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上,你見過哪些命硬的將軍?

史學達人


戰爭史上,你見過哪些命硬的將軍?


說到命硬的將軍,非開國中將周希漢中將莫屬,他一生征戰四方、戰功赫赫,他直接指揮的部隊曾經擊斃俘虜國民黨9箇中將55個少將,想當年,在太嶽區,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

小日本,你聽清,太嶽山上有陳賡。小日本,你別搗蛋,讓你碰上週希漢......

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將軍,卻經歷了幾生幾死,這種生與死的考驗不是來自於敵人,而是自己人。

1913年出生於湖北麻城周家坳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周希漢,是家中的獨子,父親周祁耀,三代單傳,不惑之年得到這個兒子,欣喜萬分、寵愛有加,1927年,14歲的周希漢參加了轟轟烈烈的“黃麻起義”,他知道只有革命才是窮人唯一的出路,決心投靠紅軍,一籌莫展的周祁耀最終想了一個絕招來阻止兒子參軍,1928年春,他給15歲的兒子娶了一房媳婦,以為這樣就能拴住周希漢,誰知道,新郎趁送客之機,遠遁山林,逃婚而去,留下新娘獨守空房。

如願加入紅軍的周希漢作戰勇猛,當年秋天就入了黨,職務也從麻城獨立連通訊員升為通訊班長,最終當上了紅9軍作戰科長,正準備大展身手的周希漢迎來了一生中最黑暗的時期。

1931年3月,張國燾來到鄂豫皖根據李,成立鄂豫皖中央分局,上任之初就大搞黨內“大清洗”“大肅反”,很多紅軍戰士被殺害,聰明好學、作戰勇敢的周希漢自然成了別人的眼中釘。

很快他就被“請”到了保衛局,“有人揭發你是混進紅軍隊伍的富農。”周希漢立即分辨“我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貧農,怎麼成了富農呢?不信可以問我的入黨介紹人鄧盤楚和丁茂賢,他們能證明”,誰知道這一分辨更糟糕,“丁茂賢的父親是前清道臺、鄧盤楚的未婚妻是麻城大地主的女兒他們兩個正在接受審查,不純分子證明不純分子純潔,這不是笑話嗎?”

就這樣,周希漢被關了一個月,但是他一口咬定自己是貧農出身,找不到證據的審查人員最終脫下他的軍服,逼他交出所有紅軍物品,留給他一身便衣和一張路條“周希漢系富農出身,開除(部隊),回鄉生產,沿途放行。”

剝奪“軍籍”,懷揣路條的周希漢在山裡轉了一天一夜,不甘心的他最終決定去麻城蘇維埃政府,讓他們給自己開一個“貧苦農民”的證明,幾個月後,他帶著證明回到了第13師,此時,部隊正在為籌建紅四方面軍忙的不亦樂乎,沒人在乎他的證明,既然不趕我走,那就是接收我了,到哪去工作呢?去軍部伙房幫廚去。

他在伙房什麼都幹,洗菜淘米,擔水劈柴,還兼職記賬,有天晚上,他正在打掃衛生,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有鍋巴沒有?”他抬頭一看,是總指揮徐向前錯過飯點,來找吃的,徐老總立即認出他來“你這小鬼,怎麼搞成這樣子?”周希漢立即掏出證明遞過去,然後一五一十的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徐向前說“你給我當書記員吧!”就這樣,周希漢到紅四方面軍機關工作了,由於他腦子靈活,軍事能力突出,黨籍軍籍很快也恢復了。

沒過多久,張國燾在紅四方面軍又開始搞“肅反”,周希漢被打成了“改組派”,被保衛局抓去要殺頭,在徐向前的力保下,周希漢再次逃過一劫。

1932年,蔣介石對鄂豫皖根據地進行第四次“圍剿”,張國燾指揮不當,造成紅軍被動,當時還是參謀的周希漢忍不住發了幾句牢騷“瞎指揮!”,結果被人告密。一天宿營,周希漢把張國燾安排住進一家大地主的院子,本是好意,但本性多疑的張國燾發現周圍沒有建築“這麼大一個院子,敵機一來就炸了,周希漢這是要害我!”周希漢知道張國燾是借題發揮,死活不認錯,張國燾下令“立即槍斃!”

