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會不會和漢武帝有關?

藍色天際166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忽然身亡,虛歲才24歲,對於霍去病的死因,史記和漢書都沒有詳細的紀錄,比如《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裡寫: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裡寫:去病自四年軍後三歲,元狩六年薨

但從其弟霍光的奏章:“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提及是“病死”(見《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說其死因和漢武帝有關,沒有明證,但是他死前有件事:

漠北戰後一年(元狩五年),因部下李敢擊傷他的舅舅衛青,霍去病在不久後的一次打獵中,將李敢射殺。其父李廣在元狩四年(前119年)出征匈奴漠北時向漢武帝請求先鋒之職以求軍功,漢武帝熬不過李廣就口頭上答應私底下偷偷給衛青密信讓衛青不要讓李廣打先鋒,因此被安排到東路支援。李廣之後在沙漠中迷路延誤戰機導致單于逃走受到衛青責問,李廣由於不願意受軍法調查因此自殺;李敢認為是衛青挾怨報復自己的父親動手擊傷了衛青。衛青出於對李廣的同情,對這件事情沒有追究,但是他的外甥霍去病卻不能夠原諒下屬冒犯舅舅,不久後在甘泉宮射獵時藉機將其射殺。漢武帝事後用“李敢被鹿撞死”了結此事

(“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沒過多久),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

結果霍去病在射殺李敢一年後,就患了不明疾病因而死去,也挺蹊蹺的


諸神的黃昏研究會


關於霍去病在二十多歲就離開人間,個人認為跟漢武帝沒有半毛錢關係。對於題主漢武帝覺得霍去病功高蓋主,感受到霍家軍威脅而殺死霍去病猜測明顯不實際。


第一:大多數人都低估了漢武帝的格局,對戰勝匈奴的強烈意願。對衛青這位七次征討匈奴,未曾一敗的大將軍,一封在封,更是因為衛青奇襲龍城帶來河朔大捷,武帝他直接改元元朔,來紀念這次史無前例的大捷。更何況霍去病這位封狼居胥的存在,更沒理由來殺害。


第二:霍去病的作為不夠引起武帝殺心。你們想想漢武帝何許人也,多疑,寡恩,殘暴,專制。你看霍去病不養門客的。為什麼不養?因為霍去病還記得田蚡竇嬰怎麼死的。他也知道自己這一身的功績,沒武帝的成就,是不能達到的。要是武帝想殺一個人,真的不需要太多理由,也沒多大難度。赫赫功勞的人被他一言不合殺全家的又不是沒有。如果他要殺霍去病,在霍去病為舅舅衛青殺了李敢一事在法度嚴明的武帝時期,足以讓霍去病名正言順的被貶甚至入獄。


至於為什麼霍去病的死被草草帶過,那隻能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什麼值得記載的正常死亡。老死、病死都是正常死亡。如果像項羽一樣死得悲壯,像韓信一樣死得令人嘆惋,我相信司馬遷也會在史記上如實記載。

霍去病的早逝,是武帝的遺憾,是大漢的遺憾,也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遺憾。


奇文笑譚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這是英年早逝的霍去病留下的千古名言。十七歲封冠軍侯、十九歲為將軍、二十一歲加官大司馬。在多數人看來,此刻的霍去病正是仕途坦蕩,前途無量大有可為之時。

據《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自是之後,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甚至連衛青的門客也紛紛轉投霍去病。

可偏偏就在其戰功赫赫,貴為皇帝身邊紅人的時候,卻突然傳出了死訊。年僅二十三歲的霍去病,於公元前117年逝世。世人除了對其扼腕嘆息之餘,對其死因卻充滿了懷疑。

這樣的懷疑,緣於正史上對於霍去病的死因,並沒給出一個完整而具體的答案,以至於各種猜測其死因的說法甚囂塵上,以圖找出一種貼合事實的合理解釋。


關於霍去病的死因,與之同時期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只給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卒”字。雖說“卒”同“猝”,可到底怎麼死的?硬是沒說。是司馬遷不知道內情不敢亂寫,還是得知了什麼內幕而有所顧慮?沒人知道。

