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田下”街區,對於老一輩的萬載人來說,是一段生活和過去,對於新一輩的萬載人來說,可能是4A景區"萬載古城",歷經多年的開發和改造,這個在很多老萬載人心中古舊的生活街區,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遊客到達的旅遊目的地。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多年在外的遊子回鄉,總是想要去尋找能夠印證自己回憶的那部分,這其中,“田下”就是非常重要的之一,對於父母一輩來說,他們曾經在田下居住過,生活過,對於我們這一輩來說,田下,是每天上下學都要經過的地方,更是經常去玩耍的地方,正如我在2014年的一篇《【故鄉】古韻猶存的江西省萬載縣田下古城區》文章中寫道:

田下是原來老縣城的中心,隨著歲月的變遷,地位已經發生改變,如今,依然有很多居民居住在這裡,200多年前的古建築,雖然殘破,卻仍然發揮著住宅的作用,在讚歎古老建築堅固的同時,也擔心這些建築的最後歸宿,現代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地吞噬這些歷史留下來的財富,讓我們兒時的回憶無處安放,真心希望這片古建築能完整的保留下來,如果能旅遊開發,當然更好。

每一年回家,去“田下”轉一轉,拍一拍,成為了我的習慣,這一習慣,一直到“田下”拆遷改造才停滯,隨著我們家在田下附近的老房子一併被拆,對於“田下”的追憶,中斷了幾年,每一次回到老家,也只能看到一大片正在或拆或建的雜亂工地。

這是一組我在2013年拍攝的“田下”的圖片,如今看來,也快成老照片了,因為現在的“田下”已經完全不一樣。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其實,“田下”之前也並不是默默無聞的,作為曾經的老縣城核心區,始建於清朝中期的田下古城區(古建築群)歷經200多年的風雨,雖顯得蒼老陳舊,但依然雄風不減,古韻猶存,這也是我每一次探尋的所在,和小時候只是單純的玩耍不一樣的是,當你親身觸摸這些古建的時候,過去的歷史風雨彷彿就歷歷在目。

2016年,當我帶隊西安旅遊考察團回到家鄉萬載(文章鏈接:萬載古城老祠堂驚豔西安旅遊考察團 將打造最大贛派建築群),參觀萬載古城的時候,“田下”已經大變樣,古老的祠堂煥然一新,破敗的石板路也整齊劃一,多姓氏祠堂集中的贛派建築讓外地的朋友嘖嘖稱奇,但這是曾經的“田下”街區麼?是也不是。

2016年拍攝的“萬載古城”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因為,“田下”街區的原住民已經被遷往別處,這裡,已經不是他們以前日常生活的地方,而成為熙熙攘攘的遊客們的閒逛之處。

任何旅遊開發都會面臨這樣的困擾,漂亮的景區建起來了,遊客來了,原住民卻沒有了,這是旅遊開發的必然結果,卻也是文化傳承的一個問題,儘管後來也有萬載當地特色的民俗表演等上演,也只是表演而已。

2019年,萬載古城終於正式面世,成為宜春文旅甚至是江西文旅對外宣傳的典範之一,這一年,是萬載古城的高光之年,上央視,成網紅,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目光。

2020年初,我拍攝的建成後的萬載古城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作為一個萬載人,看到曾經破敗的田下街區,迎來萬載古城這樣的新生,無疑是高興的,還有像老茶館這樣業態重新迴歸,也勾起了我們父母這一輩的回憶,對年輕一輩的萬載人來說,又多了一個休閒打卡的地方。

對於像我這樣喜歡每年去“打卡”的萬載人來說,田下,已經不是那個田下,萬載古城,也只是萬載古城,和全國其他已經開發的古城、古鎮,其實區別不大,我也曾在《鄉愁何處在:那些走過的古鎮,拍過的古建築》中說過:

兒時在南方小縣城裡生活的祠堂記憶,雖已遠去,卻在心裡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老建築,老牆、老人,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從曾經的“田下”街區到現在的萬載古城 萬載人的回憶何處安放?

如果城市和街區的改造,一定要用新的取代舊的,那麼,意味著落後的“舊”,到底該如何安放,是不是一定要全部替代成為“新”,這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問題,不僅僅只有萬載的“田下”才有。

也正如我之前所說《江西萬載縣復興田下古城 古建築保護開發更應考慮原住民》:

一座城市,對於古建築的保護,除了開發之外,如何更好使原有住民得到安置,並且與將來的景區發展運營有機結合到一起,這是每一個城市運營者所要考慮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旅遊開發運營商幾乎不在考慮之列,他們考慮地是怎麼儘快把房子賣出去,如何快速變現。有關部門更不會這樣去深層次地考慮,因為這樣的要求顯然對他們太高了。

這讓我想起去過很多次的婺源,村莊就是景區,村民就是旅遊從業人員,同是江西的古村古鎮,萬載古城,要想不一樣,或許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