周希漢被拉到荒涼的河灘上,在即將生命終結的最後關頭,他用平生的力氣高喊“共產黨萬歲!”正要行刑,兩個人騎馬疾馳而來,“住手!”原來是徐向前和政委陳昌浩聽說了,快馬加鞭來救,問清楚緣由後,徐向前大喝一聲“放了他!”,周希漢再次被救。

1933年,周希漢再次回到紅9軍擔任作戰科長,軍長是舊軍閥出身的何畏(後當了叛徒),何畏生性暴烈,常把責任推給別人,一次打了敗仗,他再次責怪周希漢,倔強的周希漢立即之處他指揮中的失誤之處,惱羞成怒的何畏掏出手槍,衝周希漢連開數槍,不知道何畏是嚇唬周希漢,還是周希漢命大,居然一槍沒中,周希漢毫不畏懼,反倒是何畏癱坐在椅子上。

1938年,周希漢的才能被129師386旅旅長陳賡發現,推薦他擔任旅參謀長,在陳賡的教導下,周希漢成長非常快,1946年,他一舉拿下胡宗南號稱“天下第一旅”的第1軍第1師第1旅,俘獲了全套美式裝備,一戰成名。

陳賡經常藉口“腿疾”,讓周希漢擔負重任,刻意鍛鍊他,在淮海戰役中,陳賡讓周希漢獨自指揮4縱4個旅,周希漢不負眾望,黃維兵團被殲滅,4縱政委謝富治曾說“讓一個旅長指揮一個軍,這擔子,也只有陳瘸子(陳賡)敢撂,周瘦子(周希漢外號)敢接,劉瞎子(劉伯承)敢同意,這三個人一個比一個膽大!”

1948年,陳賡擔任第四兵團司令員,周希漢從旅長直接升為13軍軍長。解放後,周希漢先後出任海軍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並組織了中國第一次導彈試驗。

1988年11月7日,周希漢將軍因病逝世,享年75歲。


葛大小姐


說到中國軍事史上命最硬的人,我首選劉伯承元帥。因為,在中國戰爭史上,甚至是世界戰爭史上,很少有頭部中彈,眼球打落,能夠全身而退,更沒有人可以再不做麻醉的情況下,完成眼球摘除手術。但劉伯承元帥卻做到了。

劉伯承元帥的故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我主要說一下豐都之戰。這場戰鬥,並不出名,也不算是一場很重要的戰鬥,對於劉伯承元帥而言,卻可以算作是一場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這是劉伯承離死神最近的一次戰鬥,也是,最為兇險的一次受傷經歷。

1912年,民國剛剛成立,而劉伯承懷著保國的夢想,順利從將校學堂畢業,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的一員,現後擔任排長,連長的職務,這一年,劉伯承20歲。滿腔熱血的劉伯承,正好遇到了一個大時代,卻也是一個很茫然的時代。中華民國的確成立了,但中國卻並沒有煥發生機,反而越發的茫然,國民政府統治者南方,北洋軍閥統治者北方,各種軍閥各自為戰,中國依舊混亂不堪。

作為軍人,他很清楚自己的職責,並不是為了哪個軍閥戰鬥,而是為了這個國家戰鬥,從1912年到1915年,短短三年間,他參加了討袁戰爭,護國戰爭,不斷地征戰疆場。劉伯承也從一個新畢業的學生,成長為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而豐都戰役,也讓劉伯承有了新的名號,“軍神”。

戰鬥其實並沒有像小說或者影視作品那樣,即使劉伯承作為豐都戰役的主要指揮官,依然沒有躲得過子彈的光顧。而這次,根據許多史料的記載,劉伯承是為了救助戰友,中了流彈。

一顆子彈從頭頂擦著頭皮打過,而另一顆幾乎可以致命的子彈,從太陽穴打入,右眼打出。看到這裡,我當時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太陽穴和右眼框,就感覺一陣陣的寒意襲來。

