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住在養老院真的比自己在家呆著好嗎?

這要看老人自己的感受和家人護理的能力、以及經濟條件等因素來決定。

看老人自己的感受。老人自己認為好才是真的好。

老人住在養老院真的比自己在家待著好嗎?

其次,要看老人的身體狀況。老人身體好,又喜歡熱鬧,經濟條件允許,兒女又時常忙於工作,無暇照顧老人,這種時候住養老院會好些。

老人自己做飯往往不會太認真對待,尤其是農村老人,過慣了勤儉的生活,往往不注意飲食營養的搭配,而正規的養老院至少在營養均衡的角度可以滿足老人的身體需要。

老人身體狀況如果不太好,兒女又經常忙於工作,家裡條件也不是太好的情況下,建議老人住養老院比較好。

如果老人願意,經濟條件允許,我也主張老人住養老院。

如果老人本來就是一直跟兒女住在一起,且其樂融融,那自然不必去一定要追求住養老院。

傳統的養老方式已難以滿足現代養老的需求。我國在1999年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以上。

子女們既要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又要承擔撫養和教育子女的責任,每天早出晚歸,儘管他們也想在老人膝下盡孝,卻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這樣的一種社會現狀,為了可以更好地照顧老人,將老人送進養老院其實也是一種選擇。

老人住在養老院真的比自己在家待著好嗎?

根據第五次與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空巢老人家庭已從2000年的約1600萬戶上升至2010年的2800萬戶,並佔老人戶家庭總數的32%之多。這些空巢老人,他們獨自生活,無人照料。

據民政部統計約60%的空巢老人有心理問題,而且近幾年各地出現了許多空巢老人在家中死亡數日卻無人發現的情況。

正規的養老院具備較為完善的生活起居,文化健康,康復訓練,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設施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

老人們在養老院裡不僅可以在生活上享受更專業的照料,也可以擴大社會關係,結識許多同齡人,他們有共同語言,消除了老人內心的孤獨寂寞感,老人們也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下下象棋,晚年活出自己的精彩生活。

大多數人錯誤的以為讓老人住在養老院就是子女不孝順,對老人不管不顧了,其實將老人送進養老院並不代表子女們就不管不顧了,只是換了一種方式,並非親情的隔絕。我們可以下班後給老人打一個問候的電話,或者在週末帶上子女去看望老人,過年過節將老人接到家中團聚,如此既能讓老人得到養老院專業的照顧,又可以使他們內心不感到孤獨。

當然也不一定就要住在養老院,也可以讓時間上比較空閒的親戚代為照顧,每個月給點錢作為照顧老人的費用給對方,畢竟養老院再好,也沒有自己人照顧來得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