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剩女》,才知道令人無奈的不是“剩下”這件事


看了《剩女》,才知道令人無奈的不是“剩下”這件事

文 | 紅肚兜兒,一枚貌美如花的女作家,耿直的老司機,更多文章請搜索“紅肚兜兒”。

看了兩位以色列女導演拍的紀錄片《剩女》

剩女這個詞,作為教育部2007年8月公佈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誕生距今已13年。

看了這部片子以後,愈發覺得,“剩”,不是簡單的大齡問題,也不是簡單的性別問題。

片中有三位女性。

一位是27歲的北京姑娘,做電臺主持;一位是北京中年女性,任職大學;還有一位是36歲的北漂女律師,來自農村。

如果從經濟角度講,她們養活自己,全都不成問題。但是在面臨婚姻這個人生選項時,一切變得困難重重。

27歲的姑娘,因為母親對結婚對象的要求很嚴,所以屢次相親戀愛失敗。

母親希望女兒擁有的是一種達到某種標準的生活。

她要求能跟女兒談婚論嫁的男人,應該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或者最起碼是久居北京、工作穩定、有房有車、家庭無負擔的男性,並且學歷要高,長相要過得去,異地戀絕不允許。

看了《剩女》,才知道令人無奈的不是“剩下”這件事

另一位中年女性,雖然是人們口中的“城裡人”,小時候家境也不錯,但是因為父親中年患上帕金森,家裡所有的錢都用來給他治病了,她“城裡人”的優越感也蕩然無存。

說現實點,她清貧的家境,讓其他“城裡人”望而卻步,人到中年,她只能降低標準。

她嫁給了一個來自農村的鳳凰男,男方比她小很多歲,事業也不如她,沒房沒車,但是對她好,不介意她的年齡,願意和她生兒育女。

看了《剩女》,才知道令人無奈的不是“剩下”這件事

最後那位農村出身,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姑娘,發現學歷、職業和自認漂亮的外形,並沒能在婚戀市場上給她加太多分。

她的老家還是土胚房,家中姐妹五個,父母仍在務農。走在北京街頭,她是優秀的現代女性;回到農村土炕,她是那個快四十了還沒結婚的怪物,是父母的憤怒和姐姐的羞辱。

她去中介相親,男方是她的老鄉,但一聽她的家庭現狀,眼中的光瞬間熄滅。

看了《剩女》,才知道令人無奈的不是“剩下”這件事

看著這三位剩女,你會發現,她們希望得到婚姻,但是她們口中或她們遇到的人口中,從來沒說過一句關於“愛情”。

去相親大會,大齡男人會說,已經這個年齡了,完全不想談戀愛了,只想找個女人結婚過日子。

但就是這種現實的過日子,卻讓婚姻的門檻變得更高。

在這些徘徊在婚姻門外,愁眉苦臉的男女身上,你才意識到,並不是年齡、性別或性格導致“剩下”,而是中國人普遍活得太辛苦了,壓力太大了。

大部分人還在為生存或生存得略微好一點而拼盡全力,愛情就顯得遙不可及。

婚姻需要房子,本來到大市城打拼的人,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面對房子這種真金白銀的現實需求,你選擇伴侶時,不會先考慮愛不愛,而是先考慮對方能不能和你一起還房貸。

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而伴侶的家境是富裕還是貧困,直接決定了你將來的婚姻生活質量,有的家庭能助你一臂之力,有的家庭能讓你喘不過氣,你不敢真愛無敵,

首先要考慮對方的家庭負擔重不重。

婚姻意味著養育子女,而戶口這一項就讓很多人改變了擇偶觀,電視劇《家宴》裡,在北京開飯店的妻子要把老家的孩子接到北京讀幼兒園,把丈夫嚇得不輕——外地人要付多高的借讀費,你知道嗎!

婚姻面對的都是實際問題,工作穩不穩定,事業有沒有前途,是否有房有車,是否本地戶口,生了孩子要怎麼養,父母能不能幫上忙……任何一個實際問題處理不好,都可能瞬間讓生活焦頭爛額。

當生存成為頭等大事,人們希望通過婚姻,借兩人之力來抗起生活的重擔,1+1>1。

而愛情,不是生存的必需品。

在《剩女》裡,女人被剩下,男人也被剩下。

大家自己都還過得不錯,而一旦要選擇婚姻,就變得謹小慎微,因為雙人模式,意味著雙倍開銷,雙倍hard。

要養起一個家,太難了。

看了《剩女》,才知道令人無奈的不是“剩下”這件事

老一輩人說,白粥鹹菜照樣養活一大家子。現在的人,不想那樣朝不保夕地生活了,但面臨的是另一些關於生存的不安感。

你不確定自己工作的行業能否長久,你不確定自己的保險到老了能否夠用,你不確定辭掉一份糟糕工作之後能否找到新工作,你不確定自己能否買得到學區房,你不確定自己能否入戶所生活的城市……

活著容易,生存下去不易。

人們表面光鮮,心裡都揣著焦慮,滿腦子都是實際問題,根本輪不到去向往縹緲的愛情。

愛情成了奢侈品。

《剩女》裡,沒有人跟你談愛情,大家都擺條件。

相親市場上,父母拿著子女的簡歷照片,交換、比較、權衡,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婚姻裡過得舒舒服服。

你說我聰明有趣,還是個律師哎;他擺擺手,不要不要,將來我兒子吵架都吵不過你。

歸根結底,停留在生存層面的人,顧不上去追求愛情。

社會只會質疑你為什麼還不結婚,鄙夷你被剩下,指責你太挑剔,逼迫你放寬條件、降低底線、委曲求全,卻從來不問問你,為什麼活得這樣辛苦,為什麼想要一場愛情就顯得像痴人說夢。

片中,36歲的女律師哭著說,為什麼你不結婚,就像與所有人為敵,你明明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沒有人往你身上捅刀子,可你還是充滿恐懼,隨時隨地都活在一種戰鬥的狀態裡。

她並非不婚主義者,只是她想要的婚姻,她想要的愛情,她想要的伴侶,她想要的生活,找不到。

怪她嗎?

結婚的和單身的,哪個又能痛快地喘一口氣?

片中那個人到中年嫁給比自己小很多歲的鳳凰男的女性,舉行了婚禮,擁有了伴侶,生了孩子,說著“不在意男方比自己弱”,提起丈夫時,卻是一句帶著譏諷的——“他說結婚要生孩子,我當時想,那就生個孩子糊弄糊弄他吧”。

說真的,作為三位剩女中唯一結婚的人,我感覺不到她的愛情。

看了《剩女》,才知道令人無奈的不是“剩下”這件事

人生中,無論結婚還是單身,我們終究要學會的是,放棄。

為了婚姻放棄一些東西,或者為了愛情放棄一些東西,也或為了單身放棄一些東西。

我們不需要美滿,但是需要勇敢。

《剩女》結尾,“剩女”律師選擇了遠赴法國留學,她考上的專業是全法語授課。後來她移居德國,結婚了,INS上,她笑得從來沒有那樣燦爛過。

生活有千萬條路,如果順著別人的路走不下去,那就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吧。

看了《剩女》,才知道令人無奈的不是“剩下”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