倒是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補記上說了個大概,霍去病是病死的,但也只是借霍去病弟弟霍光之嘴說出,“光未死時上書曰: 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究竟得了什麼病,還是沒鬆口。

霍去病之死與漢武帝有關,只是猜測其死因的眾多說法之一

後世猜測霍去病死因的說法主要有五個。它們分別是,一、功高震主,為漢武帝所殺;二、飲食不慎,感染瘟疫;三、因射殺李敢一事憂鬱而終;四、詐死隱居;五、患病。

霍去病之死是否與漢武帝有關?這要從幾方面來看。所謂的“功高震主”,一是要手握兵權擁兵自重;二是能威脅皇權;若要將其誅之,還得看是否仍有利用價值。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如南宋岳飛,若真的直搗黃龍,迎回欽、徽二帝,觸動最大的卻是南宋皇帝趙構。因此,十二道金牌恰是當時皇帝焦慮程度的真實反映。

又如平定西藏亂事,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年羹堯,雖立下赫赫戰功,但手握重兵,且周邊能威脅大清江山社稷的危險業已解除,對雍正皇帝而言,其可利用的價值也基本耗盡,最缺的,反而是治理地方協助管理國家事務的能手。

反觀霍去病,雖立下赫赫戰功也手握兵權,但漢武帝手上還有一個衛青。撇開雙方的親屬關係,漢武帝在當時情形下,匈奴單于拒絕對漢稱臣,漢武帝正作戰爭準備,並派霍去病率軍殲滅匈奴主力。

霍去病的去世是在準備戰爭階段,適逢漢武帝急於用人之時,而霍去病也一直忠心耿耿一心報國。因此,既無擁兵自重,也無威脅皇權,更當用人之際,漢武帝並無害死霍去病的理由。因此,霍去病之死與漢武帝無關。


霍去病之死的其他說法

飲食不慎,感染瘟疫

據《漢書·本紀》記載,“驃騎將軍登臨瀚海,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這個說法應以上述記載進行推斷而來。說的是霍去病的部隊出征時不帶糧草,完全依靠掠奪敵方糧食。

首先,在眾多的史書當中,從未見霍去病所率大軍的將領死於瘟疫,或士兵大面積感染的相關記載;其次,霍去病去世時,並非身處大漠與匈奴對戰;最後,霍去病作為大將軍,後勤及安全保障必然受到加倍重視和保護,連普通士兵都未見感染,就別說是身居高位的霍去病了。因此,這說法也不成立。

因射殺李敢一事憂鬱而終

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李敢在漠北大戰後獲封關內侯。此後,李敢為報父仇將衛青擊傷,而衛青也一直隱忍。後來,被霍去病知道這事後,在漢武帝組織的狩獵活動中藉機將李敢射殺。

霍去病射殺李敢是有意為之,代舅舅出頭,並非是一時頭腦發熱所作的舉動,應是經過深思熟慮找準機會才下手。若說霍去病在射殺李敢後,會因此事憂鬱而終,顯然只是牽強附會之說。



詐死隱居

貴為朝廷重臣的霍去病要詐死隱居,這種可能幾乎為零。首先,要躲過漢武帝的眾多耳目;其次,隱居是要隔絕與外部所有聯繫,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最後,能說出“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霍去病,又怎會做出臨陣脫逃隱居之事。

患病

患病之說是最有可能,也最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觀點。司馬遷只記載“卒”,也可能確有難言之隱。漢朝時,醫療水平並不高,在現代醫學看起來只是稀鬆平常的普通病症,在當時可是會掉性命的。

另外,當時對於某些未知的疾病也沒有一個認知,若記載死於“怪病”一類的,反而會有損其名。還有一個觀點是,既然“卒”與“猝”同,那麼霍去病或是猝死的,畢竟他的兒子霍嬗,也是年紀輕輕就猝死了。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關於霍去病的去世說法,最大的莫過於得病而死的。有人說得對是肺結核,這在當時來說可以說是絕症了。

