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每天都被骂,8到80岁都在读……科普路上的7大意外

菠萝说

今天这篇文章是年前受邀做的一场演讲实录,和大家分享我科普路上的一些心得。本文首发在公众号“热心肠先生”。

菠萝:每天都被骂,8到80岁都在读……科普路上的7大意外

我从 2013 年开始做癌症的科普,然后2018年回国来做儿童癌症公益,其中科普是非常大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想给大家分享 7 个科普路上的意外,因为我特别喜欢 7 这个数字。

菠萝:每天都被骂,8到80岁都在读……科普路上的7大意外

第一个意外就是:我擅长科普。

我开始写科普完全是意外发现。

这个意外就是 2013 年我在美国波士顿和一帮朋友一起出去滑雪的时候,路上有四五个小时非常无聊,和大家开始都是网友,其实不认识,就说一些你是干嘛的,我是干嘛的,你什么专业的等等。

然后发现,车上我最怂,我收入最低,因为我是一个生物的博后。有两个计算机的,有两个金融的,都是高收入人群,对吧,我就特别地羡慕。

结果一聊起来,就发现,他们挣钱虽然多,但一聊起来发现大家都不太感兴趣。反而是一提到说癌症,哇!就觉得太高级了,太高级了!

所以咱们学生物医药的人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我们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现在不赚钱,对吧?这个东西慢慢会改善的。

一路别人就问我:癌症和肿瘤什么关系呀,化疗和放疗有什么区别呀,那个质子治疗是怎么回事儿啊,化疗为什么要掉头发等等。大概就那么四个小时,本来应该是大家聊天,结果发现,全是我一个人脱口秀,从头讲到尾。

我突然意识到我有一个专长,就是“忽悠”——就是能把一些非常复杂的东西讲得比较简单,让大家感兴趣,然后我就走上了科普这条不归路。

我其实讲这件事情的意思,是告诉大家说:每一个人的天赋或者你擅长的东西,可能是你从来没有意识到的。

我认识参加《最强大脑》的一些朋友,有些人觉得他们那些天赋——我们看起来非常惊人的东西没啥大不了的,有的人还以为世界上多数人都会。

所以你擅长的东西不管是写作、表达和阅读,还是做科研、做实验等等,也许你用移液枪移得特别准、手不抖这件事情也是非常的天赋,就是你意识不到。

所以多去尝试不同的东西,当你找到了一个大家都很喜欢、也对社会有用的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菠萝:每天都被骂,8到80岁都在读……科普路上的7大意外

第二个没有想到,绝对就是没有想到能成为“网红”。

以前我觉得出书真的是一个级别很高的一件事情,就是能当作者,这绝对逼格太高了。但后来出了好几本,我觉得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去年还发生了一个让我非常诧异的事情。科普我做了很多年,但是去年我在“一席”做了一个演讲,收获了一亿的点击量,这个是在完全没有营销的情况下做到的,因为“一席”是一个极其佛系的品牌。他们不会营销,我也不会营销,所以我们两个佛系的人遇到一起,结果出现了一亿的点击量。

为什么我觉得很诧异,因为我在“一席”上讲的东西,其实多数已经在过去的六年讲过无数遍,结果某一天却突然一下爆发了,所以有些事情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有些事儿你可能真的做得很好,但是这个领域不热或者大家暂时不关注这件事情,所以看起来不温不火。很多东西要坚持的做,如果你觉得那是对的事情,坚持做,弄不好某一天你就成为“网红”,或者成为一个很好的研究者,或者受到产业界的关注。

菠萝:每天都被骂,8到80岁都在读……科普路上的7大意外

欢迎大家一起来做科普,希望大家都能当“网红”。

看左边那个图,很多的女生会把你围着,作为一个清华毕业的人,从来没见过这么高密度的女性。然后右边那种图,这是上次做完演讲的合影,特别像演唱会,有没有那种感觉?

科普不仅能帮别人,还能满足小小的虚荣心,快来吧!

菠萝:每天都被骂,8到80岁都在读……科普路上的7大意外

然后第三个意外是什么呢?就是科普没有年龄限制

以前我觉得做科普,实话实说,我想影响的就是一帮大学毕业生,一帮年轻人。

我觉得对于我们的父母一辈,我们基本已经放弃了。你们的“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面,你是不是基本已经放弃了?不孝有三,辟谣为大,你可能辟谣就直接被移出去了。

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这件事儿其实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近我拿到一个让我特别骄傲的一个东西,今年我的书被评为 2019 年推荐给老人读的书。我觉得任何我拿到的荣誉都比不过这件事情,就说明这个东西真的是深入到了基层,然后我的书也是被农村图书馆采购的书,到了各个乡村。

右边这张我特别想讲,这是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儿看了我的书以后画的思维导图。这个小女孩儿因为读了我的书,当然这只是一个原因,她就变得对生物学、对癌症生物学变得特别的感兴趣,读了很多东西。

上次我在上海科技馆做讲座,这个小女孩儿来了,问了我一个直接把我震惊了的一个问题。

当时《我不是药神》刚刚上映,她说:“《我不是药神》里面慢粒白血病的致病原因是基因融合,请问这个 BCR-ABL融合基因是怎么产生的?”

