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為有史以來最難懂的電影究竟有多迷

疫情尚未結束,群聚仍有危險。

此時,沒什麼比宅在家裡看片最安全。在這種與世隔離的環境下,最適合看那種極致燒腦的影片,比如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


被評為有史以來最難懂的電影究竟有多迷

這部2001年的電影有多迷幻?曾被無數影片評選為“因看不懂而想殺死導演”作品第一名:光影交錯下的穆赫蘭道路牌時隱時現。汽車於黑暗中緩緩前行,閃亮的尾燈在一片薄霧中顯得格外耀眼,在前燈射線之外的道路昏暗難辨,所有場景都格外模糊。汽車仍然在行使,幾個拐彎之後,它停在了一個路口……全片始終沉浸在莫名的魔幻與恐怖中。


但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劇情,其實並不難懂——娜奧米·沃茨飾演的女演員戴安娜因為不滿勞拉·赫利扮演的女演員卡米拉的移情別戀而買兇殺人。之後,戴安娜卻陷入了極度地驚慌與恐懼中,在對卡米拉痴迷的戀情和僱兇殺人的擔心下,陷入深深的不安於自責中,最終飲彈自盡,完成精神上的解脫。


被評為有史以來最難懂的電影究竟有多迷

當然,以上內容只是個人的看片總結,由於大衛·林奇在《穆赫蘭道》中糅合太多夢境臆想與真實幻想的畫面,人為製造出無數莫名場景與視覺幻想,所以這部影片的觀影感受,就像是你在嗨了最純的大麻以後,開著一部老爺車,行駛在無盡公路之上,所見所聞全是神經質式的幻想。


而如何區分夢境與現實,則是解讀《穆赫蘭道》最大的線索。其實所有夢境與現實,全部圍繞女主角戴安娜,她本人就有現實與夢境兩個不同次元的角色分身

現實中生活失敗的戴安娜,夢境裡的形象叫貝蒂,靈感來源於餐館中女招待胸前的名牌。這個貝蒂開朗樂觀、靚麗大方、人緣頗佳,在為贏取女主角的一次試鏡中,她甚至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在場所有人士的一致好評,併成功踏入好萊塢名利場的門檻。


被評為有史以來最難懂的電影究竟有多迷

這種將現實失敗投射到夢境中進行人生逆反的妄想,在影片最後達到了高潮:戴安娜帶著自己的同性秘友卡米拉,來到了現實中自己所居住的房間。


在夢幻中,這裡被她臆想為卡米拉的居所。而在其中,兩人看到了一個貌似卡米拉本人的女性的屍體。此時,戴安娜的妄想已經達到了巔峰,她把卡米拉的原型,那個在現實生活中要離她而去的卡米拉殺死在了床上!而幻想中的,身邊的這個對自己小鳥依人的卡米拉代替了她獲得了新生。


同時,卡米拉在戴安娜的的夢境中,是一個失去記憶,不確定身份且需要戴安娜照顧的弱者。她的身份、性格和現實格格不入,戴安娜把在現實中對卡米拉求愛而不得的憤怨宣洩在夢境中,兩個人實現了角色上質的換位。


被評為有史以來最難懂的電影究竟有多迷

最突出的一個例子就是在現實中被卡米拉拒絕而獨自自慰的戴安娜在夢境中成了卡米拉性誘惑的對象。而在幻想的車禍發生後,卡米拉總是精神懵懂地在不同場合蜷縮著席地而眠與戴安娜為破解卡米拉身份之謎的果斷大膽相比,則突出了兩者在精神內核上的強勢與弱勢的地位。這些差距反而在客觀上更加突出戴安娜對卡米拉的迷戀與依賴。

而在夢境的結束時段,大衛·林奇安排兩位女主角去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更成為影史經典一幕:在洛杉磯市區,一個簡陋又陰森可怖的歌劇場所中,上演了一場沒有樂隊的音樂演出。“所有的表演者都不出聲,一切聲音均來自先前準備好的一盤錄音帶。”

被評為有史以來最難懂的電影究竟有多迷

演出規則介紹完後,一個濃妝豔抹卻面無血色的女高音登臺了。她那嘹亮有力的歌聲響徹整個劇院。在這悅耳卻不動聽的魔聲中,讓人感覺到帶有某種昭示性的旋律,充滿了哀傷悲涼而又神秘未知的韻味。而在歌聲進行到最高潮時,女歌唱者忽然暈倒在地,被人抬下舞臺,而這未完的歌聲,仍舊在劇院中迴盪。此時的戴安娜與卡米拉早已潸然淚下,彼此相擁。