至於會不會和漢武帝有關?咱們可以先了解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寵愛,從霍去病的名字查詢資料可以發現,這個名字是由漢武帝親自取的,霍去病的母親有一次抱著他去宮裡看望自己的妹妹衛皇后,霍去病當時還是嬰兒,見到生人大哭了起來。漢武帝對他寵愛有加,擔心生病,便取名霍去病。

也有其他人猜疑是被他人殺,憑著漢武帝當時對霍去病的寵愛,估計沒有人敢動他,因為在當時霍去病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後,漢武帝都是幫他隱瞞,這足已說明當時霍去病的地位之高和漢武帝對他的認可,只可惜英年早逝,實屬惋惜。西漢名將,軍事家。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

霍去病當時的身份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他善騎射。病逝是,年僅24歲。漢武帝親自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由披鐵甲的官兵列隊將靈柩護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東,葬於外形仿祁連山狀的高大墓中,墓前還有漢武帝為表彰其戰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圓雕石刻。





灥靐飍羴麤龘


霍去病的死有兩種的可能。

第一種跟漢武帝有關係。

在一次狩獵的時候,霍去病因為李廣之子李敢對大將軍衛青無禮,遭到霍去病的獵殺,這件事令漢武帝非常生氣,最後,還是因為自己愛惜霍去病的軍事才能,傳令下去說李敢是被鹿角挑死的。霍去病也是漢武帝看著長大的,也難免有很多私心。等漢武帝冷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決定除掉霍去病。第一,霍去病已經長大了,變得難以控制,可以為了衛青殺掉另一個有功的將軍。如果某一天漢武帝和衛青有衝突,霍去病是否會維護皇權,一代雄主劉徹,沒有十足的把握,對於至高無上的皇位來說,哪怕一點點的威脅,都會被清除,漢武帝,思來想去,做出艱難的決定,毒殺霍去病。

第二種可能是瘟疫說。

在和匈奴作戰的時候,霍去病異常勇敢,採用的是閃電戰術,物資全靠戰爭俘獲,以戰養戰的思想的確很超前。匈奴人不斷退卻,為了減緩霍去病的攻擊速度,會故意留些牛羊,但這些牛羊多是生病的,霍去病吃了染病的肉,或者喝了染病的水,在體內過了潛伏期,開始發病,而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一代名將霍去病病亡。

現在還是謎團,並沒有定論。我們更要記住的是他”封狼居胥“的功勳。

我是曹城少年,願你順心康健。


曹城少年


只能說有這種可能性,但是真相已經埋沒在浩瀚歷史中,我還是更相信《史記》的記載,就是病死。司馬遷的一個耿直的史學家,他對霍去病的死寥寥數筆:“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諡之,並武與廣地曰景桓侯”。一代名將,封狼居胥,就這麼寥寥數筆,很多人會懷疑也是正常的。但是我們看看司馬遷寫衛青的死:“其後四年,大將軍青卒,諡為烈侯”,更簡單;寫霍光:“地節二年春病篤,車駕自臨問光病,上為之涕泣...光薨...”;寫耿秉之死:“明年夏卒,時年五十餘”。因為是正常死亡,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大書特書的,所以司馬遷也沒有過多敘述,這也是史記的筆法風格。

題主說漢武帝擔心霍去病功高蓋主,暗地解決了霍去病,我覺得不太可能。雖然說漢武帝是一個多疑,甚至殘暴,專制的君主,但是殺了霍去病等於自毀長城,漢武帝向來堅決對抗匈奴,不會這麼做;漢武帝真的想殺一個人,不用這麼偷偷摸摸,看看竇嬰、主父偃的下場,他對付自己舅舅田蚡的手段,甚至最後殺鉤弋夫人,可見漢武帝劉徹是一個狠角色,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什麼人都可以殺。包括張湯,一代酷吏,給他幹了那麼多事,最後被逼自殺。