從小就知道,太陽穴是人的一個很重要的學位,甚至可以說是死穴。記得學生時代,學到過魯達拳打鎮關西的時候,第三拳打的不就是太陽穴嗎?而當時劉伯承元帥是被子彈打中,更可怕的是,眼睛受傷。

我無法想象當時的情況,因為即使現在的醫療水平下,這種傷勢,也足夠致命,何況在當時。隨後的事情,大家或多或少都瞭解了。

重傷的劉伯承,被送到了一家德國人開的診所。這時候的劉伯承,傷口因為沒有及時處理,已經開始出現腐爛跡象,情況危急到了極點。就連自認為醫術高明的德國大夫,也大為頭疼,因為劉伯承受傷的是眼部,人最為脆弱,也最為危險的部位,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手術失敗,而劉伯承就會犧牲。而如今,劉伯承依然活著,而且很清醒,已經是奇蹟了。

而更令德國大夫震驚的事情發生了,當劉伯承知道,如果用麻藥,會傷及大腦,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德國大夫用麻藥的要求。於是,一場極為震撼人心的手術開始了,德國大夫先割去眼部腐肉,然後摘除眼球,更換假眼,而劉伯承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堅持了兩個多小時,直到手術結束。德國大夫驚歎不已,於是,劉伯承有了軍神的稱號。

劉伯承的豐都之戰的經歷,即使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是相當危險,而劉伯承元帥不但沒有犧牲,而且在不打麻藥的前提下,堅持到了手術結束,軍神的稱呼,實至名歸。

其實,劉伯承元帥的經歷,只能算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我們往往可以看到成功者的輝煌,卻很少注意到成功背後的血淚。與其說劉伯承元帥的命硬,倒不如說是一種超乎常人的堅毅,創造出一個奇蹟。


小小嬴政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到1965年的十年間,共授予了1614位高級軍官將軍銜。在這麼多的將軍中,有一位將軍可謂是身經百戰,在無數場大大小小的戰鬥中,共9次負傷,這個記錄和十大元帥之一的“軍神”劉伯承一樣。這就是徐海東大將。

徐海東大將是我軍傑出的指戰員,是非常優秀的軍事將領。在十年內戰和八年抗戰中,英勇善戰,每戰爭先,不怕流血犧牲,曾經先後9次負傷,全身上下17處傷痕,被人稱為“虎將軍”,被毛主席親切的稱為“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海東出生於1990的湖北黃陂,家境貧寒,1925年,在老鄉的影響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1927年,由於工作需要,被指派回到家鄉領導革命,創建了農民自衛軍,並且領導了著名的年關暴動,這次武裝暴動失敗後,遭到了敵人的瘋狂反撲,徐海東將軍一家上下

66位親人慘遭殺害。

在長征期間,徐海東將軍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九次負傷,也是最危險的一次。在陝西庾家河這場戰鬥中,子彈迎面而來,從耳朵上穿出去,直接導致耳聾,流血過多,人直接陷入昏迷,經過後方醫生的大力搶救,總算把他從死神的手中搶了回來。

在後來的抗日戰爭中,徐海東將軍仍舊頻繁參與戰鬥,絲毫不管自己的身體承受能力,以至於舊傷復發,只能退下前線。毛主席非常關係自己手下這員虎將,親自拍發電報寫下八個字:“靜心養病,天塌不管”。

可以說,徐海東將軍的一生真的是全身心撲在革命事業上,為新中國的成立無私無畏,一生中身負九次重傷,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一次都受不了。所以,我們應該感謝有許許多多像徐海東將軍這樣的人,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是【小芊芊愛歷史】,一個喜歡戲說歷史的小妞,每天聊點趣味歷史小知識,留下你對歷史的見解,友情分享,歡迎留言評論,歡迎你關注我呦!