十岁的一个小女孩问的问题。在座的,有人能回答这件事情吗?很难,就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一个问题,说明她真的对一些东西产生了思考。

所以那会儿我突然意识到,就科普这件事情吧,它不只是有一个辟谣,有一个帮助患者的角度,其实它是一个教育,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对于生物学,对于我们的身体,对于疾病有一些兴趣,这就非常重要。

因为我实话实说,等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以后,就得靠他们来救我们,对吧!所以越多年轻人对于科学感兴趣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社会很多人变得非常肤浅和短视,现在所有的高考的状元都选金融啊,计算机呀。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所有人都这么选择是有问题的,因为你不一定擅长和喜欢。所以我特别希望培养一些对科学感兴趣的人。

菠萝:每天都被骂,8到80岁都在读……科普路上的7大意外

第四个意外是什么,大家介绍我的时候说,“菠萝”做癌症的科普做得好,是因为他是学癌症专业的人。

其实我告诉大家,做科普这件事情,不一定需要是这方面顶级的专家;或者反过来说,顶级的专家不一定能做科普。这两件事情都是成立的,因为科普是非常专业的一件事情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图上显示的这个是一个漫画,这个其实是“二混子”的漫画,大家如果看过的话,这是一个经常做各种各样科普漫画的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人。

“二混子”本身是汽车发动机设计师,而他招的人更是各行各业的大学生。

最近他开始抢我们的饭碗,以前他做的什么历史的科普啊,什么汽车的科普啊,而现在他开始做生命科学的科普,做的还不错。

看完以后你就特别自卑,这帮人不是专业的,为什么能干的这么好?

上次他来和我做一个访谈,就我们两个对话,他给我分享了两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第一个,做科普需要学渣,就是专业的人干这件事情不一定干得过非专业的人。

什么意思?就是大家以前读书时,如果你自认为不是学霸的话,你想一想学霸给你讲题是什么感觉,或者你让你教授给你讲一件事情,你听不懂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学霸——特别专业的一个人来做科普其实是非常难的,因为很多的术语、很多的缩写、很多的名词已经深入他的骨髓了,他一下就给你蹦出一个东西来,然后你就懵了,当你还在那儿懵的时候,他已经讲到下面去了,这就是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做科普的难点。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大专家,那些院士、院长、顶级的专家和医生干不了这件事情,就是懂的太多了。

但是一般的学渣也不行,做科普需要的学渣是学习型的学渣。

“二混子”给我讲了一个逻辑,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他说:“世界上没有不爱学习的人,只有教不好、不能刺激他们学习的老师。”

他招募人,招了N年,才招到大概十多个人。

这些人的特点,就是有勇气来学习新东西。当然不是乱学,而是找几个专家去和他们聊,去学习,最后用非常强的归纳和整理的能力,用非专业人士的眼光来解读这件事情。一旦成功了,这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科普,比起专家来做可能更强。

如果你们在座的人以后想做科普的话,不要局限于自己唯一懂的那个专业,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勇气。

菠萝:每天都被骂,8到80岁都在读……科普路上的7大意外

第五个意外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就是当你做科普的时候,你是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你觉得你要帮助社会,要辟谣,帮助大家健康等等。

结果,我每天都在被骂,我的祖宗十八代已经被骂的非常惨了。每天都有人骂,什么扣了各种帽子,各种各样你能想到的。

比如说,我在说喝酒不太好。写完以后,后台来了很多的人,各种各样的骂,有些骂的比较含蓄,有些骂的比较直接,汉奸什么的,说我们中国的酒不致癌,只有外国的酒才致癌。当然多数是很简单的骂街,各种难听的都有,“放屁”这两个字是可以放在公开场合讲的。每时每刻都有这种人。

我就很懵:“做个科普,你为什么要骂我?” 我最开始无法理解。

但后来我理解了。比如我看了一下,我写完喝酒对身体不好这件事情,来骂我的几乎全是中老年男性,比如说,有个一看 ID,叫“杯中欢”。就是这种人骂你,实在非常正常。

没有人愿意知道自己是错的,尤其没有人愿意知道自己常年毒害自己的身体。

酒、烟等这些东西是成瘾的东西,很难戒得掉,所以他给自己先洗脑了,觉得这个东西肯定是好的呀。所以他看到我说烟酒不好,就特别不爽。

所以在做科普之前,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你一定会被骂,你会被各种各样的人骂。

但是为什么还坚持做呢?是因为它还有很重要的、积极的功能。除了能当“网红”这些开玩笑的事情以外,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获得很积极的能量。比如下面我要讲的,科普可以救命。

菠萝:每天都被骂,8到80岁都在读……科普路上的7大意外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做科普是可以救命的,这个是我以前从来没想到,我以为科普只是写着玩。

上次我在上海做一个肺癌讲座的时候,我讲完了,有一个大哥跑来特别激动过来找我,说着说着就哭啦。我心里想:什么情况?

