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名家,都寫過《示兒》,後人為什麼只稱贊陸游的這一首

【原創】我國是詩歌的國度,縱觀詩壇歷史,名人輩出,名詩名句浩如煙海。屈原、李白、杜甫,杜牧、陸游、李清照……名字恕不再列了,恐有刷屏之嫌。但凡喜愛古詩詞的人,不加思索也會說出幾十位著名詩人的名字來。

都是名家,都寫過《示兒》,後人為什麼只稱贊陸游的這一首


至於名詩、名句,說起來更是如數家珍:屈原的《離騷》、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蜀相》、白居易的《長恨歌》等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雄雞一聲天下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上邊所列名句,我就沒必要再說出作者的名字了,因為大家都能搶答出來。

關於古詩詞的題目,雖然沒有固定格式,但概括來說無非也就是兩大類:

一、概括型。這種類型較為普遍,對全詩所要描寫的對象直接點出。例如杜甫的《蜀相》,全詩內容都是圍繞蜀相諸葛亮來寫的,詩題就是對內容的概括。再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詩題就是對內容的概括,這類詩題的特點是一目瞭然,看過題目之後,便知道作者要寫什麼了。

都是名家,都寫過《示兒》,後人為什麼只稱贊陸游的這一首


二、無題型。這種類型在古詩詞中也佔有相當比例。例如李商隱,他的詩多為無題詩。至於為啥無題,主要原因是詩的內容用題目很難概括,所以便以“無題”為題了。後人為方便讀者的閱讀和尊重這種閱讀習慣,便多以詩的首句中的前兩字或多字為題。李商隱的《錦瑟》,便是取其詩中首句的“錦瑟無端五十弦”的前二字為題的。

而宋詞中的大多數均屬於無題類的,詞牌名即是詞題,如《賀新郎》、《蝶戀花》、《卜算子》等等。

仔細看一下,除詞牌外,古人寫詩在題目上很少有“撞衫”或“撞車”現象,李白雖然也寫過黃鶴樓,但因有崔顥的《黃鶴樓》在前,李白不敢直接以“黃鶴樓”為題與崔顥叫板,他雖然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但心中還是很糾結的。最後,只好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題,以另一種形式,排除了心中的鬱結。

但是,也有例外,唐宋以來的千餘年曆史中,同樣以《示兒》為題的詩詞卻出現許多,其中既有大家,也有名聲不顯的。其中有韓愈、陸游、辛棄疾、米芾、陽枋、貢桂生等等。

都是名家,都寫過《示兒》,後人為什麼只稱贊陸游的這一首


以《示兒》為題寫詩,說明古人都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或在思想上、道德、修身等方方面面,提出自己的見解,施以殷殷教誨。

有意也好,無意也罷,歷史也就擺下個“示兒”同題詩擂臺。不過,這個擂臺比賽規則有些特殊,選手間不能對面過招,而是各展其能。評判標準還要以讀者的觀看率、點贊量為尺度,當然,名家評論也會作為重要參考,屬加分項。主裁判當然是時光老人嘍。

經過千餘年的激烈角逐,我們終於看見時光老人舉牌:陸游的《示兒》奪冠

作品展示

為體現“示兒”同題詩大賽的客觀與公正,這裡對參賽選手先作以簡單介紹,然後參觀展品,還有寫作背景的回放畫面。

因為歷史上寫《示兒》同題詩詞的參賽選手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展示和介紹了,僅把進入決賽的幾位選手重點介紹給大家。

都是名家,都寫過《示兒》,後人為什麼只稱贊陸游的這一首


韓愈

韓愈字退之,唐代,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768-824)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此屋豈為華,於我自有餘。中堂高且新,四時登牢蔬。前榮饌賓親,冠婚之所於。庭內無所有,高樹八九株。有藤婁絡之,春華夏陰敷。東堂坐見山,雲風相吹噓。松果連南庭,外有瓜芋區。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虛。山鳥旦夕鳴,有類澗谷居。主婦治北堂,膳服適戚疏。恩封高平君,子孫從朝裾。開門問誰來,無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帶懸金魚。問客之所為,峨冠講唐虞。酒食罷無為,棋槊以相娛。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鈞樞。又問誰與頻,莫與張樊如。來過亦無事,考評道精粗。躚躚媚學子,牆屏日有徒。以能問不能,其蔽豈可祛。嗟我不修飾,事與庸人俱。安能坐如此,比肩於朝儒。詩以示兒曹,其無迷厥初。


都是名家,都寫過《示兒》,後人為什麼只稱贊陸游的這一首


第二個出場的是:

辛棄疾

辛棄疾,字稼軒(1140-1207)南宋豪放派詞人

《西江月.示兒曹以家事付之》

萬事雲煙忽過,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事,管竹管山管水。

陸游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1125-1210)南宋愛國詩人。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作品賞析

