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仕進而“不願”回家,韋莊寫下這首羈旅詩,短短四句卻無比扎心

在我國古代,只要是讀書的孩子,那他第一個目標就是做官,這同樣也是父母和老一輩的希望,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嘛,在那個時代更是如此。

進入唐代,由於科舉制度的最終確立,則讀書顯得更為重要。在那個時代,通過科舉進入朝堂也是十分重要的,讀書寫詩風氣蔚然成風,然後通過科舉進入朝堂為官,這便是當時大部分的讀書人的奮鬥目標。

因仕進而“不願”回家,韋莊寫下這首羈旅詩,短短四句卻無比扎心

科舉考試通過的,也就那麼幾個人,大多數人肯定是過不了的,但誰都不願意放棄,為什麼?因為只有通過科舉考試才能步入仕途,只有步入仕途了才能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然而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讀書。

因仕進而“不願”回家,韋莊寫下這首羈旅詩,短短四句卻無比扎心

在唐代,科舉考試一年只有一次,並且都在京城舉行,因此,對大部分的考生來說進京考一次試是非常困難的,那時交通又不方便,考生在路上花費的時間都要幾個月。

因仕進而“不願”回家,韋莊寫下這首羈旅詩,短短四句卻無比扎心

再加上那的人都要強,特別是青年考生,自己辛辛苦苦花了這麼多年的時間用功讀書,結果沒有考上,還有何顏面面對自己的親人和各位鄉村父老以及朋友們?再加上交通不便利,索性考不上的也就不回家了,下次也就是明年一定要考上,啥時考上啥時回家。

因此,在唐代詩人那裡,對於讀書科舉做官已經蔚然成風的唐代而言,若是讀書考不上科舉不能金榜題名,就寧可“一醉任天涯”,也決不會輕易回家。

因仕進而“不願”回家,韋莊寫下這首羈旅詩,短短四句卻無比扎心

可不回家又時常想家,但想想自己在讀書上所受的苦和自己的目標,必須堅忍地前行,因此“回家”與“仕進”是一對永遠無法解決的矛盾。晚唐的韋莊就是這樣,因仕進而“不願”回家,就寫下這首羈旅詩,短短四句,卻無比扎心,令人落淚:

《含山店夢覺作》唐·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閒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因仕進而“不願”回家,韋莊寫下這首羈旅詩,短短四句卻無比扎心

從這首詩的題目就可看出,這首詩是詩人韋莊在外面旅店夢醒之後所作。

第一、二句“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閒揮袂客天涯。”,為了自己的夢想告別了自己的家鄉而在外隨處漂泊,等有空、閒下來了之時再揮一揮衣袖告別,如今自己已經遠在天涯。

為了自己的夢想遠離自己的家鄉如此果斷乾脆,期間沒有產生任何憂鬱,說走就走,這種情況自己已經習慣,告別也是等自己在外有空了再做的告別。表明了自己為了理想不惜在天涯隨處漂泊,為下文的反轉作下了鋪墊。

因仕進而“不願”回家,韋莊寫下這首羈旅詩,短短四句卻無比扎心

第三、四句“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一覺睡去,在睡夢中夢見了自己回到了家鄉江南,起來之後越發地惆悵。一抬頭,看到了一輪明月,已經斜掛山頂。

第一、二句表現的離家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但後面兩句卻產生了大大的反轉,自己孤身一人在外,還是會無時無刻思念起自己的家鄉,所以夢見了自己回到了家鄉,而且醒來之後越發的惆悵。

縱觀全詩,此詩運用了反轉的寫作手法,表面上覺得自己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滿不在乎浪跡天涯、隨處漂泊,實則內心深處早因時時刻刻無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短短四句,卻無比扎心,令人落淚。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