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過這部電影的演員,後來都成了頂級大腕

如果不是導演一欄清楚地打著名字,許多人都不會想到這部作品出自兩年前以一部未來風格的科幻片《五百年後》嶄露頭角、後來更一手打造了《星球大戰》宏大宇宙的喬治·盧卡斯之手。在這卷青春風情畫裡,完全不見視覺奇觀、炫目特效,只有一絲懷舊的青春情懷。

1962年的喬治·盧卡斯,正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樣,恣意享受著搖滾、飛車和萌動的初戀,《美國風情畫》是盧卡斯對自己那段青蔥歲月的緬懷和描畫,他用一種淡淡的愁緒,銘記下自己的青春。

演過這部電影的演員,後來都成了頂級大腕

這是四個剛剛高中畢業的青年在小鎮共度的最後一晚,史蒂夫和柯爾特不久即將去外地上大學深造,兩位好友約翰和泰瑞前來送別。

史蒂夫和柯爾特是典型的成績優秀的好學生,尤其是柯爾特,他有理想(他的最大夢想就是成為總統的助理,和肯尼迪總統握手)、講道義(他對幾位好友依依不捨,為此一度考慮留在小鎮,而且後來當他被迫當了一回“不良少年”去偷錢、砸警車之後,卻始終沒有出賣夥伴),但他同時又深深被矛盾困擾和糾纏,在這最後一晚,他卻瘋狂地迷戀上一輛白色雷鳥跑車裡的金髮美女,並通過飈車的方式對其窮追不捨。

他對於家鄉的依戀,以這種戲劇化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是內心深處,這種依戀卻是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和彷徨。進入大學意味著接受全新的生活與挑戰,承擔起一個成人的義務和責任,他並未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只得以這樣一種瘋狂的方式去發洩這種掙扎與迷茫。

演過這部電影的演員,後來都成了頂級大腕

與柯爾特不同,史蒂夫一心只想離開小鎮,他也沒有柯爾特那樣的遠大理想,他只是務實地想離開這個閉塞的“牢籠”,去往一個更開闊的世界追求自己更好的生活。對於愛情,他都保持著這種務實的心態,從不主動出擊,而是被動等待女友的反應。他既不想維持一段長久的戀情,卻又想要溫存的一晚。

泰瑞身材瘦小,總是戴著一副略顯呆滯的眼鏡。他純真善良,然而又膽小怯弱,一直得不到女孩的青睞。這一晚,他最大的收穫是史蒂夫借給他的雪弗萊跑車,開著這輛心儀已久的寶貝,他盡情馳騁,甚至還泡到了夢寐以求的姑娘。

然而,他只有短暫的時間去實現心中的夢想,迅疾迴歸的現實讓他瞬間還原為那個庸常的普通人。彪悍帥氣的約翰儼然就是詹姆斯•迪恩,一身白T恤,是一個天生的賽車好手。他有著小鎮上最好的駕車技術,卻沒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因此他只是不斷在小鎮上繞圈,等待有人來找他挑戰,最終他等到了棋逢對手的哈里森·福特的挑戰,彷彿這就是他生活的最大樂趣與意義。

演過這部電影的演員,後來都成了頂級大腕

影片就這樣在幾組人物間的閒聊、泡妞、飈車當中展開,一切的甜蜜、狂亂、躁動與美好,都只限於這最後一晚。

在影片的最後,盧卡斯意味深長地給出了四個主人公長大後的狀況:柯爾特成為了一名作家,依然如當初所願在追逐著自己的夢想;史蒂夫成為了一個保險經紀人,亦如當初一樣的現實與保守;泰瑞在越戰中失蹤,像大多數平庸的普通人一樣被時代裹挾,徒留嘆息與無奈;而約翰則真的像詹姆斯·迪恩一樣,在一場車禍中死去,對於迷茫的一代而言,這或許就是最好的結局。

四個人所代表的四種生活,恰是50年代從詹姆斯·迪恩開始的“無因的反叛一代”到60年代飽受越戰創傷一代,再到70年代不再迷茫勇於追求理想的新一代青年的寫照。柯爾特是盧卡斯自己,也是他這整整一代人。新好萊塢已經不再彷徨,開始有了自己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演過這部電影的演員,後來都成了頂級大腕

“Graffiti”是“塗鴉”的意思,這部精緻的青春小品也是盧卡斯有感而發的信手塗鴉,然而這無心的一次揮筆卻帶來了長久而深遠的影響。

從這部電影當中不但走出了一代動作片巨星哈里森·福特,也讓理查德·德萊弗斯走向了星光熠熠的坦途,此後幾年他主演了多部賣座大片(《大白鯊》《第三類接觸》等),更憑藉《再見女郎》(The Goodbye Girl,1977)一片拿到了奧斯卡影帝。

而史蒂夫的扮演者朗·霍華德),日後則成長為導演了《阿波羅13號》(Apollo 13,1995)和《美麗心靈》( A Beautiful Mind,2001)等著名影片的優秀大導。

更重要的是,這部僅僅花費75萬美元的小品卻贏得了5500萬美元的鉅額票房,正是憑藉這次不可思議的成功,盧卡斯才得以實現《星球大戰》的龐大構想,現在人們都很清楚,那是一部徹底改變了好萊塢遊戲規則的“現象”級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