小芊芊愛歷史


要說史上命硬的將軍,那就不得不說我們的開國將軍——周希漢中將,被解除軍籍、押赴刑場,最終都能脫險,這一生多次歷險都能大難不死,絕對是命硬將軍的“代表”。

周希漢將軍,湖北麻城順河鎮周家坳村人,28年加入我軍,在紅四方面軍裡,參與了黃麻起義、鄂豫皖革命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川陝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長征。歷任作戰科長、旅參謀長、軍長。在我們新中國成立後,周希漢將軍歷任海軍參謀長、海軍副司令員。更是參與領導核潛艇、導彈驅逐艦等建造工作,為我們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這件事情要從1931年說起,從蘇聯回來的張國燾在這一年被任命為鄂豫皖根據地中央分局主席。隨即提出要肅清軍隊中的不良分子。

而不良分子,那些“階級”不好的地主、富農,都是“反革命”;破壞紅軍紀律,不聽從指揮的都是“反革命”。


富農家庭出身的周希漢將軍便被無故扣上了帽子,被保衛科的人繳械,並開除了軍籍,遣送回了老家生產。周將軍一下由光榮的紅軍戰士不情不願、不由己的離開紅軍隊伍。回到老家後的周將軍找到當地蘇維埃開具了一張證明:“周希漢家有佃田若干,靠佃田為生,是貧農,不是富農,他要求回紅軍。特此證明。”這才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紅軍隊伍。

不過在第四次反“圍剿”的時候,我軍一度失利,又急又恨的周將軍說到張國燾是“瞎指揮”、“不該打的去打,不該保的去保”,結果有人向張國燾告密。周將軍就這樣被扣上了“漏網的改組派”的帽子。更是被張國燾綁在凳子上灌辣椒水,好在徐向前同志保他,這才躲過一劫。




但接下來的一系列失利,甚至連蘇維埃中心七里坪都被敵人給佔領了,一開始狂妄輕敵,嚇破膽的張國燾一路後退,但看到周將軍給他安排的住所,是一座孤零零的房子,便認為定是周將軍要報復他,才給他找了這麼一個破房子。在結合周將軍前面曾說過破他“瞎指揮”,張國燾就跑去對周將軍興師問罪,而僅僅因為周將軍頂撞了他一句,張國燾便要將周將軍就地處決!


周將軍被押到院子外,好在正要行刑時,徐向前同志來總部彙報工作,剛好撞見,馬上跑去張國燾處說情,周將軍這才免予處決。

周希漢將軍這一生多次歷險,但好在都能大難不死,後來周希漢將軍也說自己命硬,碰到命中的貴人。


像素說


提到命硬的將軍,就不得不說傳奇少將廖鼎琳了。

廖鼎琳將軍一生,從土地革命時期打到了朝鮮戰爭,經歷了無數戰鬥,但是他卻從來沒受過傷,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廖鼎琳將軍一生雖然沒受過傷,但是他卻遭遇過很多次危機。比如第二次反圍剿的時候,廖鼎琳將軍當時的年齡還不大,跟著部隊在行軍,突然,敵人的飛機來轟炸我軍部隊,此時恰好就有一顆炮彈在廖將軍的身後爆炸了,距離他僅有幾米。爆炸產生的氣浪把廖鼎琳捲了起來,直接就落到了旁邊的山溝裡,這一幕正好被連隊的指導員看到了。

轟炸結束後,指導員派人去尋找他的“屍體”,卻什麼也沒找到。原來廖鼎琳將軍落到了一處灌木叢裡,他醒來以後,發現自己根本沒受傷,連出血的地方都沒有,所以他就趕緊追上部隊,當連指導員看到他的時候都驚呆了,不敢相信他還活著。


這次的驚險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在日後的戰鬥生涯中,廖鼎琳還經歷過許多次這樣的險情。抗戰時期,日偽軍集結重兵圍剿廖鼎琳所在的部隊,當時他決定率領部隊阻擊日軍,正好部隊吃午飯,他蹲在一處土牆後邊,沒想到一發迫擊炮彈正好落在牆頭上,土牆頓時倒了一半,飛起許多泥土,連吃飯的碗裡都是土,然而廖鼎琳卻啥事沒有,把碗裡的土弄乾淨之後,接著吃飯,淡定的指揮戰鬥。

