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吃瓜觀眾”還是“烏合之眾”,網絡時代如何“站隊”?

是“吃瓜觀眾”還是“烏合之眾”,網絡時代如何“站隊”?

疫情防控期間,幾個網絡熱點事件走進大眾視野,為網民的封閉生活增添了一些談資。這些事件精彩的往往不僅僅在於事件本身,還在於網民針鋒相對的狂歡式評論。由於網絡匿名化特點,其評論極具攻擊性和煽動性,貼標籤、站隊、人肉等網絡言行往往會生產一批“烏合之眾”,從而造成反噬現實的惡果。

以孫楊禁賽案、肖戰粉絲“227大團結”、“黃女士離漢抵京”三個熱點事件中網民的行為為案例,借用“人民”“公民”“群眾”“大眾”等幾個概念(參見一席2017.11.24《許子東:網絡上的人民》),探究形形色色網民的身份認同,從而指導自身行為。

是“吃瓜觀眾”還是“烏合之眾”,網絡時代如何“站隊”?

學者許子東對大眾、群眾、公民、人民有這樣的分析

  • 大眾:文化概念,代表愚昧,是精英(知識分子)啟蒙的對象,其對立詞是“精英”“知識分子”。

魯迅《吶喊》自序中說:“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在五四時期的語境下,這熟睡的人們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愚昧麻木的大眾,他們是“無惡意的閒人”,是如《藤野先生》裡面的那群“示眾的材料和看客”,需要被革命先驅者喚醒。

在當今時代,我們姑且認為,“大眾”同智識低下、易從眾跟風的“烏合之眾”有相似之處。 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代流行的“吃瓜群眾”似乎應該改成“吃瓜大眾”,才更接近其所指。“烏合之眾”和“吃瓜大眾”二者又有分別:前者盲目崇拜領袖,無腦但有行動力和巨大的破壞力;後者只“吃瓜”,無作為。

  • “群眾”:政治概念,其對立詞是“領導”。開會時,上面坐的是“領導”,下面坐著的就是“群眾”;政治面貌有“黨員”和“群眾”的二分。二者關係類似於封建時代的“官”與“民”,當今時代二者的矛盾屬於“人民”內部矛盾。
  • “人民”,政治概念,其對立詞是“敵人”。它和“群眾”的區別在於,“群眾”+“領導”=“人民”。許子東說:“在抗日戰爭時期,凡是跟隨共黨抵抗日本鬼子的就是人民,在解放戰爭時期,能跟著共產黨打倒蔣介石反動派的就是人民;在社會主義時期,能跟著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的就是人民。”一個人如果被排除在“人民”之外,就意味著他是“敵人”,二者的矛盾就屬於“敵我”之間的階級矛盾了。
  • “公民”,法律概念,更多地與法律、規則相聯繫。
是“吃瓜觀眾”還是“烏合之眾”,網絡時代如何“站隊”?

讓我們一起看看近期三個熱點事件網民言行及其立場

孫楊禁賽案

上月末,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宣佈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訴孫楊與國際泳聯(FINA)一案的仲裁結果:孫楊被禁賽8年。起因是一年以前孫楊未完整配合檢查,並且在沒有足夠的理由情況下,破壞了樣本。

對此孫楊表示,此舉是因為質疑相關檢查員的操作不合規,但是CSA表示相關人員操作合規。近日,官媒在沉默一段時間之後,陸續發佈了《無視規則將會承擔相應後果》《商業比賽不能與國家榮譽捆綁》《觀察孫楊事件的三雙慧眼》等文章。

而網民分為“挺孫派”和“倒孫派”。如下是部分典型評論。

  • “挺孫派”:“因為孫楊是中國人,我支持他”,“中國加油,孫楊加油”,“幹不過孫楊,就讓他禁賽!”,“不管怎樣,這個時候我們中國人應該給孫楊掌聲!因為他值得和需要!”

