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返崗了,硅谷“關門”了

導讀:抄作業,也得看會不會抄。

面對全球愈發嚴峻的疫情形勢,很多國人“恨鐵不成鋼”:中國抗擊疫情爭取到的寶貴時間,都被浪費了。抄作業你們都不會抄?

抄作業,還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伴隨美國、歐洲和亞洲各地區企業和組織效仿中國,開啟遠程辦公,我們遭遇的問題,他們可能也會遭遇一遍:

遠程辦公工具如果扛不住流量激增崩了,如何做擴容?

遠程辦公勢必要讓員工使用企業 VPN,VPN 如何承受巨大訪問量、如何保證安全?

Zoom、 Slack 人人都會用、覆蓋率超級高?情況未必。如何讓大家把遠程辦公軟件用好?

1、遠程辦公、線上開學已經變為全球模式

由於擔心新冠病毒疫情擴散,谷歌於當地時間 10 日晚上已通知其北美 10 多萬名員工居家辦公,為期至少一個月。同時,谷歌已建議歐洲、中東和非洲的所有員工從 3 月 12 日起在家辦公。桑德爾·皮查伊在推特上敦促大家 “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以減緩病毒的傳播”,”這也有助於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併為有需要的人節省開支。”

上週日,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也表示,“在工作允許的情況下”,公司員工應進行遠程辦公。而根據推特公司官方博客文章,推特週三開始將遠程辦公策略由“強烈鼓勵”變為了“強制性“的要求。

到上週末,更多的科技企業,如臉書、微軟、亞馬遜都開始了遠程辦公。

隨著疫情升級,哈佛、MIT、斯坦福等美國名校紛紛停止線下上課。因為包括哈佛在內的眾多名校都選擇了 Zoom 作為視頻教學工具,這家中國程序員創辦的公司股價不斷逆市上漲。

2、國內外遠程辦公工具大比較

有關國外企業如何遠程辦公,前兩天伯克利教授發的一個遠程教學公告讓網友們忍俊不禁。

萬一 Zoom 不能用,我們用 Google Meet;

萬一谷歌也不能用,還有 AWS 上的網站;

萬一也壞了,我還有自建的語音服務器;

萬一大規模停電,我會用業餘無線電進行廣播;

萬一灣區不能住人了,我就改用短波,請提前學一下摩爾斯電碼;

...

請放心,無論什麼困難都不會阻止你學習量子力學。

雖然這更像是個“安利”量子力學的段子,但是這裡邊提到的遠程辦公工具,確實是國外常用的。

首當其衝就是 Zoom。本身業務發展強勁加上疫情下遠程辦公需求激增,讓 Zoom 股價暴漲,從今年年初的 60 多美元,最高漲至 125 美元,近乎翻倍,目前市值 302 億美元。

Zoom 為什麼好用?著名分析師 Ben Thompson 在其個人博客中如此分析:註冊 Zoom 只需要一個電子郵件地址;完成付費訂閱只需要一張信用卡。障礙的減少,意味著質量比以前更重要,這就是為什麼 Zoom 如此成功的原因。

除了 Zoom 還有 Slack,Slack 現在已經是全球最熱門、增長最快的 SaaS 創業公司之一了,市值 117 億美元。它的特點是優秀的分組(頻道)管理功能,把線上溝通變成不同的會議室,用戶可以選擇開放或私密,靈活管理。當然,最強大的還是其開放的機器人系統,通過開放接口,用戶可自定義不同的 bot。

Slack 在前不久公開的招股書中強調,Slack 改變了內部溝通,它取代了電子郵件;另外 Slack 改變了集成軟件的含義,為用戶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方式,來分享和聚合來自其他軟件的信息。

提到 Slack,再提一下 Teams 。Teams 是微軟基於 Office 365 開發的團隊協作工具,作為 Office 365 商業軟件包的一部分提供給用戶。允許用戶即時溝通,共享文件,打電話和發起網絡視頻會議。

Zoom、Slack 對應到國內,那就是一片廝殺的紅海了。這裡邊包括阿里釘釘、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字節跳動飛書、華為 WeLink。

這些產品的使用體驗如何,相信每個人都有親身感受。但是國內企業集中遠程辦公帶來的流量激增,確實讓這些辦公軟件經受巨大考驗。記得 2 月 3 日全民上班的第一天,從早上 8 點半開始,包括釘釘、微信在內的多個辦公軟件都出現了卡頓、丟消息等問題。前兩天,因為一億多學生在釘釘上課,釘釘又崩了。為了應對這樣的局面,釘釘 8 天擴容 10 萬臺服務器,騰訊在線會議緊急擴容 100 萬核。

在協作辦公上,石墨、Tower 被國內眾多企業廣泛採用。在國外,Google 全家桶(Google Group、Google Driver、Google Docs)採用率更高。