還有一件事情,李廣的兒子李敢得知衛青對其父李廣之死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便打傷衛青。衛青沒有聲張此事,但霍去病得知後,卻在甘泉宮狩獵上暗箭將李敢射殺。如果漢武帝要殺霍去病,利用這件事情就可以名正言順解決霍去病了。可是漢武帝卻包庇霍去病的罪責,並對外宣稱李敢是狩獵時被鹿撞死的。由此可見,漢武帝並沒有殺死霍去病的想法和動機。

綜上所述,我覺得霍去病就是由於長期征戰,身體出問題了。而且他的名字去病,可能是小時候身體就不好,父母才給他起了這個名字。西域大漠,條件惡劣,長期出征,身體出問題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我覺得,並不是漢武帝殺死霍去病。

最後用王維的詩緬懷這一代少年英豪。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顧空城


1、被劉徹暗害的。 史記: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

漢書:票騎將軍去病怨敢傷青,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為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

我想,這個“上為諱”說明將軍當時功高鎮主,已經無法再封賞了,只好置大司馬位置與衛青共事。他太好勝,如果再打勝仗恐怕只好把江山讓給他了。當年韓信就是因為功高鎮主,以至劉邦不得不除掉他才心安。本來驃騎將軍的軍權、智慧和銳氣就很不得了,偏偏他終於剋制不住自己射殺了李敢,很可能使漢武帝如“芒刺在背”,漢武帝是個猜疑心很重的人,我認為:那種猜測霍少是被漢武帝偷偷害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自古以來,功勞最大的臣子往往下場都很可悲。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匈奴氣數已盡,霍去病和衛青已經是官位的頂級,漢武帝已不能再封賞他們了。至於霍少死後的殊榮,是因為漢武帝的確喜歡他,喜歡卻並不代表不殺,他也許哭得是:“去病啊,你是我心上的孩子,可是你為什麼要這麼優秀呢?朕,不得不殺之啊……”

2、瘟疫說 在漠北中喝了被病牲畜汙染的水源,感染上瘟疫而死。 以霍少的身體素質,為什麼手下那麼多將士都沒感染,怎麼就他染上了呢?不得不讓人懷疑,病的潛伏期有兩三年那麼久? 如果霍少是死於瘟疫,那種傳染病會不傳給他的家人和他身邊的人?不是連皇帝也和他一起喝酒,打獵嗎?皇帝怎麼沒被傳染?

3、操勞過度說 4年有3年在打仗(風格一路狂奔,奪取匈奴人的糧食為己用,那野蠻人還吃生肉的,從小在長安長大的霍大少哪有那麼厲害的腸胃), 活活是被漢武帝累死的。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史書上記載霍去病是瘟疫而死,但是當時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瘟疫,霍去病的瘟疫是個例,這讓後世人有了各種猜測,但可以肯定的是霍去病的死應該和漢武帝沒關係,霍去病是漢武帝一手調教出來的利刃,目的就是讓他攻打匈奴,霍去病死的時候,匈奴還沒有完全清除,漢武帝還需要霍去病打仗,要不然也沒有後來李凌投降匈奴的事了。

霍去病的死應該是屬於朝廷內部的鬥爭,要知道霍去病是一個性格比較明顯的人,有時候睚眥必報,當時飛將軍李廣的兒子關內候李敢因為李廣自殺的事情,遷怒衛青,並打傷了衛青,衛青很大度,並沒有處置李敢,霍去病得知舅舅被打,趁圍獵之時偷襲李敢,並射殺李敢,這件事最後定性為李敢被鹿角所傷,意外死亡。從中可以看出漢武帝包庇霍去病。然而,朝廷中和霍氏集團有矛盾的人還是有的,大家害怕霍掌權後,會清算他們,為了自保還是提前下手,畢竟霍沒有他舅舅衛青大度。

還有一種原因,是霍去病性格太強,有病不治,就和《扁鵲見蔡桓公》中的蔡桓公一樣,諱疾忌醫。同樣湘軍猛將李臣典也是有病不治,自視身體強壯,還縱慾過度,29歲就去世了。


饕餮中國


有關於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有很多種說法,歷史上普遍的說法,霍去病是因為當時的匈奴人將病死的屍體丟進河中,汙染了喝水,路過的霍去病大軍飲用了河中水得了瘟疫而死,但是後來人們開始根據一些種種反常的線索,來揭開霍去病真正的死因。

瘟疫說

有關書籍當中記載,霍去病當年驅逐匈奴回來,感染了瘟疫,死在了長安,包括漢書史記當中也是這麼記載的,要知道當時霍去病可是冠軍侯,驃騎將軍,這爵位可是堪比其舅舅的爵位。但是當初和霍去病一起飲用河中汙染的水包括了他的大軍,為何唯有霍去病得了病?

