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填鸭式教育是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出路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喜剧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也引起了观众不少的思考。

作为印度电影史上的伟大巨作,《三傻大闹宝莱坞》无疑是一座丰碑,它在豆掰评分为9.2,它改变了很多人对印度电影的印象,刮目相看,渐渐爱上了印度电影。

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填鸭式教育是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出路

这部电影引起了我对印度电影的兴趣,也爱上了男主角阿米尔·汉,除了他搞笑幽默的表演外,为朋友出头,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敢于抨击传统教育,向往自由,追求自己兴趣爱好。

该片利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三个学生(兰彻、拉杜、法罕)为追求自由和兴趣与传统教育以及捍卫者(校长病毒、老师、查尔图)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从而引发一系列有趣而又让人陷入深思的问题。

应试教育vs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又称为“填鸭式教育”,存在历史悠久,几乎世界上大半的国家都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多教育专家形容“填鸭式教育”为:“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

其实就是在讽刺应试教育的弊端,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懂得变通,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全盘接受。

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填鸭式教育是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出路

而《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校长维鲁(也称病毒)就是应试教育的忠实捍卫者,在他看来,学生要无条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要服从他的指令,认真学习。在他看来:“考不过试就不可能有工作,考试名次不好就不可能有未来。”

而查尔图就是维鲁眼中的“好学生”,上课认真做笔记,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说的重点内容一字不漏的背下来,他就是帝国工程学院优秀学生的代表,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填鸭式教育是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出路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简单点说就是以兴趣和天赋为导向,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天赋发展,选择你喜欢的专业,然后全身心投入,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养成善于思考,热衷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最后通过努力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而兰彻无疑是极具天赋,善于思考的学生,他反对死记硬背,主张以兴趣为主导,应该根据个人的爱好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服从老师,老师也会有错误,他就是素质教育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那么到底哪一种教育更好呢?我觉得凡事都有两面性,但要说应试教育扼杀天赋,我表示不同意!

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填鸭式教育是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出路

“填鸭式”教育真的一无是处吗?不,它更公平!

应试教育之所以能够存在至今,肯定有它存在的意义,而且能够支撑它存在的根本是社会背景,中国截止2018年,农村人口占比65%,那么相对落后的印度更是不言而喻了。这样背景除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很难开展起来。

应试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门槛低,成本更低,时间也相对较少。只要是达到应试教育的基本要求,无论你是寒门学子,还是富家子弟,都可以学习,都有机会同台竞技,而且只要在规定的时间拿到毕业证书,就相当于拿到了入职正规公司的敲门砖。

而素质教育主张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往往需要足够的条件支撑,比如学习钢琴、画画、唱歌,需要购买昂贵的设施以及工具,参加辅导班、兴趣班甚至单独请导师又是一笔大开销,除了富家子弟,寒门学子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同台竞技了。

而《三傻大闹宝莱坞》,男主角兰彻就是一个由富豪承包所有学费的学生,他根本不用担心交不起学费,也不用担心学习其它技能的费用,但

法罕拉杜都是寒门学子,是家中唯一的希望,拉杜更是无数寒门学子的缩影,父亲瘫痪在家,母亲退休,而姐姐因为没钱陪嫁成为剩女,明显应试教育成为他改变人生最快,最低成本、最有效的方式。

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填鸭式教育是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出路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试教育比素质教育更公平。

“填鸭式”教育抹杀天赋?不,最多只是限制了!

“填鸭式”教育推崇的是唯令是从,老师灌输,学生接受,在帝国工程学院的氛围中,学生必须服从校长,老师课上传授的知识必须死记硬背,因为考试会考到。

兰彻觉得这是扼杀了学生的天赋,让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一味地完成老师的任务,没有任何思考,很多人站在兰彻的角度,纷纷站队表示赞成,“填鸭式”教育真的抹杀了学生的天赋了吗?我看未必。

兰彻作为一名极具反叛意识的学生,他天资聪慧,天赋异禀(第一天去大学报到,就自制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背靠富豪(尽管他不想依靠富豪),他有能力有资本和校长,和应试教育叫嚣。

但是拉杜呢?他没有背景,也没有天赋,而学习就是他的天赋,他的出路,后来他也顺利毕业,成为一名大工程师,要是没有应试教育,可能拉杜会成为小混混或工人。

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填鸭式教育是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出路

法罕他有摄影天赋,而且有条件,但扼杀他天赋的不是试教育,而是父母,父母觉得他拍摄没有前途,坚决阻止他学习摄影;通过敞开天窗说亮话,他说服了父亲,父亲给他买了摄影机,他成为了一名摄影师。

要是父母一直支持他,法罕就不会成为帝国工程学院的学生,他早就可以接受外国的邀请,成为一名摄影师。

他在帝国工程学院期间,扼杀他的天赋了吗?没有,只是暂时限制了(他要是毕业了,自己有条件了,完全可以当一名摄影师),作为一个称职的老师,谁愿意给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去玩摄影呢?

而相对于那些有天赋没有条件的学生,抹杀他们的不是应试教育,而是残酷的现实!

结果:查尔图vs兰彻

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填鸭式教育是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出路

查尔图作为帝国工程学院优秀学生的代表,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很多观众觉得他是可悲的,为了取得好成绩,用功学习,像机器一样死记硬背,每天背书18个小时,甚至不择手段。

但是他没啥天赋,且家庭条件差,呆头呆脑,他知道自己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学习,考个好成绩,然后找一份好工作。

他做到了,毕业十年后,他成为了诺克基大公司的副总裁,娶了貌美如花的妻子,买了350万美元的豪宅,开上了兰博基尼。

难道这不是人生赢家吗?这是多少男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呀,查尔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应试教育除了“死记硬背”,也是“肯付出就有收获”,更是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重要出路。

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填鸭式教育是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出路

天赋异禀的兰彻,如愿成为了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还收获了女神皮娅,他生活自由自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活成了无数人向往的生活。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具备他的天赋呢?称呼他为天才也不为过,对于他的人生,我们最多也只能向往,可望不可即。

但查尔图的人生呢?我们却能追求,也能实现,只要你肯付出查尔图一样的努力,也能收获他一样的人生,迎娶娇妻,住豪宅,开豪车,走上人生巅峰。

结语

凡事都有两面性,应试教育弊端也有有点,而素质教育同样。

但总体上,应试教育更有利于寒门学子,而素质教育更偏向于富家子弟。

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填鸭式教育是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出路

《三傻大闹宝莱坞》向我们展示的是美好的向往,希望摒弃应试教育,真正做到以兴趣爱好为主导,发展学生的潜力,因此得到了众多观众的推崇,但对应试教育全盘否定的行为还为之过早。

如今,应试教育也在改进,而素质教育也在试错,实行,但想要全面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要解放人们的思想,还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应试教育你有什么看法呢?

点下关注,不迷路!

图片皆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