他就跟我讲说,我救了他的命。为什么?是因为他两年前的时候被诊断为晚期的肺癌,脑转移了。然后当时的医生给他说:“你这种情况很难啦,就是可能平均寿命也就半年左右。”非常的直接,所以当时他很绝望!

但后来他非常意外地在网上搜索的时候看到我的文章,然后就发现,哦,原来世界上最近几年有一个叫免疫疗法的东西,对于抽烟的这一类肺癌其实整体效果是可以的。

当时中国还没有上市,地方医院的主治医师都不知道这件事情,他就跑到香港去买了这个药物,结果用了三次,他的肿瘤就完全消失了,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个问题。

我从美国做研究的角度,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常识,我在五年前就写了这个东西,但其实到现在,很多医院,很多人依然不知道这些先进的靶向疗法、免疫疗法。我们今天在座的讲的很多所谓的常识的东西,其实对老百姓来说都是一无所知的。这些东西反复地讲,是非常重要的。

上面示意图右边这个小孩儿,是表示我最后回来做的“向日葵儿童”这个公益项目,就是要宣扬儿童癌症的正确认知。

儿童癌症其实整体是一个治疗效果远比成人要好的肿瘤,它的平均生存率已经超过 80%了,儿童癌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而且相对来说治疗并不复杂。

但是中国很多人不知道,因为我们看很多电视剧,大家提到儿童癌症,一般就知道儿童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或者任何的白血病大家觉得都死定了,为什么觉得死定了呢?因为从 70 年代、80 年代开始,从《血疑》、《蓝色生死恋》等等,我们就知道白血病是个死。

但其实这些电视剧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误伤!因为在过去的三四十年,儿童白血病也好或整个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已经成长非常多了,现在的整体存活率,像儿童白血病,超过了 90%。

但很多家长不知道,直接放弃了,就一听到小孩得了白血病,他就说:“我不想治,因为治了人财两空。我花 3 万块钱或几万块钱治这个小孩儿,用掉我所有的积蓄,我还不如回家生一个。”很多农村家长就这个想法,直接去生一个更便宜。

给大家举一个更具体的一个例子。

前两年,湖南有一个孩子得了肾癌,非常大,当地的医生因为不是专业的儿童肿瘤科医生,他给那个家长很直接的说,建议不要治了。

但是呢,很幸运的是,那个人身边有一个我们的志愿者——叫“葵花籽”的志愿者,他给他说:“我们正在做一个公益项目,专门讲儿童癌症的一些信息,你要不去看一下网上有没有介绍到这种肿瘤。”

结果一看,不仅是有可能治,而且其实是治疗效果比较好的一种肾癌。然后他根据我们提供的信息到了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医院去治,现在那孩子处在康复的状态。

小孩肿瘤跟成人完全不一样,一旦这个信息不对称,家长不知道,基层医生不知道的话,会带来很多很多的问题。

这些就是为什么天天被骂、天天被人不理解,依然要做科普的原因,你永远不知道你写的一篇文章或者你做的一件事情能对全世界或者哪个角落的一个人有用。

虽然我也不知道到底帮到了多少人,但这仅有的这几个案例已经足以让我坚持做下去。

菠萝:每天都被骂,8到80岁都在读……科普路上的7大意外

之前到百度上去搜“儿童肿瘤”,出来的全是各种各样不靠谱的东西:什么儿童得了肿瘤都是因为妈妈的原因……给妈妈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就没有那种系统性的科普资料。

我就鼓起勇气直接去找百度,我说:“我们这儿有好多科普的资料啊,你能不能把我们放到广告前面去,而且我没钱。”

结果我发现一个意外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百度说:“不需要你的钱,我现在也很愁,我们也想干这件事情,能不能一起合作?”

百度们的痛点是什么?他说:“我们不是做内容的,我们做不了科普,我们写不出来这个东西。”所以他们其实现在非常积极的想寻求社会上的各种组织来制造各种各样好的内容,然后把它分发出去。

百度本质上是个信息分发平台,我们就马上做了合作。

现在我们在合作“百科医典”。这是百度要扶持的一个重要项目,搜索关键词会排在很前面。以后“百科医典”上儿童癌症的内容以后都是我们公益组织产出的。

这个我真的非常地骄傲和自豪,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一个公益。

所以也借此鼓励大家,行胜于言!我觉得骂很简单,说这个社会没救了呀,什么没救了……但做点儿事情,它慢慢地会改善的。

我们现在也和搜狗合作,和爱奇艺合作,和知乎合作,和微博合作,就是我们制造内容,通过所有的平台分发出去。包括我们最近也会做视频,上抖音、快手和 B 站,就是任何你能想象到的家长有可能看到的,社会大众能看到的地方,我们都会上。

科普要做的非常地立体,我们非常地努力来做这件事情。

菠萝:每天都被骂,8到80岁都在读……科普路上的7大意外

今天就这儿,我相信,就是通过我们一起的努力,我们能一起把准确的信息传递出去。反复地讲,使劲地讲,即使受到一些误解,即使自己遇到一些困难,只要做得足够的久,我们就一定会改变我们的舆论环境,让这个世界美好一点。

谢谢大家!

个子高的人更容易得癌症?居然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