突然,臺上呼風喚雨電閃雷鳴,主持人在一片煙霧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個發光的麥克風。

被評為有史以來最難懂的電影究竟有多迷

這一段落凸現了林奇影片的風格。在對於光影的運用和敘事的手法上,他一直是一個傳統電影語言的叛逆者。大量具有暗示性的場景和鮮豔絢麗又充滿神秘主義的色彩遍佈全片,對於細節刻畫的顛覆尤為突出,在他的電影裡,繁多的特寫鏡頭所對準的,不是人物畸形的表情,奇特的舉止,便是一些讓人不可思議的場景或奪目變態的色彩,甚至連他影片中的配樂,都在詭異陰鬱的旋律下透出一種歇斯底里的感覺。

此處,林奇偏離主流形式的奇異表現手法則被展現到了及至:交替更換的紅黃藍三色給人的視覺感官帶來極大的衝擊,神秘悠揚的歌聲讓人深陷其中又渾身顫慄,各種神秘人物的登場與亮相更是使人百思不得其解。這些極具符號象徵意義的人物與顏色、配樂究竟想要昭示些什麼呢?

被評為有史以來最難懂的電影究竟有多迷

 其實,正如開場時的主持人所言,一切都是配音,真正的表演是沒有樂隊的表演,是無聲的表演,完全沒有聲音的演出。也就是說,觀眾所看到的,完全是一種感覺上的欺騙,是一種真實的幻覺。現場的真實情況,正如坐在二樓的那個奇異模樣裝扮的女性怪人在影片結尾時的臺詞一樣:“寂靜!!!”

  大衛·林奇通過這場沒有音樂的“寂靜”的演出,再次重申了戴安娜夢境的虛假,同時又表現出虛擬的夢境和現實的真實的聯繫所在:就像那個直立在舞臺上不斷閃光的麥克風一般,儘管虛幻卻現實存在。

可以說,自從戴安娜在酒會上得知卡米拉和拉吉爾訂婚並目睹她另有新歡的那一剎那起,這個感覺被拋棄和背叛的孤獨女孩便開始選擇毀滅了。當和兇手完成交易之後,她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名與欲、善於惡、愛情與絕望、上帝與魔鬼,她徘徊在光與影、夢境和現實的兩界而不知所措。她對卡米拉犧牲一切的愛及對方的喜新厭舊是這一切的導火索。那個一直潛伏在她靈魂深處的罪惡最終被那把藍色鑰匙所開啟。

被評為有史以來最難懂的電影究竟有多迷

整部電影,從一開始到最後的結束,都在講述戴安娜的心理矛盾。這個渴望成名的加拿大鄉村女孩最終在慾望的驅使下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不歸路。而林奇著重表現的,也是戴安娜的思想和靈魂,她對愛情的付出,對慾望的糾纏,對傳統道德觀念的搏鬥。在穆赫蘭這條通往罪惡與骯髒的道路上,戴安娜為了罪惡而犧牲了靈魂,最終得到了懲罰。


從某種意義上解釋,被戴安娜所設計殺害的,其實並不是卡米拉,而是戴安娜自己,她從沉湎夢境迴歸現實生活的歷程,標誌著理想主義的死亡

被評為有史以來最難懂的電影究竟有多迷

大衛·林奇通過戴安娜這個個體,想要講述和揭示的,則是整個好萊塢這個利慾薰心的特殊組織的群體狀態。他向觀眾展現了這個圈中的各種現象:導演在表述自己的藝術理念時,會受到各個方面的阻攔與干擾、每個人為了爭名奪利而費盡腦筋、演員和導演全都神經兮兮,同性戀、暗箱操作、紅杏出牆等等。他藉助戴安娜的,勾勒出了一個充滿了醜惡與罪惡的世界。而穆赫蘭道,則成為了這些人實現自己罪與罰的唯一道路。

 穆赫蘭道,是一個十字路口,它可以送人上天堂,也可以讓人下地獄,它代表著好萊塢的成名之旅,榮耀與卑微的岔路口,真正能上道的人,要面對一切艱難險阻。這是一條成功之路,也是一條罪與罰的贖罪之旅。



銳影Vanguard特約作者 | 翟松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