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中学教科书说的货币是一种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可现代大都使用虚拟货币,移动支付。譬如,在美国,90%以上的货币已经没有实物形态了,在英国这一比例则为97%。而按照中国目前的M0和M2总量来计算,我们也有超过95%的货币没有任何实物形态了,而只是个商业银行账户中的银行卡——电脑存款数字。货币演化到现在的程度还是一种“商品”吗?

这种商品货币说,现在受到了人类学家历史研究的挑战。马汀在《货币野史》的第一章提出,如果说,货币作为一种“东西”是辅助市场交易的,那么,雅浦岛上那几千块直径从30厘米到3米不等的又大又厚的石轮,搬运起来那么笨重,那又是如何辅助和便利交易的呢?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由此,马汀认为,“雅浦岛的货币不是‘费’,而是背后一套以信用记账以及靠这种账目而进行清算所构成的体系”。因而,作为大石轮的“费”,只不过是用来记账和进行清算的表征(tokens):

“和纽芬兰一样,雅浦岛的居民在交易鱼、椰子、猪和海参的过程中,会积累信用与债务。这些信用和债务可以用来抵消交易中彼此需要清算的款额。卖方和亚浦岛上的其他人都享有这种赊账的信用,只要清算债务时叫上一些见证者到这块石币的前面做好交接。大石轮‘费’就是对这种信用的有形可见的记录。”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从中我提炼出了一个结论,货币流通的本质是共同认可的信用体系下的交易行为。货币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价值媒介。所以货币不只是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也可以是电子货币,银行的信用账单。

货币本质是物物交易的价值媒介,只是一种记账清算账目的工具。用人民币,虚拟货币等作为商品价值衡量的尺度,作为商品交易的桥梁。也是记录个人财富信息的“账本”,劳动创造的社会价值,出售的劳动“商品”,换取的点点滴滴“信用记录”(货币),相当于记录着社会对你欠下的债款,也是自己财富。可以用它来像社会上有共同货币价值认同的人换取商品。

前提就是要同样的信用体系下,货币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货币的信用体系有国家做信用背书,维持货币的秩序,建立社会的共同货币认知。假若没有信用体系,货币也只是一张白纸,一种特别的金属或物品。商周时期以天然海贝为重要货币,但是发现更实用的铜钱更适合作为货币时,政治的倾斜,人民的共识改变时,天然海贝便将变得一文不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