廖將軍一輩子征戰沒受過傷,這真的是很厲害,然而更厲害的是,廖將軍還是一個長壽老人,他活到103歲才去世,可以說,他老人家就是一個傳奇。


歷史還有哪些事


1958年8月21日,小蔣攜“國防部長”俞大維到金門視察,當晚返臺後囑俞大維留下主持修訂防禦計劃。兩天後的下午5時許,“金門防衛總司令”胡璉與三位副司令趙家鑲(原衛立煌的參謀長)、吉星文(盧溝橋事變時第29軍的團長)、章傑(黃埔六期,時任空軍中將)共同設宴,款待“上差”俞大維。

(吉星文中校)



宴會的地點選擇在金門島翠谷湖的湖心亭中,幾個人酒過數旬後已是微醺,步行走回北太武山的防衛司令部,在司令部門前的草地上又閒談了一會。期間胡璉進屋喝了點水,就在他再次走出司令部掩體時,1958年8月23日晚6時30分,對岸459門大口徑火炮同時吼叫起來,第一批炮彈呼嘯而來,胡璉頓覺不妙,第一時間連滾帶爬縮回地下隱蔽部,逃過一劫。

外面那幾位就慘了,俞大維被衛士護著躲到路邊的岩石下,輕傷;趙家鑲和章傑當場斃命,後者連屍體都沒找到;吉星文被炸成重傷,次日也告不治,也就是說,胡璉的三個副司令一傢伙全部掛了,他的參謀長劉明奎也傷得不輕,偏偏就是他毫髮無損,如果不是喝了那口水,這個“金門王”就成為“金門鬼”了,可謂命硬。

(胡璉上校團長時期)

這已經不是胡璉第一次死裡逃生了,早在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覆滅的1948年12月,發現大勢已去的黃維決定分散突圍,並給兵團前三號人物各自準備了一輛坦克。其中1號坦克是司令官黃維的,2號坦克是副司令胡璉的,3號坦克是副司令兼85軍軍長吳紹周的,胡璉為了表示尊重黃埔一期的師兄,特別謙讓把最新的一輛給了黃維,準備停當後,三輛坦克同時出發向外逃竄。

在經過一條小河時,第1、2號坦克經過後軋斷了橋,導致3號坦克的吳紹周被俘。不久第1號的新坦克鬼使神差拋了錨,黃維只好爬出坦克在野地裡狂奔逃命,終於還是被抓。只有胡璉乘坐2號坦克一路向南逃竄,路上曾經多次遭遇解放軍部隊,有的是指戰員們誤以為我軍繳獲的坦克,所以沒有開火,有的是因為夜黑風高,開火後沒有攔截成功,總之讓這傢伙逃了出去。

(胡璉中將)

期間胡璉曾探出身子尋找方向和道路(以月亮為參照),所以被我軍火力殺傷,逃至渦河岸邊時坦克也沒有了油,剛好發現一條渡船,胡璉和衛兵用槍逼著艄公送他們過了河。隨後又劫持一輛牛車繼續趕路,終於撞見了從華中前來淮海戰場增援的第20軍,輾轉逃回南京,若非運氣超好,胡璉早就跟杜聿明、黃維等師兄去功德林相會了。

這還不算,胡璉的背部傷勢看起來不重,其實非常危險,在上海教會醫院動手術時居然取出了32塊碎片,有幾塊彈片據稱與心肺“僅一紙之隔”,確實是命硬,否則就算沒有被抓俘虜,也得死在手術檯上。回到南京後,他的老同學老部下們紛紛道賀:“伯玉兄豈止是命大,簡直是命硬啊”!不久被任命為新的第12兵團司令官,前往廣東潮汕地區重建部隊。

(周福成、衛立煌和趙家鑲)

