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出現血鉀、血磷升高怎麼辦?教你3點,及時糾正

影響慢性腎病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三項:腎臟內炎症因素、血液內毒素水平及整體電解質的穩定。每一項都對腎功能的發展及病情的預後有著重要影響。

腎病發展早期階段是抑制免疫炎症反應的關鍵時期,控制炎症因子對腎小球等腎臟細胞的進一步“騷擾”,炎症因素常導致的如蛋白尿、水腫等症狀非常典型,如果治療越及時,症狀得到控制,腎功能惡化的可能性越小。

腎病出現血鉀、血磷升高怎麼辦?教你3點,及時糾正

腎病中後期,體內毒素水平逐漸上升,主要是腎小球發生纖維化甚至硬化,受損後無法發揮濾過作用,體內毒素無法及時排出,典型如血肌酐、尿酸、尿素氮等指標的升高,就是這類情況。

相對於這兩類情況,體內電解質水平在早期往往沒有異常表現,這主要與腎臟的代償性相關。腎病中後期階段,腎臟受損過半,身體異常症狀開始凸顯。電解質水平出現代謝紊亂的情況。

相比於蛋白尿、水腫等症狀來說,電解質紊亂引發的症狀比較隱匿,且具有多樣性,因此不易被引起重視。

腎病出現血鉀、血磷升高怎麼辦?教你3點,及時糾正

注意!電解質紊亂會加速尿毒症,甚至還會影響壽命

電解質檢查是進行血液電解質檢測,檢查項目包括鉀、鈉、氯、鈣、磷、二氧化碳等指標,如果出現明顯異常,則表明出現電解質紊亂。研究表明,電解質嚴重紊亂會加速腎衰竭風險,與死亡風險密切相關。

對於電解質紊亂造成的風險,有時候我們腎內科醫生也害怕,我們說電解質像暗處的“死神”,往往悄然而至。

腎病出現血鉀、血磷升高怎麼辦?教你3點,及時糾正

它會引起這些典型高危併發症:

  • 高鉀血癥——傷腎又傷心

腎臟代謝功能出現下滑,會造成血鉀升高,長期持續升高則會引發高鉀血癥。較輕患者表現為四肢麻木、肌肉痠痛、乏力,嚴重患者四肢麻木增強甚至無法走路,還有患者會出現心律失常、心速過緩甚至心臟驟停的情況。嚴重危及生命安全。

應對血鉀升高,降低心腎衰竭風險:一建議腎功能不全後的患者,開始檢測血鉀指標。二血鉀升高後,及時服藥治療,如利尿劑等促進鉀離子排出。三注意避開一些升鉀的藥物如普利類或沙坦類降壓藥或食物如香蕉、大棗等等。

腎病出現血鉀、血磷升高怎麼辦?教你3點,及時糾正

  • 高、低鈣血癥 ——傷腎又傷骨

受血磷影響,還有蛋白質漏出,或服用激素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後期易出現高鈣或低鈣血癥。血鈣高或低都不利於體內骨骼的發育,血鈣高則會引起噁心、嘔吐、疲乏、嚴重甚至神志不清、昏迷的情況。低鈣則會加重骨質疏鬆的風險,引發腎性骨病,影響走路。

應對策略,高鈣患者針對原因進行糾正治療,低鈣患者可以及時補充維生素D活性鈣。

  • 高血磷症——腎性骨病

腎臟排磷減少,血磷升高,繼發性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鹽釋放增加,則會引起骨質中的鈣質丟失,增加骨質疏鬆風險,引發腎性骨病。

對於腎衰竭患者,可以服用鈣磷結合劑中和治療,尚未發生腎功能不全,可以通過補給生理鹽水,降低血磷酸鹽,使磷酸鹽經尿排出增加,減輕鈣質的丟失。

每一項症狀出現對已受損的腎臟,都是雪上加霜,而且增加病情惡化風險。應對電解質對病情的影響,一定要注意勤查勤糾,把對腎臟的風險降到最低。

疫情期間,有些患者無法及時複查或到院治療,有腎臟健康或遇到腎病相關問題,可以點“瞭解更多”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