陰謀論

更為有意思的是,其舅舅衛青的一眾麾下竟然大多說慕名而來,投入了霍去病的麾下。

要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甚至在秦漢時期,有權勢的人,都喜歡拉攏一些門客,衛青好不容易拉攏了一些門口,卻紛紛投入了霍去病的門下,哪怕是舅舅又如何?在古代,權勢這東西,可以讓人迷惑心智,在中國的歷史當中,哪怕是兄弟父子,都會刀兵相向更不用說舅舅外甥了,而且這其中還有一個一直看不慣霍去病的舅母,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

刺殺說

有人說,霍去病是被政敵所刺殺,盤點當時在漢朝與霍去病不對頭的,唯有李家和可能存在的衛青勢力,霍去病被刺殺也有可能,當然這些我們也不多說了,既然霍去病死了,那漢武帝自然脫不了關係,最起碼漢武帝知道霍去病真正死因,無論霍去病是死於哪個家族的手,既然死了,作為帝王的,決然不會出頭,畢竟此一時彼一時。


北派說書人


對於霍去病的死亡眾說紛紜,主要說法三種。

第一種說法認為:霍去病是正常病死的,病死的原因是在打仗的時候沾染上了瘟疫。

第二種說法認為:是漢武帝令人除掉了霍去病,目的是為了維護皇權穩定,打壓衛青家族在朝廷中的強大實力。

第三種說法認為:是衛青家族勢力下的手,因為在漢武帝的扶持下,再加上霍去病的戰功卓著,霍去病已經漸漸取代了衛青在軍中的地位,縱然衛青心胸寬廣能夠容忍,但是衛青家族的人肯定不會放過他的人,特別是衛青家族背後有著平陽公主和太子皇后的勢力,他們絕不會容忍衛青的軍權被剝奪、衛家的勢力被打壓,從而威脅到太子的地位。

第一種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理由如下:

1、所有的史書中從未見霍去病身體有何不適的記載,而且與霍去病同一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關於此事的記載也頗值得玩味。他在《史記》中只用了一個“卒”字來寫霍去病之死,卻詳細記載了漢武帝為霍去病舉行盛大葬禮的全過程。以其寫史的態度,這隻能解釋為他根本就不知道霍去病的死因,也就是說官方有意隱瞞或者封鎖了消息。至於病死之說,只怕司馬遷本人也是不相信的,所以才沒有將這種說法寫在《史記》中。

2、霍去病十七歲就縱橫沙場,身體素質非常過硬,20多歲正是身體最健壯的時候,而且他死亡的日期距離最後一次征戰沙場已經過去了兩年,是什麼樣的瘟疫可以潛伏兩年才致人於死地?

3、如果是在長安爆發的瘟疫,那絕對不可能只有霍去病一個人感染上,同時期史書中沒有任何關於長安附近爆發瘟疫或者發生重大亡人事件疾病的記載。

第二種說法更是不可能的,理由如下:

1、漢武帝費盡心思好不容易扶持了一個可以同衛青家族相抗衡的軍中戰神,怎麼會令人除掉霍去病讓衛青家族勢力一家獨大呢?

2、當時匈奴勢力還是非常強大,霍去病是大漢王朝最擅長長途奔襲騎兵作戰的軍神,大戰在即漢武帝怎麼會自毀長城?