再往前倒,1947年7月的南麻戰役中,整編第11師被華野三個縱隊加特縱團團圍住,激戰二天後已被壓縮到核心陣地,胡璉即將面臨全師覆滅的局面。絕望中,胡璉又祭起了抗戰時期石牌保衛戰那一套,率領師部全體人員焚香跪拜,乞求老天爺保佑,說來也巧偏偏天降暴雨,並且一下就是七天七夜,華野部隊的進攻因雨遲滯,同時在南京蔣某人和陳誠的嚴令下,援軍也終於接近,胡璉總算是命不該絕。

胡璉最後晉升陸軍一級上將,卒於1977年,年70整。

(小蔣和胡璉)


度度狼gg


1.陳銳霆將軍八字最硬的表現。在國共內戰時期,陳銳霆率領著部隊和平起義。因為一些思想工作沒有做到位,起義之後部隊發生了譁變。當天夜裡,陳銳霆正在睡覺,傳來了敲門聲。陳偉霆打開門的時候,迎接他的是兩把亮閃閃的刺刀。陳銳霆敏捷的躲過了其中一把,卻被另一把刺中了身體,轉身的時候,又被刺中了後背。在被刺兩刀之後,陳銳霆終於把門成功的頂上。

2.陳銳霆劇痛難忍,但是他知道兇手馬上就會進來。於是他將自己身上的血抹在了臉上,然後直挺挺的躺在了地上。沒一會兒兇手便進來了,總共有五個人。他們一看陳銳霆躺在地上,以為陳銳霆死了。隨即離去,在他們臨出去的時候,又對陳銳霆將軍補了一槍。這麼近距離的一槍,居然貼著陳銳霆將軍的身體擦肩而過。陳銳霆雖然捱了兩刀,又加上那沒打著的一槍。但是他卻奇蹟的活了下來。





歷史哈哈哈


說起命硬的將軍,鹹魚這裡想聊一聊當年素有“萬歲軍”之稱的38軍軍長梁興初。

梁興初自1930年入軍以來,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最終成長為開國中將,而他的每一次升遷必然都是在經歷了一次大戰之後大難不死之下才得到的,可以說,伴隨著梁興初二十多年戰爭生涯的是他和死神的一次次擦肩而過,甚至有幾次死神幾乎已經觸摸到他了,然而命硬的梁興初愣是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最終平安無事。那麼連閻王都不收的人,他的命究竟有多硬?

與很多開國將軍一樣,梁興初出身貧寒,從小就被送到了鐵匠鋪學徒,那段打鐵生涯練就了他鋼鐵一般的意志,倔強,隱忍,不服輸亦不怕死。在後來的戰爭生涯裡,這種鋼鐵般的意志曾幫助梁興初打贏了很多的硬仗惡仗,而他也因此有了一個外號叫“鐵打的”,除了這個外號之外,由於梁興初天生長有一副大牙,所以他還有一個外號叫“梁大牙”,相信很多朋友曾看過某部著名的影視劇,裡面的主角“梁大牙”就是以梁興初為原型的。

1931年5月,國軍對蘇區進行第二次反圍剿,在這次戰鬥中,參軍僅一年的梁興初手提砍刀,大喊著從山上向敵人猛衝,他視死如歸勇往無前,但衝鋒的時候他的雙腿被敵人射來的子彈擊中,雖然雙腿負傷,可梁興初卻一直在咬牙向前衝,不曾後退半步,直到戰鬥結束,傷好後升為排長。

之後梁興初又參加了第三次反圍剿,在黃陂戰鬥中,梁興初率部向敵人猛攻,先後兩次負傷,尤其是第二次,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左胸,但即便如此,梁興初並沒有倒下而是堅持率領其他戰士繼續向敵人猛攻,直到戰鬥結束。

1933年1月,梁興初任紅一軍團二師五團九連連長,在於都河伏擊戰中,他帶領九連衝在全團的最前面,打退了敵人的七次進攻,也是在這場戰鬥中,敵人的一顆子彈再次擊中了他,這一次子彈從他的左面頰射入從腦後穿出,梁興初頓時鮮血滿面,應聲倒地,昏迷不醒,誰都知道這是致命傷,看來梁興初這一次真的是在劫難逃了,甚至連醫生也認為梁興初無法救治了,當時大家都在等著梁興初嚥下最後一口氣,還為他備了一口棺材,準備隨時安葬這位戰鬥英雄。然而就在大家萬念俱灰之時,昏迷了三天的梁興初竟然恢復了意識。

