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黑人與現在的有何不同?曾經,中國出過一位黑人皇后

提示:歷史上,中國文化對東南亞文化的影響不言而喻——在西方近現代崛起之前,中國文化對東南亞文化是一種宗主與附屬之間的關係,即中國文化是主流文化,而東南亞文化是支流文化。“崑崙奴”之所以能夠為貴族豪門忠誠做事,當然有著他們在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同時,把對中國文化的嚮往和熱愛轉化為對中國人的嚮往和熱愛的成分,因此,他們在中國能有很好表現甚至受到貴族豪門的喜歡也就不能理解了。

中國歷史上的黑人與現在的有何不同?曾經,中國出過一位黑人皇后

現在,只要我們打開網絡,就會看到不少中國女性被黑男欺騙了的消息。

最有代表性的一則新聞是《清華非洲留學生騙中國女友600萬》:通過網絡與在清華大學讀書的喀麥隆人衛力相戀後,在北京創業的胡女士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支付男友日常的學費、生活費甚至昂貴的牙齒治療費,還在男友的說服下賣掉了北京的房子,出資在喀麥隆和法國巴黎投資買房。直到發現被騙時,胡女士已經向男友賬戶轉賬了750餘萬元,其中部分錢款還被衛力轉入其喀麥隆懷孕女友的賬戶。

其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2015年12月,衛力告訴胡女士,自己去巴黎參加聯合國全球氣候大會,以此獲得胡女士20餘萬元的生活費資助。此後,衛力表示聯合國環境保護署和法國石油的老闆想推薦他去哈佛讀博士後,並承諾畢業後能為他提供工作,要求在巴黎買房。在得到衛力打算與自己結婚的承諾後,胡女士向對方轉賬277萬元作為在巴黎買房的首付。後來經查實,衛力沒有參加過法國巴黎的氣候大會,也沒有與其導師談論過去哈佛讀博士後的事情。同時,衛力在北京與自己的喀麥隆女友同居,其女友在案發時已經懷孕,胡女士轉賬給衛力的錢款,部分被衛力轉入其懷孕女友的賬戶裡。

這就是說,胡女士一次次地被騙,但在當時她並不知道。當然,衛力最終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這則新聞最早來自於新京報,後來被大量轉載,傳播範圍很廣。結合其它案件,心理學家們分析,當下的一些中國女性之所以被黑人欺騙,主要是因為她們喜歡與黑人接觸,而喜歡接觸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覺得找個膚色不同的男性是一種時尚,能滿足作為女性的某種虛榮心;二是黑男體格強健,能滿足她們在某些方面的需要。

中國歷史上的黑人與現在的有何不同?曾經,中國出過一位黑人皇后

人們在為被騙女性感到惋惜的同時,不禁要問歷史上來中國的黑人是什麼樣的?

唐朝是一個開放和大氣的朝代,那時候,長安與洛陽就是國際化大都市,各種膚色的人滿街走,人們見怪不怪,還流傳一句行話,叫做“崑崙奴,新羅婢”。新羅的婢女等同於今天的菲傭,受過專業訓練,乖巧能幹,崑崙奴則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貴族豪門都搶著要。這就是說,唐朝的貴族豪門把擁有“崑崙奴”或“新羅婢”,當成了一種流行時尚,使“崑崙奴”走進了當時的壁畫,即使到了今天,人們也能看到。

為什麼會“搶著要”,為什麼能流行起來?這個問題其實在上面的文字裡已經透露了,即崑崙奴則性情溫良、踏實耿直,但這不應該是全部,還應該有安全和實惠的因素在裡面。一方面是,“崑崙奴”身體強壯、力氣很大,適應做一些繁重體力活,而得到的報酬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崑崙奴”非常聽話,對主人十分忠心,更重要的是不惹亂子、不製造麻煩,讓主人感到實惠的同時很省心,不需要多少管理的成本,不用操不少心。

中國歷史上的黑人與現在的有何不同?曾經,中國出過一位黑人皇后

在唐代的史書裡,雖然有過684年,來中國的黑人殺死廣州都督路元睿,駕一艘小船逃得無影無蹤,但這個路都督自己本身有問題,是個大貪官,為了斂財,要加徵來中國的黑人的稅,人家被逼得不行了,才動了武的。這是個意外,也是個例外。今天的人們可以做這樣一個設想——如果,當時來中國的黑人都殺人放火、製造社會不安定因素,那麼“崑崙奴”是很難流行起來的。

《崑崙奴傳》是唐代裴鉶創作的唐代傳奇小說,收錄於《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四。該小說寫崑崙奴磨勒有異術,見崔生與大官僚家妓紅綃深情相愛,便揹負崔生,飛越高牆深院,讓其與紅綃相會,後又不避強暴,將紅綃救出牢籠,與崔生結為夫婦。此作反映了當時下層女子追求愛情幸福、反對封建壓迫的願望,歌頌了崑崙奴果敢無畏、仗義任俠的品質。

中國歷史上的黑人與現在的有何不同?曾經,中國出過一位黑人皇后

甚至,“崑崙奴”還出現在了唐朝的詩詞歌賦中,如杜甫有詩說:“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說明他們在當時,生活條件還不錯。張祜有一首《崑崙兒》的詩描寫得更為詳細:“崑崙家住海州中,蠻客將來漢地遊……金環欲落曾穿耳,螺髻長卷不裹頭。自愛肌膚黑如漆,行時半脫不綿裘。”這是沒有任何敵意的,尤其是“金環欲落曾穿耳”一句背後似有“崑崙奴”披金戴銀的富足。甚至,“崑崙奴”還被唐朝人帶進了墳墓,出土於唐代裴氏小娘子墓中的一個黑人陶俑,全身皮膚墨黑,頭髮捲曲成螺旋狀,被專家們命名為“崑崙奴陶俑”,從中,多少能看出唐人對於“崑崙奴”的歡迎和喜愛。