3、有人認為霍去病不願意當做制衡衛青勢力的棋子,反而不斷討好衛青家族,讓漢武帝覺得衛青霍去病二人結盟對抗自己,所以忍痛動了殺心。這種說法似乎有點道理,但經不起推敲,漢武帝為什麼不殺掉威脅更大的衛青保留霍去病呢?退一萬步說漢武帝就是要殺掉霍去病,當霍去病當著眾人的面殺掉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李敢的時候,按照法度為了安撫人心,漢武帝只要一聲令下就可以名正言順殺掉霍去病,然而漢武帝救了霍去病。

第三種說法高估了衛家的勢力,低估了漢武帝對朝堂的控制力,理由如下:

1.後來的江充害的衛家家破人亡,最後把矛頭直接指向了太子和皇后,太子劉據在沒有退路的情況造反才殺掉江充,一個小小的江充都要太子造反才能殺掉,名震天下掌握大軍的大漢帝國的戰神豈是江充之鼠輩可以比的?

2.如果霍去病真的是被人害死,以漢武帝為人就算沒有證據也會在長安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的,但是在霍去病去世後長安城很安靜,並沒有異常發生。

3.後來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為漢武帝任命為輔政大臣權傾朝野,霍光後來還立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為皇帝。如果霍去病真的是被衛家害死的,霍光怎麼會擁立劉據的孫子為皇帝?

所以以上三種觀點都是不正確的,那麼霍去病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呢?

通過翻閱史書仔細推敲,筆者認為霍去病是死於錯綜複雜政治環境的逼迫、性格孤僻心高氣傲的人生缺陷、年輕氣盛衝動的結果、無法抗爭甘願放棄的人生悲劇,所以在經過長達兩年的痛苦煎熬中,一代戰神霍去病鬱鬱而終。具體理由如下:

一、霍去病是死於錯綜複雜政治環境的逼迫。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也是衛青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把他培養成人,教會他打仗,從霍去病作為私生子的角度來說他心中把衛青當做父親一般對待。後來衛青把霍去病介紹給了漢武帝,漢武帝非常喜歡霍去病的性格和軍事能力,但是後來漢武帝逐漸把霍去病當做制衡衛青家族的棋子。一面是培養自己長大如同父親一般的舅舅,一面是破格提拔自己天威不可測的皇帝,這讓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該如何辦?他兩面都不願意得罪,最後卻把兩面都得罪了,來自兩方面的壓力和指責讓他痛苦不堪。

二、霍去病是死於性格孤僻心高氣傲的人生缺陷。

他這樣性格的人註定是不會有什麼朋友的,他的手下又大多是匈奴降將,跟著他只是為了功名利祿,不可能有什麼感情。而漠北大戰之後,衛氏集團跟霍去病的矛盾也激化了,幾乎沒有親情可言。這樣一個缺乏情感、孤獨的人,又心高氣傲不願意示弱於人,只能折磨自己,縱情聲色犬馬拼命放縱折磨自己。

三、霍去病是死於年輕氣盛衝動的結果。

霍去病是一個重情的人,漠北之戰後,由於漢武帝刻意地尊霍抑衛,衛氏集團的權力受到了威脅,對霍去病也疏遠了許多,這讓霍去病感覺到了親情的缺失。他急於同衛家搞好關係,此時有人暗中挑撥他就不計後果在朝堂上挑頭請立三皇子為王,從而鑄下大錯。皇帝最忌諱的就是,武將干預皇帝家事,霍去病作為漢武帝親自培養出來的,他卻公然帶頭站在太子一邊,給漢武帝帶來的震怒可想而知。霍去病在事後必然後發現自己已經釀成大錯,更加自暴自棄只求一死。

四、霍去病是死於無法抗爭甘願放棄的人生悲劇。

漠北之戰後,李廣自殺,李氏族人都認為是衛青從中搗鬼,是以大多心有不忿。李敢怒而擊傷衛青,但衛青事後並沒有聲張,而是將此事隱瞞起來。後來霍去病在極度痛苦煎熬中決定為舅舅做最後一件事,霍去病故意當著所有人面在皇宮中公然射殺了李敢,求死之心暴漏無疑。雖然漢武帝沒有殺他,但是他的心已經死了,永遠救不活一個一心求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