第三天的夜裡,梁興初突然醒了過來,嘴裡還喊著“餓了,要吃飯”,梁興初這麼突然一喊著實嚇壞了醫院裡的所有人,大家最開始以為梁興初“詐屍”了,但是當醫生對梁興初進行了一番徹底的檢查後大家才長舒一口氣,因為大家都確定了曾經勇猛無敵的梁大牙又活過來了,醫生和在場的所有人都對梁興初的“復活”而感到高興當然了也暗暗稱奇,他們都驚訝於梁興初的命竟然如此的硬,連閻王都不收他。

逐漸恢復的梁興初對醫生表示感謝,感謝他們救了自己一命,而當時的醫生卻擺擺手說“你這人就是打鐵得命,不用救也死不了”,從此“鐵打的”成了梁興初的綽號。


鹹魚閒聊


電視劇《特赦1959》中,杜聿明出場的時候,是由其他人攙扶著走進功德林的,因為他當時身體狀況很差,自己不能活動,必須要有人照顧。所以,所長很快就讓邱行湘和鄭庭笈負責照顧他的日常飲食起居。即便如此,杜聿明的身體狀況還是很糟糕,最後不得已,只能送到醫院去治病,並且經過高層批准,特別從香港購買了特效藥,幫他治好了以前的毛病。這之後,反而成了他一生中比較健康的時期。

劇中因為杜聿明出場的時候地位高,其他人都顯得很尊重他,所以他也給人以一種非常老成的感覺,其實他出生於1904年,到1949年以十三兵團軍需官高文明的身份被俘的時候,他也只有45歲,放到現在,其實還是年輕的,要是在學術界,也還在中青年學者的範圍內。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即便是以杜聿明中將加上將銜、徐州剿總副總司令的身份,他享受到的已經是當時國內最好的醫療條件,他的身體狀況也仍然不好。

最糟糕的是,在率遠征軍出征緬甸的時候,在出發之前,杜聿明率一部分參謀人員先行入緬勘察道路的時候,因為翻山的時候汽車翻車,他被摔成重傷,到遠征軍的將士入緬後見到他的時候,他還頭上纏滿了紗布,只有眼睛露在外面。不過,以滇緬邊境的崇山峻嶺間的道路狀況,能在汽車翻車之後還活下來,這已經是命硬了。在之後滇西反攻期間,新編三十九師市長洪行,就在被日軍擊潰後逃往昆明的路上翻車,直接死了。

作為遠征軍一線的最高指揮者,兵馬未動,他自己就先翻了車,遭遇車禍,自己身受重傷,已經不是什麼好兆頭。入緬之後,杜聿明雖然多方籌畫,又和史迪威、英軍將領等人反覆周旋,在同古抵抗日軍超過半個月,但是因為各方掣肘,尤其是英軍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東線負責掩護遠征軍歸路的第六軍和六十六軍又被日軍輕易擊潰,歸路被切斷,遠征軍倉促撤退,最後只能通過野人山回國。

野人山荒無人跡,山高林密,重武器被迫全部丟棄,將士隨身攜帶的給養也很快就消耗完了,又無法補充,加上蚊蟲肆虐,適逢雨季,經常大雨滂沱,還要躲避日軍小部隊不時的追擊和伏擊,所以遠征軍的撤退過程如《我的團長我的團》開頭所反映的一樣,非常艱辛,許多人因為被蚊蟲叮咬,或者是喝了生水,就得了瘧疾,又沒有能力治療,最後只能悽慘死去。杜聿明也被傳染了瘧疾,昏迷三天三夜才醒,又是一次大難不死。

