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瑞40年代南下扬名,南京被抢包袱,上海与算命美女“艳遇”

刘宝瑞大师才高命短,但他独自闯荡南京、上海,还在香港为相声闯出一片小天地,堪称大师中的奇人。

刘宝瑞1915年生于北京。自幼家境贫寒,曾向崇寿峰学艺,十三岁拜张寿臣为师,学说相声。十四岁赴天津,与马三立、赵佩茹、李洁尘等在南市联兴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并在广播电台播音,开始崭露头角。1940年从济南回北京,在启明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声誉鹊起。后去南京、上海演出,被誉为“单口大王”。四十年代末,赴香港演出,首先把相声艺术介绍给港澳观众。

当然,刘大师在南京、上海那些年没少受苦,甚至和同行之间还有所误会。

刘宝瑞40年代南下扬名,南京被抢包袱,上海与算命美女“艳遇”

当年在夫子庙大众茶室,现在夫子庙派出所所在地,来过不少中国曲艺界的名人,如侯宝林、常宝昆父子等。

那时刘宝瑞和山东快书头牌高元君搭档说相声还闹出一段笑话。说的段子是《豆腐席》,高元君应该开腔说带山东味的“像是白煮肉”,然后刘宝瑞撂出包袱,说“不是,是豆腐渣。”谁知高元君抢词儿说成了“豆腐渣”,刘宝瑞就愣在了台上,台下没笑,后台却笑成一片。

刘宝瑞40年代南下扬名,南京被抢包袱,上海与算命美女“艳遇”

刘宝瑞的“艳遇”

宁沪一代因为经济发达,舞厅、歌厅林立,“当时在先施公司的屋顶花园也演相声,那天刘宝瑞说《大相面》,讽刺预言家的宿命论。演完了大家都散了,有个戴眼镜的中年女子却没走,还走过来跟刘宝瑞说话,说她家就在楼下,邀请宝瑞去坐坐,当时宝瑞心里热乎得不行,难道我这个年纪还能交桃花运?”其实,那女子就是靠算命谋生的,把刘宝瑞引到她的算命馆,两人理论了一番。

爱开玩笑的侯宝林说:“你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哇。”

侯宝林的“舞女粉丝”

不过,侯宝林大师是真真正正有过“艳遇”的。

1952年张永熙、关立明和刘宝瑞“刘关张”到上海国际商场国际剧场演出,轰动一时,媒体纷纷报道,北京的侯宝林也来信说:“你们那挺火,我们打算来掺乎掺乎。”一行六七人说来就来,剧场四毛钱的票也就涨到了七毛钱。

火爆的演出还引来很多粉丝,其中有位很有礼貌,又很富有的高级舞女,天天来看演出。侯宝林说相声竟然引来舞女青睐,一时传为佳话。

刘宝瑞的徒弟

刘宝瑞虽然不幸去世,但幸好培养了多位弟子。

刘宝瑞40年代南下扬名,南京被抢包袱,上海与算命美女“艳遇”

除了笑佛唐杰忠,以及与德云社一起出名的王文林、邢文昭等同,寇庚儒和殷文硕或许也能被老观众们记起,因为这两位都极擅长模仿刘宝瑞先生的口风以及善使师父的传统单口相声。

但他们从艺一生高光点不在舞台而是在台下。寇庚儒是刘宝瑞先生收的第二位弟子,追随恩师二十余年。在刘宝瑞先生故去后,参与了师弟殷文硕主编的《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由于寇庚儒在相声演员中属于有知识有文化的,因此在解放后创作撰写了如《当官记》等一大批优秀相声作品。另外,像冯巩在央视春晚上表演的《旧曲新歌》中改编学唱的那段京东大鼓也出自寇庚儒先生之手,这段鼓曲原名《送女上大学》,演唱者是天津著名的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董湘昆先生。

刘宝瑞40年代南下扬名,南京被抢包袱,上海与算命美女“艳遇”

而殷文硕对于相声的贡献除了刚刚提到的主导编撰了《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外,还重新整理了《相声师承关系总表》以及《传统相声总目》,经他挖掘整理的传统单口相声超过百余段。同时,还将刘宝瑞的单口代表作《君臣斗》(旧称《满汉斗》)整理并录制了完整版音像资料,弥补了当年刘宝瑞没有录完《君臣斗》的遗憾。他还是将相声这门流行于华北地区的曲艺形式带入新疆的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