不過對於企業的研發部門來說,使用 Github 進行軟件開發方面的協作,這一點國內外應該都一樣吧?畢竟在國內真正替代 GitHub 的開發協作平臺還沒有。

而具體到開發環境上,國外企業應該大多采用 AWS,國內可能會更加多樣一些,比如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

3、一樣的困擾不一樣的作業

伴隨遠程辦公企業的增多,HackerNews 上針對各種“遠程辦公”的討論明顯增加了。可不要以為遠程辦公對國外企業來說駕輕就熟,其實很多企業一樣需要從頭建立遠程辦公體系,一樣需要解決遠程辦公帶來的溝通效率低下和生產力下降的問題。

一直實施遠程工作的 GitLab,也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關注,他們之前發佈的一篇“GitLab 的全遠程指南“文章,在 Reddit 上一天內引發了兩百多條評論。

不管是員工還是企業老闆,大家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被硬推上遠程辦公後產生了各種“水土不服”。

比如要保持和在公司上班一樣的作息時間就比較難,特別是在家裡,可能會缺少獨立的辦公空間,或者容易被家裡其他成員打擾。對於習慣“996”的國內企業員工來說,遠程辦公可能還意味著無限拉長了上班時間,但是對於國外企業來說,是否意味著不可控和效率低下呢?

此外遠程辦公對團隊協作也是一個考驗。團隊成員之間要互相協作,協作過程中的日常溝通、會議討論、文檔協作、團隊士氣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問題,即時通信、文檔協同等工具可以解決,但是工具的背後還是人,人才是關鍵。在這方面,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誰做得更好呢?

面對全民遠程辦公,國內企業大多免費開放部分產品和技術能力,這對很多中國企業來說這都是尋常策略。比如華為雲、騰訊雲、阿里雲免費提供了直播會議服務,不斷擴展服務器數量和帶寬規模;微軟中國、字節跳動、釘釘提供免費的在線辦公產品,保證上千萬的組織和兩億人在線辦公;360 金融、快商通等面向全國各地醫院、社區、鄉村和相關機構免費開放智能機器人服務......

在這方面,國外企業做得如何呢?或許他們沒有如此巨大而集中的流量考驗,所以不急著擴容?或者他們的拉新模式跟國內企業不同,未必要用免費這種手段?這個作業可能比較難抄。

4、基礎設施能力免費?這個作業怎麼抄

遠程辦公工具之外,基礎設施的能力也凸顯出來。

據媒體報道,美國宅家人數達到數百萬人,但是對比中國遠程辦公、上學涉及到的 2 億多人,中國企業和運營服務商的流量壓力,以及涉及到的免費支持總額無疑要大很多。

因為宅家,全球受災地區的網絡高峰流量平均增加了約 10%。在全國封鎖的意大利,流量增加了 30%。這種緊急模式給全球企業的基礎設施都帶來了壓力。

今天,位於舊金山的 CDN 加速服務商 Cloudflare 宣佈他們的 Cloudflare for Teams 產品將在未來的 6 個月裡,對所有企業免費。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將不必再努力限制現有 VPN 或防火牆的容量。

在基礎設施方面,中國是怎麼做的呢?

全民遠程,不僅考驗的是企業的產品和技術能力,同時也考驗的是網絡等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因為疫情,大家改為在家上班、上課,但是很多家庭之前沒有接上網絡,只能用手機流量來看視頻、上課,如果沒有 WIFI,這的確會是一筆昂貴的流量費用。

在武漢,一位大學生因用 4G 流量上網課,導致手機欠費了 670 元。

幸運的是,電信等網絡運營商迅速的做出了回應,表示針對這類情況,大家可憑“學生身份”訂購 20G 的免費上網流量包。也有學校直接對接運營商,為有需要的學生購買贈送流量,流量直接充值到學生本人留下的手機號碼賬戶。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三大電信運營商,累計為 116.95 萬人次提供免停機服務,為 17.48 億人次提供了緩停機服務。

今天,有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 AT&T 宣佈取消了超額收費。

由 AT&T 官網套餐說明可知,非無限數據流量的互聯網用戶,超出閾值後需為每 50GB 流量支付 10 美元。數百萬美國居民宅家之後,就不得不面對這些附加費用了。遭到媒體炮轟後,多位議員聯名向美國運營商致信,要求其停止採取超額收費的做法,才得到 AT&T 帶頭解除疫情期間的寬帶數據流量上限的結果。

美國運營商的作業是不是讓人感覺有點“眼熟”?

5、小結

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我們已經經受住了考驗,而其他國家才剛剛開始,效仿我們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 10 天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10 萬醫務人員奔赴湖北,用一個省對口一個市的援助,舉全國之力,中國的疫情控制總算初見成效,這個作業還真不是那麼容易抄。總體來說,各個不同的國家採取的各種手段,都是希望達到“消滅疫情”這樣一個相同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