韓愈的《示兒》詩,篇幅較長,詩中對自己的人生之路及目前引以為自豪的成就業績一一作了陳述。因這首詩文字過長,這裡就不逐句解讀了,只講其大意。

詩的大意是說,我初到京城時,只是攜一些書而己。經過30年的拼搏,還算是比較成功吧。我現在己經有了毫宅,中堂高大寬敞,庭院還有八九棵大樹。此外還有一塊園圃,種些爪果蔬菜之類的。不僅有正房,還有西偏屋和北屋。來家作客的都是達官顯貴,我與客人的話題也都是談古論今。喝完酒之後,也是下下棋,舞一舞劍什麼的。客人中還有另一類人,那就是向我獻媚的學子,見這樣的人,我就不用衣帽整潔,普通打扮就行。

都是名家,都寫過《示兒》,後人為什麼只稱贊陸游的這一首


通觀韓愈的這首詩,寫得很是一般。說了這麼多話,無非就是向兒子們炫富和誇讚自已如何了得而已。包括住房的寬敬,環境的優美。再有就是所接觸的人無非就是達官和顯貴罷了。“開門問誰來,無非卿大夫”這句看似隨意,實則是在顯擺。

這樣的示兒詩,對兒女的成長和修養又會有什麼教育和啟發作用?兒女們看過之後,最多是對老爺子產生幾分羨慕而已。

對於韓愈的這首《示兒》詩,後人很少有人稱讚,倒是批評者居多,言辭較為尖利的要屬蘇軾“退之示兒云云,所示皆利祿也。”蘇軾的評論語言雖少,卻點中要害。事實也確實是這樣,韓愈的這首《示兒》詩,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都無重大影響,沉沉地睡在詩庫之中。

都是名家,都寫過《示兒》,後人為什麼只稱贊陸游的這一首


事實上,韓愈有一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倒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好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詩寫得慷慨激昂,所敘的心中委屈令人感嘆。可惜的是這首詩是韓愈寫給侄孫韓湘的,不能列入《示兒》詩詞範圍,這不能不說是令人遺憾的事情。

再來欣賞辛棄疾的這首詞

為便於欣賞,這裡先加段歷史畫面回放。

辛棄疾生活在南宋時期,一生主張抗金,實現國家統一,他積極投身抗金實踐,政治主張屢遭譴責還被罷過官。暮年,他閒居上饒、鉛山等地,這首《示兒》詩,就是這期間寫的。

都是名家,都寫過《示兒》,後人為什麼只稱贊陸游的這一首


詩的大意是說,往事如雲煙般飄過,身體象蒲草和柳樹一樣衰老了。如今我最適合做的事情就是喝酒、出遊和睡覺了。

接下來他叮囑兒孫,稅賦繳納要趁早,生活上要精打細算,量入為出。

我雖老了,但還管些事,那就是管竹、管山、管水。

這當然是調侃的話,體現的是自已樂觀的人生態度。管竹管山管水,寓意為自已今後將縱情山水,以自然為樂了。

面對現實,青春不再,壯志未酬,但暮年仍持達觀態度,且不忘告戒子女要及時納稅,精打細算過好日子。這是最樸實的告戒,對子女的希望。這種告戒,樸素而又實在,不是扳著面孔說教,兒女們定會欣然接受的。

都是名家,都寫過《示兒》,後人為什麼只稱贊陸游的這一首


陸游《示兒》詩賞析

在眾多的《示兒》詩中,陸游的這一首最為出色。陸游寫過多首《示兒》,這是臨終前的最後一首。

全詩明白曉暢,語言通俗易懂。首句便揭示出人生的一個普遍認同的感悟,我本來就知道這個理兒,人死後,萬事皆休。第二句轉折,但是,我難過的是這輩子卻沒能看到國家的統一啊。接下來是示兒的重點,等到朝庭軍隊北上統一中原之後,家祭時千萬別忘記告訴我啊!

讀罷這首詩,心頭便會產生一顫或收緊的感覺。為什麼?因為詩句擊中了人們最為敏感的那根神經,撥動了能讓人產生共鳴的那根弦。

愛國詩人臨終前,向兒女們交待的不是任何家事和個人私事,竟然是國家未能統一的一種人生遺憾。這是何等高尚的精神境界啊!

都是名家,都寫過《示兒》,後人為什麼只稱贊陸游的這一首


對於陸游的這首《示兒》詩,歷代評家多有評論,明代的胡應麟對此詩的評價是“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每讀此未嘗不為滴淚也。

”評語中的“忠憤”二字,可謂是最為精當的概括。

縱觀幾首《示兒》詩詞,雖各有其妙,但獨有陸游的詩不以家事為重,獨以天下國家之事為要,以大境界勝出。陸游奪冠,理所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