杜聿明回國之後調任昆明城防司令,抗戰結束後,又率第二期遠征軍和駐印軍為主體的部隊,前往東北打內戰,爭奪東北。當時杜聿明才剛過四十歲,但是已經患病,所以打了一段時間,剛佔領瀋陽,杜聿明就不得不離開前線,到北平去做手術。杜聿明害怕他離開之後被別人奪走了他的位置,於是建議將鄭洞國調來東北,擔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在他不在的時候代理東北保安司令。過了幾個月,杜聿明術後恢復也不完全,就趕忙回到前線去了。

到1947年下半年,杜聿明在東北戰場因為戰線拉長,而國軍統帥部又無力增調更多部隊來擔任防守,而解放軍在東北也已經穩住了局面,開始在局部地區進行反攻,多次殲滅國軍部隊,加上他又腎病嚴重,最後又被迫離開東北,他在東北打下的局面改由陳誠接手。一直到濟南解放的時候,已經心灰意冷的杜聿明本打算赴美國治病,卻臨時被一紙命令緊急拉了回去,先到了徐州戰場,之後又臨時趕赴東北戰場指揮撤退,東北戰場的任務完成,回到徐州,戰局已經惡化,他也無法脫身,最後只能帶病到了徐州。

按照杜聿明自己的說法,他是以上刑場的心情去徐州的,所以思想非常混亂,在淮海戰役期間,他雖然多次出謀劃策,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又猶豫不決,加上統帥部從中掣肘,朝令夕改,最終他也未能突圍出去,被俘了。本來他以為他作為列入戰犯名單的人,是肯定要被殺的,加上他又有病,所以一直不肯配合。沒想到最後不僅沒有被殺,反而不惜重金從香港買特效藥幫他治病,最終感化了他,讓他轉變了立場。身體上的病治好了,精神上的病後面也慢慢治好了,最終在1959年獲得特赦,開始了新生活。


蕭武


兩次被爆頭卻沒死的將軍

要論命硬的將軍,我只服俄國將軍庫圖佐夫,在戰場上兩次被爆頭卻沒死,之後卻立下了不世之功。

庫圖佐夫,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人,但是在世界戰爭史上,他的名號可是很響的。

他就是那個打敗拿破崙的俄國將軍。


1812年,拿破崙在東征俄羅斯的途中橫掃列國,稱雄於歐洲之時,誰知,在攻打俄國時遇見了罕見的寒流,遠道而來的法軍士兵本就水土不服,加上被惡劣的天氣折磨,戰鬥力大不如從前。

1812年9月11日,庫圖佐夫被提升為陸軍元帥,隨後他指揮軍隊於10月初將軍隊運往塔魯蒂諾村。意圖在此地通過中段阻擊、多次襲擾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游擊戰術,從側翼襲擊拿破崙的軍隊。在庫圖佐夫得英明指揮下,強大的拿破崙軍隊受到重創,在撤回的途中,幾乎被完全摧毀,這也為拿破崙最後的慘敗打下了基礎。

而這樣一位天才的軍事家,在戰場上兩次被爆頭,皆大難不死,命實在是硬的很。


1774年7月23日,在一次戰鬥中,一支擁有三千多名士兵的俄國軍隊擊敗了土耳其軍隊。在這次戰役中,指揮莫斯科軍團投彈營的的庫圖佐夫,被一顆流彈射穿了左側的太陽穴,整個右眼幾乎消失。要知道,當時的俄國雖然是世界強國,但是其醫療條件遠沒有現代發達,在那個年代,一場重感冒就可能要人的命,更不要提被爆頭。如此嚴重的傷,按理說必死無疑,而庫圖佐夫卻頑強的活了下來。

1788年,庫圖佐夫指揮自己的軍團參加了圍攻奧查科夫的戰鬥。最為戰場指揮官庫圖佐夫身先士卒,始終戰鬥在最前線。1788年8月,他再一次被子彈爆頭。令人感到驚訝的是,而這次他又奇蹟般地存活下來,創造了當時醫學奇蹟。


庫圖佐夫兩次從鬼門關爬了出來,足以證明他的不凡。後來,他在那場震驚世界得戰鬥中,打敗了令歐洲諸國瑟瑟發抖的拿破崙,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