一方面沉迷於現狀,一方面又想突破思想的困境,如若不是那場災難令他失去了左手,多麗絲和她那充滿煙火味的生活氣息把他帶回到“人間”,可能到死他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洪應明在奇書《菜根譚》中寫道:

人只一念貪私,便銷鋼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生。


世人皆有貪慾,人的一生之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貪慾的考驗。貪婪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它能摧毀有形的東西,還在於它能攪亂我們的內心世界。當擁有越多時就會想擁有更多,而這此浮於表面的東西卻永遠也無法填補內心的黑洞。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

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

捨去貪慾,丟掉生命中多餘的附屬物品,看似是風光不在,實則是給生命減負,腳跟落地,進入人間煙火,人的精神和靈魂才能得到充盈,不容易被環境和情緒牽扯人生。

《第四隻手》:歐文冷幽默下的三種人生形態,救贖的本質是捨去


②走向光明的第一步是要突破自我,張開懷抱才能擁抱更廣闊的天空

在醫生耶扎克的眼裡,不管是前妻還是周圍的同事和朋友都是自己以外的 ,他只關心出自他的兒子,能令他找到成就感的事業。在他看來,哪怕揮舞著棒球棒把狗屎打入河中,都比去關心他們中任何一個更有意義。他孤獨而自私地活著,就連美食和美女都無法引起他的興趣。而諷刺的是,最後令他過上幸福生活的卻是那個讓他使喚了兩年,專門在家做著“撿狗屎”工作的女傭。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一顆老鷹的蛋,掉到了雞窩裡,沒過多久孵化出了小鷹。鷹覺得自己是一隻小雞,於是和同伴一起吃蟲子、咯咯叫,只能半跑半飛個幾尺高,一直過著雞的生活,直到年長。

一天,這隻老鷹看到天空飛翔的老鷹驚豔的雄姿,羨慕不已,卻接受了自己是雞,只屬於地面的現實,最終以雞的身份結束了一生。


很多人就像這隻一輩子沒有飛向天空的老鷹,如果不對自身的精彩、本性有所覺知,那麼永遠都不會飛。有些人不願走出自我,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對自己沒信心,又或是對這個世界充滿芥蒂,以為只有緊緊抱住自己的雙臂就沒有人能傷害到自己,孰不知,這同時也失去更多本該擁有的東西。

《第四隻手》:歐文冷幽默下的三種人生形態,救贖的本質是捨去


③人生沒有捷徑,只有笨笨地熬,無論再難也要站直身子做回個人

啤酒運送工奧托的命運確實不太好,結婚十幾年都沒能擁有一個小寶貝,再加上自己鍾愛的球隊又輸了比賽,寒冷的冬夜又被困貨車不能回家,這一連串的不如意化成了一顆穿過他臉袋的子彈。


一切在思想上化不開的悲劇都來源於本人將困難擴大化,把所有感觸的細微都放大幾十甚至上百倍,生命中其餘的幸運和精彩被這團烏雲給掩蓋住 了。人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不如意之事,人到中年不但要有“得之我幸、失去我命”的豁然,也要擁有化解困苦的智慧。


人生實苦,該怎麼過?導演楚原,在香港金像獎頒獎禮上給出答案:

任何人,無論你昨天多風光,無論你昨天多失意,明天天亮的時候,你一樣要起身做回個人,繼續生活下去,因為明天總比昨天好,這就是人生。

其實,過好一生沒有什麼技巧,就是笨笨地熬,即便冬天再長,也會有迎來春天的一天,約翰·歐文在文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生命本身就是個笑話,死亡最後一次插科打諢。把生命裡所遇到的困難都當作是一個黑色冷幽默,一笑而過,當看透了生命的本質,還能再有什麼想不通的呢。


結束語:作者在嬉笑怒罵中給讀者們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課,他告誡人們,活著不能有貪念,貪圖安穩、貪圖情色、貪圖富貴的下場就是變成一個被慾望擺佈的空心人。一切自我救贖的本質是捨去,只有還原生命於本色,就會活得真實而幸福。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天不塌,都一定要有活下去的勇氣。願你在漫漫人生路中,即便生活不那麼如意,也能擁有隨時在“殘肢”上長出“第四隻手”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