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爛蘋果定律”腐蝕的孩子,壞習慣會更多,家長要會“隔離”

家長們總是為孩子們的壞習慣感到頭疼,最開始以為孩子還小,長大後自然而然就好了。

可讓家長們沒想到的是,孩子的壞習慣不僅沒有改掉,反而越來越多,有的壞習慣甚至還引起了連鎖效應。

孩子小時候吃飯就喜歡看電視,後來不管學習,還是做其他事情,都喜歡開著電視。造成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也受到影響。

這便是“爛蘋果定律”的直觀體現!那麼,什麼是爛蘋果定律呢?


被“爛蘋果定律”腐蝕的孩子,壞習慣會更多,家長要會“隔離”


“爛蘋果定律”

爛蘋果定律最初指的是,每個組織中都存在一個,或幾個難以管理的人物,他們就像爛蘋果一樣,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迅速影響其他的人,將其他的蘋果也弄爛。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當孩子的身上出現一個壞習慣時,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引導,就會繼而出現更多的壞習慣,造成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受到影響。

被“爛蘋果定律”腐蝕的孩子,壞習慣會更多,家長要會“隔離”


  • “爛蘋果定律”會帶來哪些問題?

①自身優點越來越少:孩子身上的優點逐漸被缺點腐蝕,造成缺點越來越突出;

②是非觀受到影響:當孩子懶惰成性,在遇到他人打架時,孩子很容易有“懶得管”的想法。長時間後,孩子的是非觀就會偏離正確的定義,在遇事時,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③意志力脆弱:孩子的壞習慣過多時,意志力很容易被壞習慣摧殘。比如,該去寫作業時總是拖延。


被“爛蘋果定律”腐蝕的孩子,壞習慣會更多,家長要會“隔離”


孩子有了“爛蘋果”,該如何“隔離”?

  • 讓孩子堅持好習慣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好習慣,當孩子身上出現“爛蘋果”時,家長首先要鼓勵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將好習慣保持下去。

讓孩子堅信自己的好習慣是正確的,而且能得到家長的認可和鼓勵。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會繼續堅持。


被“爛蘋果定律”腐蝕的孩子,壞習慣會更多,家長要會“隔離”


  • 家長“隔離”自己的壞習慣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當孩子身上出現壞習慣時,父母要學會反思自己身上是否出現了同樣的問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做好表率,養成良好的習慣,“隔離”自己的壞習慣,孩子也會受到好的影響。


被“爛蘋果定律”腐蝕的孩子,壞習慣會更多,家長要會“隔離”


  • 引導孩子改掉壞習慣

當孩子第一次出現壞習慣時,家長就要重視。

比如孩子吃飯時總是看電視,家長要明白,是因為飯菜不合口,還是父母也有吃飯看電視的習慣,找到了原因,才能幫孩子解決問題。


被“爛蘋果定律”腐蝕的孩子,壞習慣會更多,家長要會“隔離”


找到原因後,家長不要急著讓孩子改掉,而是要對孩子說清楚原因。

比如不讓孩子吃飯看電視,是因為會影響消化,時間長了吸收不了營養,肚子會痛,還可能長不高。


被“爛蘋果定律”腐蝕的孩子,壞習慣會更多,家長要會“隔離”


讓孩子明白了事情的對錯,在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適當地給孩子提供選擇,而不是強制孩子。對孩子來說,講再多的大道理,孩子並不會懂,反而容易產生牴觸心理。相反,帶有人生道理小故事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家長要學會利用讀本等工具,青青推薦《完美女孩指南》與《完美男孩指南》,針對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思維角度和生活習慣,匯成一個個小故事。


被“爛蘋果定律”腐蝕的孩子,壞習慣會更多,家長要會“隔離”


每套有4冊,每冊都針對一個明顯的主題,培養一個優秀品質。每個故事後面配有成長啟示,幫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內容,引導孩子思考的同時,給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既不會有牴觸情緒,家長教育也會更省心,適合7歲以上的孩子。

被“爛蘋果定律”腐蝕的孩子,壞習慣會更多,家長要會“隔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