“一些國家級機構對待中國人的事,總喜歡帶著有色的眼鏡。一些媒體已經習慣了用放大鏡去觀察孫楊的一舉一動,更是不遺餘力去拼命渲染和炒作孫楊服用興奮劑這個話題。”

針對官媒的文章,有網友評論:“孫楊的事無論如何還無定論,作為國家主流媒體,在這種時刻拋出這樣的論調實屬落井下石,讓人匪夷所思,大跌眼鏡!”

  • “倒孫派”

“孫楊和團隊好好讀透國際興奮劑組織的檢查條例吧!不要強詞奪理了!監督運動員撒尿也需要培訓和資質嗎?曝光興奮劑檢驗員的個人隱私更卑鄙和可惡!仲裁法庭可以追加處罰,孫楊這種不理智的行為可別殃及中國游泳隊啊!”

“舉證期間幹什麼去了?把不該公開的信息公開,除了拉低你的人品,別無他用。”

兩派之間其實還有很多互相攻擊的口水,這裡不一一列舉。概括起來,“挺孫派”的核心詞是“中國”“中國人”;而“倒孫派”的核心詞是“條例”“人品”“規則”,《檢察日報》的《無視規則將會承擔相應後果》一文中說得更清楚:“體育運動必須堅持‘按規則做遊戲’的行為準則,規則也是法治的基礎。”

按照上文我們對“人民”各個近義詞的辨析,那麼,“挺孫派”所站的立場便是“人民”,而“倒孫派”則是“公民”立場。

是“吃瓜觀眾”還是“烏合之眾”,網絡時代如何“站隊”?

肖戰粉絲“227大團結”

2月末,當紅明星肖戰的一些粉絲髮現AO3作品庫平臺收錄的關於肖戰的同人作品“下墜”,將其刻畫成女性角色,認為這影響了偶像肖戰的形象,遂向中國網監部門舉報相關平臺(AO3、LOFTER等),導致知名同人網站AO3作品庫被封,無法從中國訪問,甚至B站耽美、同性等相關內容也被無辜殃及。

部分肖戰粉絲的行為被多個圈子口誅筆伐,涉及圈層範圍包括原耽圈、畫手圈、二次元圈等。由於爆發時間在2月27日,被網友稱為“227大團結”。事件造成的另一後果是,各圈層及路人開始報復性地圍攻和抵制肖戰所涉及的影視作品、代言等等。

這場轟轟烈烈的粉絲大戰,源於深愛,結果卻給愛豆帶來深深的傷害,其網絡行為特別值得玩味。

粉絲行為一:事件最初,一名粉絲羅列了同人文《下墜》及其平臺的幾大罪狀:作者侮辱貶損明星,給明星造成極大負面影響;微博是大眾向軟件,有大量未成年用戶,不適合同人傳播;文章涉及未成年色情作品要接受倫理審查;外鏈網站(AO3)是小眾文化,不該在大眾平臺引流。

另一位粉絲則指出同人愛好者“亞文化圈要有小眾的自覺”,文學自由不能建立在對別人形象的侮辱上,甚至還有組織、有紀律地手把手教導了粉絲的舉報行動,直接點燃了事件的導火索。

粉絲行為二:一時間,一呼百應,眾粉絲趨之若鶩,聲勢浩大。大量粉絲在“帶頭大哥”的指導下給網信辦等國家監管部門寫舉報信,局勢逐漸走向失控。粉絲按下“舉報鍵”,眾多平臺被查封,最終導致各路圈層同仇敵愾,開始報復性反擊。

以上粉絲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帶頭大哥”,一類是盲目跟風的眾粉絲。

是“吃瓜觀眾”還是“烏合之眾”,網絡時代如何“站隊”?