比唐朝人更早的是,在中國東晉的歷史上還出過一個“崑崙奴”的皇太后——李陵容。李陵容出身低微卑賤,晉簡文帝司馬昱為會稽王時,她是會稽王宮中的宮女。司馬昱當時生有五子,四子夭折,一子遭廢,諸姬絕孕將近十年。為了能有個兒子,司馬昱召李陵容侍寢,結果,李陵容先後生下晉孝武帝司馬曜、會稽文孝王司馬道子和鄱陽長公主。司馬昱去世後,司馬曜即位,尊李陵容為淑妃。後來,李陵容又晉升貴人、夫人、皇太妃、皇太后。

關於李陵容的相貌,《晉書》的說法是“形長而色黑”,《資治通鑑》的記載是“黑而長”,均說明李陵容膚色黝黑、身材高大。根據這兩大特點以及李陵容的出身,今天的一些學者分析,李陵容不是中原女子,而是來自今東南亞一帶的黑人。當年,宮裡的女性都明裡暗地都稱李陵容“崑崙”,但她並不生氣。一個“崑崙奴”能成皇太后,分明是一種神奇的存在,背後是李陵容的好脾氣、好性格。

中國歷史上的黑人與現在的有何不同?曾經,中國出過一位黑人皇后

這時候,人們一定會發現當下來中國的黑人與歷史上的確有某種不同,甚至有著很大的差距。為什麼?

首先是時間與地域的問題。

時間很簡單,一千多年了,很多事情不可能還一成不變地出現在那裡,就連我們本身都變了,還有什麼不能變的呢?地域問題是人們都知道的,唐南夷列傳一百四十七記載南蠻,“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為崑崙”。另外,隋書列傳四十七記載林邑古國,“其人深目高鼻發拳色黑。俗皆徒跣以幅布纏身”。林邑國,位於中南半島東部之古國名。又作臨邑國。約在今越南南部順化等處。但 “崑崙奴”的來源並不限於中南半島。

“崑崙奴”稱謂中的“崑崙”是中國古代泛指的南洋地區,主要指從那裡來的僕役,大多數來自東南亞。另外,有極少一部分是隨阿拉伯人來華的,但這種“崑崙奴”很少,只有一些社會地位很高的人用得起。

這些人被稱為“崑崙奴”與地名有關,今越南的胡志明市在歷史上被稱為西貢,是在

1975年才被改名的。西貢也被稱為柴棍,據印度歷史記載,西貢自公元三世紀以來就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主要向中國銷售奴隸,這種販奴行為一直持續到明代。東南亞的人口被販賣到中國,古人誤將“柴棍”讀為“崑崙”,這才有了“崑崙奴”的名稱。

中國歷史上的黑人與現在的有何不同?曾經,中國出過一位黑人皇后

其次是來源和人種問題。

西北大學的葛承雍教授曾在《中華文史論叢》上發表文章中指出,唐代“崑崙奴”來源不是非洲而是東南亞,即又稱為小黑人的尼格里託人。廈門大學的韓振華教授進一步指出,“崑崙奴”指印度支那半島的小黑人,凡是在半島上統治這些小黑人的國家,中國記載上都稱他們為“崑崙之類”。雖然唐代記載上屢有提到的“崑崙奴”是指整個半島上的小黑人而言,但應包括老撾的小黑人的卡族在內,當無異議。

據徐松石考證,南洋原住人為小黑人。早在新石器時期即有東南亞大陸的移民進入南洋群島,與小黑人通婚而形成玻利尼西亞族。約公元前3—2世紀,另一批移民從中國東南部陸續進入南洋群島,將大部分的玻利尼西亞人趕走,又與留下的玻人通婚形成印尼人、馬來人和菲律賓人,即人種學所稱的棕色人種。

這就是說,歷史上來中國“崑崙奴”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從非洲而來的是有質的區別的,他們是棕色人種而不是黑色人種。

中國歷史上的黑人與現在的有何不同?曾經,中國出過一位黑人皇后

最後是文化和背景問題。

《禮記·大學》中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就是中國多年來一直奉行的文化,家、國和天下關係的文化,也能找到數千年來,中國人為什麼能把家庭看得非常重要的原因——它是一種深入中國人骨髓的文化,先家後國後天下——格物而後知至的譯文大意為通過明確自己的信念和目標,來讓自己頭腦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後就要努力在待人處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誠二字,努力斷惡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養就起來了,有智慧了。這時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了。家庭是國家的縮影,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國家治理好。一個能把自己國家治理好的人,那麼他(她)也一定能讓世界充滿和諧,天下太平。

中國歷史上的黑人與現在的有何不同?曾經,中國出過一位黑人皇后

相對而言,當下來中國的黑人大多來自非洲,在歷史上,他們幾乎沒有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當然也就不會有中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理念,也不會像中國人一樣把家看得那麼重,所以,也就有了一些女性因為與他們戀愛組合成家庭,並在最終上當受騙的事情。一句話:文化和背景決定了人們的行為與處事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