粉絲盲目跟風的行為無疑是不理智的,很接近“大眾”的概念,與《烏合之眾》中的描述何其相似:“當個人融入群體後,其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其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而當一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著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徵。”而這種群體行為的力量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帶頭大哥”支配的,如特殊歷史時期狂熱的個人崇拜。

更加值得玩味的是“帶頭大哥”的行為。從他們制定行動綱領、羅列罪狀等一系列行為來看,他們攻擊同人文作者的行為方式至少不是愚昧的,反而是講“理”、講“規則”的,譬如“文學自由不能建立在對別人形象的侮辱上”、“文章涉及未成年色情作品要接受倫理審查”,其身份立場似乎更接近“公民”。而推究其出發點,卻是為了維護自己愛豆的利益,正所謂“非我族類,雖遠必誅”,他們舉起了鬥爭的旗幟,清晰地畫了一條“敵我”的界標,這似乎又摻雜著“人民”的立場(至於能否代表“人民”,我們暫且不談)。

是“吃瓜觀眾”還是“烏合之眾”,網絡時代如何“站隊”?

黃女士離漢抵京事件

黃女士,武漢當地監獄刑滿釋放人員,離漢前已有發熱症狀。而2月22日,她卻由家屬開車接回了北京,住到了北京“新怡家園”小區,24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26日,中央成立聯合調查組。3月2日,聯合調查組公佈調查結果:“黃女士事件”是一起因失職瀆職導致的嚴重事件,性質惡劣,要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網文《黃女士和露小寶,完全不一樣》(麥傑遜)特別提到一個貌似與事件本身沒有直接關聯的信息:“這個新怡家園,離北京站、故宮、國家博物館等重要的地方都挺近的,而且這個小區的均價,都在12萬以上,住的都是一些中上層人士。”

網民在文後這樣留言:“看來上頭有人”,“我認識的平頭老百姓說自己從外地自駕返鄉連自家小區都進不去”,“總有人能凌駕於規則之上,肆意踐踏”。

有網民轉發這則新聞並將標題命名為“湖北人民+北京人民

聯繫春節前的“女子開車進故宮”事件、近日的“武漢小區隔空喊話”事件(中央指導組在武漢一小區考察時,有居民從家裡窗戶高喊“假的,假的”,以反映社區物業工作不到位),此類事件一經網絡流傳,必成熱點。網民的立場也大致相同,那就是與搞特權的“官員”相對立的“群眾”。

是“吃瓜觀眾”還是“烏合之眾”,網絡時代如何“站隊”?

我們應該如何“站隊”?

縱觀這三個熱點事件,網民基本在“烏合之眾”“吃瓜大眾”“群眾”“人民”“公民”這五種立場中糾纏交戰。那麼,面對網絡事件,作為網民,我們該持何種立場呢?

在“後真相時代”和“後冷戰時代”,意識形態以更為隱蔽的方式無孔不入,事實本身遠比我們看到的複雜。所以,不可能提供一個標準答案。

比如孫楊事件,其中到底有沒有種族歧視的因素?比如肖戰粉絲“帶頭大哥”的立場極其曖昧,姑且稱之為“打著人民的旗號,以公民為武器,偽裝成精英,將大眾變為烏合之眾”。

比如,凌駕規則之上的人,在法制、規則、政治、權力等多重交界地帶舞蹈,我們到底要以何種名義審判他?人民的名義?公民的名義?群眾的名義?

是“吃瓜觀眾”還是“烏合之眾”,網絡時代如何“站隊”?

在此,只能給大家一個一般性的參考。

各管各的領域,日常生活交由“公民”管轄,政治圈交給“人民”去審判。至於藝術圈,不妨做個“吃瓜大眾”,圈地自萌,不要干涉別人的喜好,不要以“人民”的名義去審判圈外人,因為“界定人民的權利也應該屬於人民,而不是屬於少數人”(許子東)。

公民>人民>群眾>吃瓜大眾。畢竟,具有普世價值的法律、規則凌駕於民族、階級之上;國家、民族的利益,敵我矛盾、階級矛盾其次;人民內部矛盾再次之。最後,當你處於對事件無知的狀態時,最好保持“吃瓜大眾”的姿態,沉默不語,等待“公知”的啟蒙,萬不可淪為“烏合之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